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科考殿试头名状元张謇,为何弃官不作,另辟蹊径兴办实业?

1895年冬 , 一个几乎令人不可思议的消息震动了朝野:甲午(1894年)科考殿试一甲的头名状元张謇弃官不作 , 却去筹建新式纱厂 。 这个消息犹如一阵旋风 , 在文人士子中引起一阵波动 。 按着传统看法 , “大魁天下”就是登上了通向封建大吏的阶梯 , 如果仕途顺利 , 不难爬到宰相的高位 , 荣华富贵 , 唾手可得 。 而工商末技 , 素来为士大夫所不齿 , 弃儒经商 , 更被视为伦理道德上的堕落 。 张謇的做法自然免不了招来阵阵讥讽 , 但他不为所动 , 坚定地迈出了由状元向资本家转化的第一步 。


甲午科考殿试头名状元张謇,为何弃官不作,另辟蹊径兴办实业?

甲午科考殿试头名状元张謇 , 为何弃官不作 , 另辟蹊径兴办实业?// //

张謇字季直 , 号啬庵 , 1853年生于江苏海门 。 十六岁考中秀才 。 因家境困窘 , 二十四岁时投身于淮军吴长庆部当幕僚 。 此后近十年的客幕生涯 , 开阔了他的眼界 , 也锻炼了他的才干 。 他精于书法 , 文章写得很有才华 , 并且不畏权贵 , 敢于指摘时弊 , 所以很快就显露头角 , 成为了布衣名士 。 这时的中国正值多事之秋 , 琉球、越南、缅甸等邻邦逐渐殖民地化 。 帝国主义列强鹰环虎伺 , 侵略魔爪已伸向中国边疆 。 国难当头 , 张謇深受刺激 。 他对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甚为不满 , 每议时事 , 总是慷慨激昂 , 有时甚至声泪俱下 。


甲午科考殿试头名状元张謇,为何弃官不作,另辟蹊径兴办实业?

甲午科考殿试头名状元张謇 , 为何弃官不作 , 另辟蹊径兴办实业?// //

一、深感危机 , 实业救国

中法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 刺激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发展 。 “变法维新”的呼声高涨起来了 。 不少人著书撰文 , 要求振兴商务、发展实业 , 通过学习西方来挽救危局 。 蓬勃兴起的时代潮流推动着张謇摆脱封建儒家思想的禁锢 , 开始注目西方资本主义 。 他感到“当道者不足与有为” , 救亡图存 , 必须另辟蹊径 , 从兴办实业入手 。


甲午科考殿试头名状元张謇,为何弃官不作,另辟蹊径兴办实业?

甲午科考殿试头名状元张謇 , 为何弃官不作 , 另辟蹊径兴办实业?// //

甲午海战图

中日甲午之战 , 中国一败涂地 。 割地赔款 , 又使中国在半殖民地的苦海中进一步沉沦 。 《马关条约》签订后 , 不仅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如狂潮巨浪、排空而来 , 而且它们的大量剩余资本也涌入中国 。 条约签定后仅四年 , 各通商口岸就有外资工厂近千家 , 特别是外资棉纺工厂 , 几乎完全是这四年中建立起来的 。 在这种剥肤之痛的刺激下 , 他更坚信实业救国的主张 。 他认为在这样险峻的形势下 , 只有大力振兴实业 , 革新教育 , 才是中国的“求活之道” 。 所以 , 尽管1894年他名甲天下 , 得到了科场中的最高荣誉 , 他还是要“奋志农工 , ”走一条离经叛道的新路 。


甲午科考殿试头名状元张謇,为何弃官不作,另辟蹊径兴办实业?

甲午科考殿试头名状元张謇 , 为何弃官不作 , 另辟蹊径兴办实业?// //

大生纱厂图

二、冲破险关 , 艰难办厂

张謇要走的这条新路却是异常的险峻崎岖 。 这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十分弱小 。 虽然清政府为形势所迫 , 不得不允许中国人开办工厂以“挽回利权 , ”但洋货的倾销排挤 , 传统的陈规陋习 , 官府的掣肘牵制 , 厘捐的压榨掠夺 , 都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层层桎楷 , 也是横亘在张謇面前的道道险关 。

1895年冬 , 张謇开始招商集服 , 筹办大生纱厂 。 筹办一开始就是一险接一险 , 一难继一难 。 他虽有功名 , 却无资金 , 建厂资本全赖筹集 。 泥古守旧的风气 , 加上洋纱倾销的压迫 , 使许多人对投资新式纱厂深怀戒心 , 更不敢把成万的银两交给一介书生 。

大生纱厂原定股金一百万两 , 其中官、商各五十万两 。 筹办不久 , 上海的两个富商就打了退堂鼓 , 而官股则用已在黄埔滩上放了三年 , 锈迹斑斑的一批纱机塞了事 。 于是 , 张謇不得不把商股降为二十五万两 , 但仍是应者寥寥 。 自1895年冬至189年春 , 近四年内 , 张謇奔走于宁、沪、汉、通各地 , 求官告私 , 几乎是到处碰壁 。 “诋者十之五六 , 惜者其二、三 , 赞者一 , 助者乃不及一 。 ”

一听说集股办厂 , 有人笑而不答 , 有人掩耳却走 。 阴嗤阳弄 , 推三阻四 , 种种面孔 , 不一而足 。 地方顽固派甚至纠众要烧毁已建成的厂房 。 张謇后来用八个字总结了这段艰难的经历:“千磨百折 , 仅而成矣 。 ”

