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

“庙号”、“谥号”、“年号”······这些复杂的古代名次总是让历史初学者们头疼不已 , 大致可以认为“庙号”在这三个称号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 , 因为古往今来只有庙号才是中国历史最高统治者的专称(谥号涵盖大臣、年号代指时间 , 没有尊敬之意) 。 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着重介绍庙号的起源以及其历史含义 。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

许多对于庙号历史不清楚的朋友们可能会误认为这个称呼是对于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皇帝的专称 ,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 庙号虽然是对于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 但绝不是对于皇帝的专称 , 因为庙号在诞生之时中国社会还远没有“皇帝”这一名词 , 也就是说庙号诞生之时早于秦始皇嬴政称帝 。

商朝

那么庙号诞生于什么时候呢?

据史料记载 , 庙号出现于特别强调礼仪以及祭祀的商朝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 庙号在其创立之初和后世我们所普遍认知的有很大的区别 , 起先庙号绝对不是所有君王的专属产品 , 只有对于国家有大功或者值得后世子孙们进行学习的君王才有资格在死后被追加庙号 。 除此之外 , 庙号还有一个不被普遍知晓的细节也值得我们提及:起先每一个君王在死后都会建筑专属于其的“家庙”以供后人祭祀 , 不过这种“家庙”会在几代之后就被取消 , 原因也很简单 , 如果每一个君王在死后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庙”供人祭祀 , 那么久而久之王国祭祀以往君主将会变得非常的艰难(举个简单的例子 , 周朝立国791年共传君王32代37王 , 要是每个周天子都有自己的家庙 , 那么对于后世的祭祀子孙来说可能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 , 出于这样的考虑 , 商朝规定君王死后几代之内就必须把其专属的家庙撤销 , 如果对国有功、值得纪念的君王则会被移至太庙合并祭祀 , 这种合于太庙祭祀的事件被称为“祧” 。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

商朝诸君庙号一览

相较于后世 , 商朝初创的庙号体系较为简单 , 最为原始的庙号仅仅只有四种--“太”、“高”、“世”、“中” 。 其中庙号“太”多指“创立基业” , 如鼎鼎大名的太祖汤、太宗太甲;而庙号“高”则代指劳苦功高君主 , 如高祖王亥(先公)、高宗武丁;“世”则意为享有被后世子孙世代祭祀的权力 , 如世祖盘庚、世宗且甲;最后一个“中”则意为“中兴局势” , 如著名的中宗且乙 。

周朝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

周武王像

公元前1046年 , 周武王建立周朝 ,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3个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 , 其主要可以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 其分界线便是公元前770年(即周平王元年)所出现的“平王东迁”事件(周平王将都城迁至雒邑) 。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 , 在商朝逐渐形成完整体系的庙号制度在周朝被完全弃用 , 周朝统治者转而开始发展商朝所实行的谥号制度 , 所以我们今天在查询周朝历代天子表的同时可以非常轻松发现周朝天子“有谥而无庙” 。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

周朝诸君一览

前面说到周朝一般被后世所分为西周以及东周 , 其中东周又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53年为春秋时代 , 公元前453年至东周灭亡为战国时代 , 其分界线为韩赵魏三家联合分晋) 。 周平王东迁之后 , 周天子对于国家的实际管辖范围出现了巨大减少 , 周朝由之前的“中原一统”逐渐成为了只能管辖都城附近范围的“小国” , 同时在这一时期各地诸侯国相继崛起 , 据称春秋时期全国范围内共有140多个诸侯国家 , 他们之间互相征讨兼并 , 频繁的战争致使百姓流离失所 , 社会经济文化出现了巨大的损失 。 在这样的危难关头 , 周天子无法担负起之前“共主”之责 , 他们往往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求助以获得军事资源 , 这样一来这些强大的诸侯便仰仗着周天子对于他们的依赖自居为国 。 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 , 东周被秦国所灭 , 也正是在这一年 , 周王朝最后一任君主周赧王姬延病逝 。

秦朝

在曾经强盛一时的周朝凄惨落幕之时 , 一个全新的大一统王朝在中原地区所屹立起来 , 这个王朝便是由秦王嬴政所建立起来的秦朝 。 公元前221年 , 秦始皇一统扫六合后正式建立秦朝 , 他认为自己的功劳盖过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 , 以往的“皇”与“帝”都不能概括他所创下的辉煌功绩 , 在大臣们的建议下 , 秦始皇创立“皇帝”一称 , 自称为“始皇帝” , 中国正式进入封建王朝时期 。 (《史记·秦始皇本纪》“去‘泰’ , 著‘皇’ , 采上古‘帝’位号 , 号曰‘皇帝’ 。 他如议 。 ”)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

