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长征,再出发]我们都是一家人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新长征 , 再出发]我们都是一家人

编者按:湘江从广西北部的兴安县发源 , 一路北去汇入长江 。 1934年11月底 , 中央红军从湖南进入广西后 , 在湘江两岸与国民党军展开长达一个多星期的激战 , 最终在付出巨大牺牲后突破敌军第四道封锁线 。 无坚不摧、无难不破的红军故事至今仍在当地传唱 , 他们是革命的主力军 , 因为 , 他们的理想是让天下所有受苦的人都翻身 。 系列报道《新长征 , 再出发》 , 今天推出《我们都是一家人》 。

央广网桂林6月24日消息(采访人员许大为)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 , 经历一轮暴雨的洗礼 , 月光笼罩的桂北大地散发出清新的泥土气息 , 一路北去的湘江也愈发汹涌壮阔 。 接近深夜时分 , 采访人员到达了中央红军横渡湘江的大坪渡口 。 一下车 , 江边传来的阵阵凉意不由让我打起了寒颤 。 我无法想象 , 85年前的那个寒冷冬天 , 几万红军战士是如何在几十万敌人的追击和堵截中渡过寒冷刺骨的湘江的 。

第二天一大早 , 我来到湘江边支义清老人家里 。 已经106岁高龄的他仍清楚地记得当年给红军架桥的情形 。 放下两个手中的拐杖 , 慢慢坐在堂屋小板凳上 , 老人用几只竹片给采访人员演示当年是如何架桥的:“红军好不好?不好我能给他架桥?他给我钱 , 七天给我七个花边(银元) , 一天一块 。 红军来 , 他就赶紧过路了 , 他不到你屋里来 。 ”

从全州屏山渡口到兴安界首渡口 , 三十公里长的河段上只有四个渡口能够通过 , 湘江成为中央红军的一条生死线 。 为了确保中央纵队安全渡江 , 红军在脚山铺、光华铺、新圩三个地方紧急设置防线 , 阻击包围而来的几十万敌人 。

75岁的王世计家距离脚山铺阻击战的战场仅几百米 。 他说 , 还是小孩子时 , 祖父和父亲就经常给他讲红军的故事:“在我们房子下面 , 屋檐下面 , 不到家里面去 。 喝点水 , 他都要到你家里问过你 , ‘老乡 , 我在你家里喝一点水’ , 他都要讲好、讲清楚 。 他说我这么大没见过这个部队 , 他讲是个好部队 , 是老百姓的部队 , 这是我爷爷说的 。 ”

脚山铺阻击战 , 几千红军战士阵亡 , 第一军团第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牺牲 , 四团政委杨成武负伤 。 王世计的爷爷和其他几个村民们掩埋了易荡平的遗体 , 并抬着负伤的杨成武走了几十公里山路与部队会合 。

王世计回忆:“我爷爷讲了 , 他一个人给了一块花边 , 银元 , 我爷爷不要他的 。 他讲 , 我们红军辛苦你们老百姓 , 你们不要不行的 , 一定要他要 , 我爷爷不要他的 。 ”

红军从全州县石塘镇灌山村出发前 , 村民蒋友成把家里仅有的二十斤大米捐给了红军 , 并和村里的蒋宗绿一同帮红军抬着电台翻越老山界 , 直到红军走出广西 。 与红军分别前 , 蒋友成把身上的两包红薯干分给红军一包 。 蒋友成的侄子蒋雪仔说:“他回来的时候就一路吃红薯干的 , 有一袋就送给了红军 。 红军讲 , 我们来你们放心 , 你们就要有田种 , 以后就有饭吃 , 所以他很高兴 , 粮食也捐给他 , 红薯干也给他 。 ”

如今 , 红军早已兑现了当年对群众所说“人人有田种 , 人人有饭吃”的承诺 。 但是 , 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他们为了这份承诺曾付出多大的牺牲 。

红军离开灌山村途径水澄村时 , 28岁的农民肖合清扔下给地主干活的锄头 , 招呼都没给家人打就加入了红军 。 湘江战役也成为了他加入红军后参加的第一场战役 。 儿媳妇梁德华说 , 老人在世时 , 跟他们讲起那段经历 , 经常泪流满面:“他说 , 我要为穷人争口气 , 我要跟着打天下 , 他就跟着去了 。 跟着去 , 一去就参加了湘江战役 , 第一仗 。 他讲打得好惨 , 死的人太多了 , 人一片一片地倒下去 , 迈一步脚都可踩到人 。 血好像水在流一样 , 那个声音 , 他一讲就讲不出来 , 他就哭 , 他讲河里的水都是红的 。 阵亡的太多了 。 有些战友有名字 , 有些战友连名字都没有 。 ”

长征中 , 68000多红军进入广西 , 最终仅有30000多人渡过湘江 。 在兴安县湘江战役纪念馆的英名廊上 , 收录了20321名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红军战士的姓名 , 而有些战士的姓名伴着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深藏在了桂北的青山碧水中 。 谁是革命的主力军?当然是这些为了远大理想而舍生忘死的红军 , 他们一路勇往直前 , 只因为他们和全天下所有受苦的人都是一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