历600年沧桑变迁,现重庆唯一完存的城墙遗址,郭沫若也曾居住于此

城墙是一座城市的守护者 , 对一座城市来说 , 城墙有着重要的意义 。 作为重庆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之一的通远门 , 见证了重庆的峥嵘岁月 , 直至今日 , 它仍然守护者重庆城 , 为重庆人民津津乐道 。


历600年沧桑变迁,现重庆唯一完存的城墙遗址,郭沫若也曾居住于此

历600年沧桑变迁 , 现重庆唯一完存的城墙遗址 , 郭沫若也曾居住于此// //

通远门的通远意为“通向远方” , 通远门那座小门洞曾经是重庆城通往外界唯一的陆路通道 , 是城内与郊区的分界线 , 是城外人进城的必经通道 。 重庆古城九开八闭17座城门 , 历千年沧桑变迁 , 如今只剩下通远门和东水门两座 。 东水门空余城门 , 只有通远门还残留着一段城墙 。


历600年沧桑变迁,现重庆唯一完存的城墙遗址,郭沫若也曾居住于此

历600年沧桑变迁 , 现重庆唯一完存的城墙遗址 , 郭沫若也曾居住于此// //

在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刀光之灾 , 第一次是忽必烈强攻重庆 , 守将张珏率众血溅通远门 , 终被破门 , 重庆失守 。 第二次则发生在明末清初 , 对阵双方是明军和张献忠率领的起义军 。


历600年沧桑变迁,现重庆唯一完存的城墙遗址,郭沫若也曾居住于此

历600年沧桑变迁 , 现重庆唯一完存的城墙遗址 , 郭沫若也曾居住于此// //

若干年来 , 通远门见证了太多 , 背负了太多 。 几乎每个土著山城居民都知道通远是曾经的乱葬岗 , 在它的身下埋葬着无数冤屈的亡魂 , 也就有了后来“通远门 , 锣鼓响 , 看埋死人”这一谚语的说法 。


历600年沧桑变迁,现重庆唯一完存的城墙遗址,郭沫若也曾居住于此

历600年沧桑变迁 , 现重庆唯一完存的城墙遗址 , 郭沫若也曾居住于此// //

与它曾经沉重的历史过往相比 , 在岁月的流逝里这座古城墙默默融入了现代快节奏 , 给予了这里的人更珍贵的慢生活


历600年沧桑变迁,现重庆唯一完存的城墙遗址,郭沫若也曾居住于此

历600年沧桑变迁 , 现重庆唯一完存的城墙遗址 , 郭沫若也曾居住于此// //

从门外往里走 , 包围城墙的有杂货铺、火锅馆、小旅店、理发店、私人诊所……在这些高低不等、大小不一的门面楼上 , 一般都是住家户 。 这里有城中少见的老山城琐碎朴实的生活景象 。


历600年沧桑变迁,现重庆唯一完存的城墙遗址,郭沫若也曾居住于此

历600年沧桑变迁 , 现重庆唯一完存的城墙遗址 , 郭沫若也曾居住于此// //

通远门外 , 是中山一路 , 是重庆的主干道 , 少有人住 , 大多是商铺 , 稍微有些单调 。 而通远门内 , 就丰富了许多 , 既有政府机关、妇产医院和川戏剧场 , 还有曲径小巷 , 深深庭院和机关宿舍 。 门内门外往来出入的寻常人家 , 是这里永远的主角 。


历600年沧桑变迁,现重庆唯一完存的城墙遗址,郭沫若也曾居住于此

历600年沧桑变迁 , 现重庆唯一完存的城墙遗址 , 郭沫若也曾居住于此// //

风格迥异的门内门外 , 有一种天然的市井气 , 登上城墙 , 抚摸着墙砖 , 肃穆而庄重 。 青灰色的墙砖 , 仿佛在告诉我们 , 这座千年的古城墙经历过诸多故事 , 城墙上 , 留下了许多人的脚印 , 同时 , 也有许多生命在这里消逝 。


历600年沧桑变迁,现重庆唯一完存的城墙遗址,郭沫若也曾居住于此

历600年沧桑变迁 , 现重庆唯一完存的城墙遗址 , 郭沫若也曾居住于此// //

越在城墙上走 , 越觉得亲切 , 如清风老友 , 城墙的故事娓娓动听 。 如果是在清晨时分上去 , 刚好还能看见老年人们在上面打着太极 , 也有一些人是提着刚买好的菜在古城墙上面歇息 , 在这条青石板路上陆陆续续地有人来有人离开 。


历600年沧桑变迁,现重庆唯一完存的城墙遗址,郭沫若也曾居住于此

历600年沧桑变迁 , 现重庆唯一完存的城墙遗址 , 郭沫若也曾居住于此// //

如今的古城墙已经融为当地居民的生活不是触不可及 , 而是以最亲切的方式坚守在这座城市中 。 城墙还是以前的城墙 , 不变的初心 , 不变的守护 , 是这土地在最坚实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