秦朝诸帝一览(秦朝诸帝均无庙号)

秦朝建立之后 , 秦始皇认为原先被广泛使用的谥号(庙号在秦初立时已然停用了接近800年 , 故秦始皇未重启)会造成“子议父 , 臣议君”的局面 , 自诩“功劳天下无双”的他自然不愿意被后人所议论得失 , 于是秦始皇规定秦朝废除谥法 , 所以秦朝诸帝既无庙号也无谥号 。

西汉王朝

秦始皇尽管依靠自己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以及强大的秦国部队建立了全新的大一统王朝 , 但秦朝法律严苛、赋税繁重 , 百姓在这样的环境中苦不堪言 , 秦始皇驾崩之后这种积怨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 逐渐开始演变成各地频繁出现的农民起义事件 。 公元前202年 , 经过楚汉之争 , 刘邦艰难击败西楚霸王项羽自称为帝建立汉朝 , 定都洛阳 , 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之一的时期就此展开 。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

西汉获得庙号的四位皇帝

汉朝建立之后逐步恢复了之前在秦朝被全面停用的庙号制度以及谥号制度 , 不过与唐之后庙号泛滥的情况不同 , 汉朝对于帝王追加庙号具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 并不是每一位帝王都有资格享有后世子孙的祭祀 , 整个西汉王朝也仅仅只有四位皇帝在驾崩之后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庙号 。 作为汉王朝的缔造者、汉文化的有力传播者 ,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在公元前195年驾崩之后被上庙号“太祖”(我们一般称刘邦为汉高祖 , 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 , 刘邦驾崩后正确的庙号应该为太祖 , 所谓高祖为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出现的错误);西汉王朝第二位拥有庙号的皇帝则是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 , 他的庙号为“太宗”(连汉景帝刘启驾崩之后都没有获得庙号 , 可见西汉王朝上庙号一事之谨慎);西汉王朝第三位获得庙号的皇帝便是雄才大略、一扫匈奴的汉武大帝刘彻 , 他的庙号为“世宗”;最后一位获得庙号的西汉皇帝是汉宣帝刘询 , 他在位期间努力改善民生经济 , 使得因为汉武帝统治期间频繁发动战争而国力亏空的情景一扫而空 , 西汉王朝再一次走上正轨成为了当时全世界最为强盛的帝国之一 , 这位汉朝的“中兴之主”也在死后被后世所上庙号为“中宗” , 意为“中兴”之意 。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

西汉仅四帝拥有庙号(刘煓未称帝故不算 , 元帝、成帝、平帝三帝庙号后被取消)

值得一提的是 , 在历史记载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其实在西汉王朝中还有四位获得了庙号的皇帝 , 他们分别是汉大帝(庙号始祖)刘煓、汉元帝刘奭(庙号高宗)、汉成帝刘骜(庙号统宗)、汉平帝刘衎(庙号元宗) 。 其中汉大帝刘煓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刘太公 , 他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之父 , 刘邦称帝之后为了表达对于他的尊敬将他尊为太上皇(刘太公也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太上皇) , 在刘太公去世后刘邦遂为其上庙号为“始祖”以示尊敬 。 不过我们都知道 , 刘太公虽然获得了“始祖”的庙号 , 但在他的一生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当过皇帝 , 所以后世史学家在讨论西汉王朝的皇帝庙号时一般会将刘太公的“始祖”排除在外 。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

汉献帝最终取消了三位西汉皇帝的庙号

除了上面提到的汉始祖刘煓之外 , 西汉按理来讲应该还有四位皇帝拥有庙号 , 那么为什么今天我们所了解到的历史中西汉仅仅只剩下四位皇帝拥有庙号了呢?究其原因还要追溯到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为西汉诸帝重新确认庙号一事中 。 东汉王朝建立之后 , 光武皇帝刘秀重新确认西汉太祖高皇帝刘邦、西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西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西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四人的庙号 , 但之后原本拥有庙号的元帝、成帝等人并未得到光武皇帝的认可(这四位皇帝的庙号是在西汉末年由王莽主导下所追封的 , 王莽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借上庙号来取悦姑姑王政君) , 到了汉献帝统治时期 , 刘协最终也下诏将这四位西汉皇帝的庙号统一取消 。 所以在我们的今天的历史中 , 西汉王朝真正当过皇帝的12位皇帝中仅仅只有4位皇帝最终获得了庙号 。