1899年春 , 纱厂建成 , 但营运资本尚无下落 。 张謇多方奔走 , 仍无结果 。 眼看到了山穷水尽的绝境 , 他横下一条心 , 毅然决定尽所收棉花纺纱 , “卖纱收花 , 更续自转 。 ”结果开车后 , 棉纱销路通畅 , 连年获利 。 四番寒暑 , 几经竭蹶的大生纱厂终于站稳了脚跟 。 纱厂投产后 , 马上显示出了抵制外资、收回利权方面的作用 。 1897年 , 南通地区每天要用日本棉纱八十箱;大生开工后原来用洋纱的大多改用大生棉纱;棉花也由外销转为供应纱厂 。


甲午科考殿试头名状元张謇,为何弃官不作,另辟蹊径兴办实业?

甲午科考殿试头名状元张謇 , 为何弃官不作 , 另辟蹊径兴办实业?// //

三、启迪锢闭 , 开拓新风

张謇与一般资本家不同 , 他办工厂不专以发财为目的 , 还力求实现“地方自治”的政治理想 。 他认为国家富强要靠地方自治 , 而自治之本在实业和教育 。 按照这个想法 , 他力图把南通办成一个“新世界之维形” 。 纱厂建成后 , 他又相继创办了一批企业 , 有垦牧、轮船、冶铁、盐业、渔业等公司;有榨油、酿造、发电、食品、肥皂等工厂 , 五脏俱全 , 粲然可观 。 他积极主张兴办近代教育 , 认为“图存救亡 , 舍教育无由” 。 张謇不仅大声疾呼 , 而且身体力行 。

自1902年起 , 在他的主持和倡导下 , 南通地区二十年内先后建立了三百七十余所小学 , 六所中等学校 , 四所职业学校 , 包括纺织、农业、商业、医学 , 商船、蚕桑 , 铁路、测绘、财会等专业及普通中学 。 后又从中分出三所大专学校 。 在这些教育机构中 , 1902年创办的通州师范开我国近代独立师范教育之先河 , 民国初年设立的纺织学校也为当时国内所仅有 , 而“一县之狭 , 竟有私立高等教育三所”更是创举 。 这些学校在启迪锢闭 , 开拓新风 , 培养人才方面起了不小的作用 。

实业和教育的影响 , 是南通风气日开 , 成了“地方自治”的试验场 。 从测绘地图到市政建设 , 从改建监狱到设立慈善机关 , 从兴修水利到建筑公路 , 几乎包罗万象 。 气象台、博物苑、图书馆、公园、剧院等新鲜事物相继出现 , 显示着新潮流在中国的发展 。

由于处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地位 , 张謇没能站在时代政治斗争的前列 , 但他爱国精神还是鲜明的 。 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 , 他积极主张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 并上疏怒斥妥协派的误国罪行 。 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兴起 , 他写信给清政府 , 表示反对清政府的禁阻政策 , 要求允许各省华人自行抵制之策 。 1907年发生的江浙两省人民反对清政府出卖路权的“拒款保路”运动中 , 张謇也是积极的参加者 。 他希望中国进步 , 政治上有所改革 , 希望资本主义能在中国顺利发展 。


甲午科考殿试头名状元张謇,为何弃官不作,另辟蹊径兴办实业?

甲午科考殿试头名状元张謇 , 为何弃官不作 , 另辟蹊径兴办实业?// //

袁世凯复辟图

四、晚景凄凉 , 终成老朽

戊戌变法前 , 他与康有为等人书信频繁 , 抨击顽固派是“萃从古极诟大谬于一旦之奇” 。 但变法运动高涨时 , 他却止步不前了 。 辛亥革命运动中 , 他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右翼立宪派的主要角色 , 立宪运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 。 他曾担任预备立宪公会的副会长、江苏谘议局议长等职务 , 立宪运动的许多重要文献都出自他的手笔 。 尽管立宪派不赞成革命 , 但他们反对封建专制 , 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宪政国家的活动客观上为革命派推波助澜 , 在反封建专制的巨流中 , 也包括了张謇这个小小的浪花 。

辛亥革命后 , 张簪在政治上一步步落伍了 。 在袁世凯窃国活动中 , 张謇干了一些不光彩的事情 , 这是他一生行止中的最大污点 。 他曾作过南京临时政府的实业总长、袁世凯政府的农林工商部总长 , 也曾想振奋作为一番 。 然而 , 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 , 民生调弊、百业衰败的现实粉碎了他的春梦 。 1915年 , 张辞职回到南通 , 继续他的实业建设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卷土重来 , 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国内军阀连年混战 , 厘捐多如牛毛 , 民族资本主义几无生路 。 凝聚着张謇一生心血的企业也终为这股洪水所吞噬 。 1925年 , 大生公司因负债过多而落入银行资本家之手 。 企业的衰败 , 使他晚景凄凉 , 日趋消沉 , 思想也日益堕落 , 终于成了一个顽固老朽 。 1926年8月 , 这个在清末民初风云一时的人物怀着悲凉的心绪死去 。

历史证明 , 张謇“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之路是走不通的 。 但是总需有人走 , 才能证明此路不通 。 正是他的失败 , 给了后人启迪和教训 。 开始新的探索 。 张謇的爱国思想 , 大胆试验的勇气 , 为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

主要参考资料:

李时岳:《张謇与立宪派》

张謇:《啬翁自订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