新朝

公元8年 , 王莽废掉汉帝刘婴自立为帝 , 建国号为“新” , 强盛一时的西汉王朝就此灭亡 。 王莽称帝之后虽然大刀阔斧的进行了各个领域的重大改革 , 但对于西汉王朝延续已久的庙号制度始终没有做出改变 , 由于在他在为期间因为改革思想过于超前 , 天下经过短暂的安定之后再次陷入了分崩离析之中 , 王莽也在公元23年(地皇四年)被更始军于长安所杀 。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

新朝诸帝一览

王莽一共在位15年 , 期间虽然力图改革 , 但由于他所实行的政策是在过于超前 , 根本不符合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 , 最终空有一身鸿鹄之志的王莽也只能被后人扣上一顶“乱臣贼子”的帽子凄惨而亡(胡适曾这样评价他:“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 。 ”他认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 , “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 , 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 。 他的贵本家王安石受一时的唾骂 , 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 。 然而王莽却是一个大政治家 , 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 , 生性‘不能无为’ , 要‘均众庶 , 抑并兼’的人 , 到末了竟死在斩台上 , ……竟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 。 ”) 。 由于王莽死后新朝旋即灭亡 , 他的子孙后代根本没有机会为他上庙号 , 故这位新朝开国皇帝并无庙号 。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

小编个人认为中国的庙号体系至新朝逐渐开始发生了一系列潜移默化的改变 , 在王莽之前西汉王朝宗庙制度一直使用韦玄成的“一祖二亲四宗庙”策略 , 不过到了新朝之后 , 汉王朝宗庙制度逐渐由之前的“一祖二亲四宗庙”演变为刘歆的“一祖六亲宗无数”理论 。 到了后世王朝 , 庙号慢慢失去了对于皇帝在位期间政绩的审查力度转而成为了每个皇帝都必备的权利 。

东汉王朝

新朝灭亡之后 , 原先西汉王朝的没落宗亲刘秀在两年的群雄逐鹿之间逐渐掌握趋势统一中国 , 为了表达对之前汉王朝的忠诚 , 刘秀将自己所建立的王朝继续命名为“汉” , 以示延续之意 , 刘秀便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汉光武皇帝 。 刘秀在位期间大力发展农业 , 面对一片支离破碎的社会状况他并未灰心 , 这位曾经深处平凡人家的汉室宗亲对于百姓的生活现状以及生活需求非常了解 , 在他勤勤恳恳的治国之中 , 汉朝逐步恢复了以往的风采 , 一个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繁华时代就此缓缓向我们走来 。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

光武大帝刘秀

刘秀于公元57年3月29日在南宫前殿逝世 , 这位雄才大略的英明君主在遗诏中依旧认为自己于百姓无功:“我无益于百姓 , 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 , 务必俭省 。 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 , 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 。 ”刘秀驾崩不久之后 , 他的儿子刘庄继承皇位并且在同年为刘秀上庙号为“世祖” 。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

东汉诸帝庙号一览

相较于西汉王朝 , 东汉王朝获得庙号的帝王数量则更为稀少 , 在14位皇帝中仅仅只有三位皇帝最终获得了庙号 , 这三位皇帝分别是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汉显宗孝明皇帝刘庄、汉肃宗孝章皇帝刘炟(这三人分别是东汉王朝的前三位皇帝) 。 值得一提的是 , 东汉王朝与西汉王朝类似 , 也有四位曾经拥有庙号但后面都被除去的皇帝 , 这四人分别是孝和皇帝刘肇(穆宗)、孝安皇帝刘祜(恭宗)、孝顺皇帝刘保(敬宗)、孝桓皇帝刘志(威宗) , 汉献帝建安年间 , 上述四帝庙号被刘协下诏除去 。

三国·魏

东汉王朝灭亡之后中国又陷入了分裂的状态 , 这一时期被后世史学家们所称为三国时代 。 其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曹魏政权在东汉末年便已逐渐成型 , 公元187年 , 饱受各路兵马挟持压迫的汉献帝刘协不选择禅位给魏王曹丕(曹操之子) , 后者遂顺水推舟称帝建立魏国 。 曹丕称帝之后自然要对他的父亲曹操进行一番追封 , 曹操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被他的儿子曹丕追封为“魏高祖” , 不过曹操在逝世期间并未称帝 , 后世史学家并不会将曹操所拥有的庙号“高祖”定为真正意义上的庙号 。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

曹魏诸帝一览

公元226年 , 魏文帝曹丕因病逝世 , 享年39岁 。 这位帝王在位期间尽管被人诟病心胸狭隘、刻薄寡恩 , 但考虑到他在位期间为民宽仁 , 逐步将因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而导致的民生现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 所以在那时候依旧获得了庙号“太祖” 。 在曹丕死后 , 魏国仅仅只有魏明帝曹叡一人获得了庙号“烈宗” , 但值得一提的是 , 魏明帝曹叡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世期间被上庙号的皇帝(由此也体现出明帝执政期间举政荒唐的情况) 。

三国·汉

众所周知 , 匈奴单于刘渊为了名正言顺的起兵入侵中原地区 , 自称为汉朝刘姓子孙 , 而他也在那一时期尊称汉朝三位皇帝为“汉朝三祖” , 这三人中的前两位分别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以及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 第三位许多人或许一下子想不起来 , 他就是三国时期蜀汉王朝的缔造者--汉昭烈帝刘备 。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

蜀汉诸帝一览

与东汉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刘秀类似 , 刘备也是汉朝的落寞宗亲 , 不过他的境遇远比刘秀要凄惨的多 , 刘备在其青年年间生活非常艰苦 , 他一度只能沦落到和母亲去街上贩卖鞋子为生 。 刘备在称帝之后还是竭力恢复蜀地的民生经济 , 不过他为了报自己兄弟关羽之仇向吴国发动战争也一定程度损害了蜀汉的经济力量 。 刘备死后 , 他的儿子刘禅为其上庙号为“烈祖” , 我们一般称他为汉烈祖昭烈皇帝 。 刘备就是蜀汉王朝(也可称季汉王朝)唯一一位拥有庙号的皇帝 , 他的儿子刘禅在位41年最终被魏国大将邓艾率军攻灭 , 蜀汉就此灭亡 。 刘禅被俘获至洛阳后并未表现出对自己国家的思念 , 反而他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 , 也正是因为他这样“乐不思蜀”的表现最终才逃过了司马家族的怀疑安乐的度完了余生(公元271年 , 刘禅在洛阳去世 , 晋朝追谥其为思公 , 后面前赵高祖刘渊追封其为孝怀皇帝) 。

三国·吴

接下来我们要为大家介绍三国时期中最后一个国家--吴国 。 吴国于公元222年5月23日由孙权建立 , 孙权也正是吴国第一位皇帝 。 孙权是长沙太守孙坚的第二个儿子 , 他从小便聪慧有谋 , 而且性情豪爽 , 十分喜欢结交江湖侠士 , 15岁那年孙权便被他的哥哥孙策委任为阳羡县长 。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

孙权像

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之中 , 孙权凭借着兄父两代的辛苦经营逐渐稳定了江东民心并且萌生出了带领江东将士在那个天下大乱的时代争得一席之地的想法 。 赤壁之战之后 , 惨败的曹军无力继续南下统一中国 , 而孙权和刘备在此期间大力发展本国经济 , 两国逐渐将自己的军事差距和北方的曹魏缩小 , 三国鼎立的局面由此慢慢开始形成 。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之后 , 孙权敏锐察觉到曹魏的强大依旧不容吴国直接与之对抗 , 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向曹丕称臣 , 公元227年曹丕逝世之后 , 天下局势再次发生了难以预测的巨大变化 , 孙权认为此时便是他称帝之际 , 最终他在公元229年正式称帝 , 立国号为“吴” 。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解析庙号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商--三国):周、秦无庙号// //

孙吴诸帝一览

谁也想不到 , 孙权少年得志 , 获得了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样的美誉 , 但老年的他却逐渐开始变得昏聩起来 , 这位曾经英明果断的伟大君主称帝之后脾气大变 , 他开始变得猜忌下属并且贪图享乐 , 吴国的政治军事在他的治理下变得逐渐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 同时他在位期间多次废立太子也动摇了国之根本 , 为吴国日后政权的动荡不安埋下了伏笔 。 公元251年冬 , 吴大帝孙权到南郊祭天之后因为中风而去世 , 享年71岁 , 他死后被上庙号“太祖” 。 和前面已经提到的蜀汉类似 , 吴国也仅仅只有孙权一位帝王获得了庙号 。

本期内容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庙号在中国由商朝至三国时期的发展 , 这也是庙号选用在中国历史上最为严格的时期 , 统治者能否获得庙号的直接依据往往是他们执政时期所获得的政绩 , 不过进入两晋南北朝之后这种依据逐渐开始走上了消失之路 , 庙号开始变成了每一个皇帝的专属权利 。 下面一期文章小编将会由两晋南北朝开始继续向大家深入介绍庙号这一历史体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

参考资料:

西汉·司马迁《史记》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西晋·陈寿《三国志》

唐·房玄龄《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