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西汉之臣,张安世的一生

公元前51年 , 蒙古高原分裂后的南匈奴 , 呼韩邪单于率部投降汉朝 。 昔日不可一世 , 侵袭汉朝边境100多年的匈奴 , 终于在汉宣帝时期落下帷幕 , 成为汉帝国的附属 。 中兴之主汉宣帝激动万分 , 不忘辅佐他的功臣们 , 令人在未央宫麒麟阁 , 画上十一个功臣图像 , 并注明姓名、官爵 。 以示怀念和表扬 , 史称“麒麟阁十一功臣”《资治通鉴》记载此事:上以戎狄宾服 , 思股肱之美 , 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 , 法其容貌 , 署其官爵、姓名 。


闲谈西汉之臣,张安世的一生

闲谈西汉之臣 , 张安世的一生// //

西汉麒麟阁十一功臣

?

在这份麒麟阁名单中 , 只有排在第一位的霍光不注名字 , 仅霍氏二字 。 这表明汉宣帝非常矛盾 , 想表彰霍光曾经的拥立之功 , 又忌惮霍氏曾经的专权 。 排在第二位的是张安世 , 在霍光死后 , 官至大司马、卫将军、录尚书事 , 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 这属于”内朝”一把手 , 地位远在“外朝”丞相之上 。

在汉武帝死后 , 设立内朝大司马一职 , 让霍光行周公之职 , 成为托孤之臣 , 辅佐汉武帝幼子汉昭帝刘弗陵 , 昔日的丞相被大司马彻底架空 。

托孤大臣之间开始不满霍光专权 , 逐渐产生内讧 , 左将军上官桀父子、御史大夫桑弘羊联合燕王刘旦准备发生政变 , 密谋逮捕霍光 , 废汉昭帝 。 14岁的聪明的汉昭帝 , 识破了他们的阴谋 , 一场政变失败流产了 。 扑灭叛乱后 , 大司马总不能事事过问吧 , 他要寻找一个助手 , 同时也要扶植自己朝中势力 。 他看上忠厚谨慎的张安世 , 从光禄大夫(相当于皇帝顾问)提拔为光禄勋(掌管宫廷事物及宫廷宿卫)、右将军 。 为什么要单单提拔张安世呢?《汉书 张汤传》记载:光以朝无旧臣 , 白用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 , 以自副焉 。


闲谈西汉之臣,张安世的一生

闲谈西汉之臣 , 张安世的一生// //

霍光电视剧形像

张安世 , 杜陵人(今西安人) , 父亲是大名鼎鼎的酷吏张汤 。 张汤素来以严酷冷峻著称 , 但同时也是一个廉吏 。 善于揣摩圣意 , 干一些汉武帝想干的事情 。 比如陈阿娇巫蛊案 , 搬开长公主的石头 , 在淮南王、衡山王一案中也表现优异 。 还为汉武帝搞钱 , 执行桑弘羊的敛财方案 , 以严法治豪强 , 又毫不留情的打击富商 , 为汉武帝搞了许多钱 。

为皇帝干了许多大事 , 被提拔为御史大夫 , 经常干一些丞相该干的事情 , 得罪了丞相庄青翟 , 同时张汤也觊觎丞相的位置 , 于是双方发生了权力之争 。 丞相府的三个长吏诬陷张汤勾结商人牟利 , 于是汉武帝派人责问张汤 , 于是自杀 。 汉武帝听说张汤家里只有5百金 , 并不存在勾结商人 , 收受贿赂的事情 。 丞相自杀 , 三个长吏也被治罪杀死 。 汉武帝冤枉了张汤 , 心里很愧疚 , 于是就不断提拔张汤的儿子张安世 。


闲谈西汉之臣,张安世的一生

闲谈西汉之臣 , 张安世的一生// //

张汤

张安世很有才能 , 曾因父亲的关系被任命为郎官(皇帝的侍从) , 因擅长书法和熟悉图书 , 又任命在尚书供职 。 汉武帝出于对张汤的愧疚 , 提拔张安世为光禄大夫 。 张安世可能因父亲的缘故吧 , 做事极为谨慎低调 。 这和同僚霍光的性格比较相似(当时他们同为光禄勋系统) , 他小心翼翼做事20多年 , 后来被汉武帝任命为大司马 , 成为托孤之臣 。 此时 , 霍光缺少助手 , 所以他又看上很像自己的张安世 , 提拔他为自己所用 。

霍光还把一个女儿嫁给了张安世 , 从此后张安世也成为霍党的一员 。 但是 , 张安世做事风格与霍氏的嚣张跋扈截然相反 , 依然是低调做事 , 不因小事随便处置人 。 宿卫皇宫兢兢业业 , 13年如一日 。 有件小事 , 可见张安世的为人 。 有一天 , 有一个郎官喝醉酒 , 在大殿里撒尿 , 让人告发 , 请求张安世治罪 , 张安世说 , “怎么知道他是不是打翻浆水造成的呢?怎么能拿小错治罪 。 ”直到汉昭帝驾崩的前一年 , 汉昭帝为了表彰张汤的功劳 , 被封为富平侯 。 《汉书 张汤传》有记载:“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 , 肃敬不怠 , 十三年以来 , 平安无事 。 亲近亲人任用贤士 , 是尧、舜治国之道 。 封安世为富平侯 。 ”


闲谈西汉之臣,张安世的一生

闲谈西汉之臣 , 张安世的一生// //

张安世形像

昭帝驾崩后 , 霍光和张安世迎立昌邑王刘贺为皇帝 , 但是霍光发现 , 这位新立的皇帝总是安排自己带的人为官 , 严重威胁自己的地位 , 还是一个乱来的主 , 20多天 , 做坏事一千多件 。 于是 , 霍光提拔张安世为车骑将军(掌管宫廷禁军之职)、又把丞相杨敞拉来 , 一起废了刘贺 , 史称叫汉废帝 , 现在在南昌的海昏侯墓还在挖掘中 。

霍光废皇帝后 , 又和张安世一起迎来 , 废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立为皇帝 。 就是汉宣帝 。 汉宣帝明白霍光手里的权柄历害 , 刚行完废立之事 , 只能小心翼翼的装孙子 , 表现的恭恭敬敬 。 马上嘉奖霍党 , 给霍光、张安世都加封一万多户 , 有拉拢张安世之嫌 , 为自己所用的意思 。


闲谈西汉之臣,张安世的一生

闲谈西汉之臣 , 张安世的一生// //

汉宣帝影视形像

几年后 , 霍光去世 , 此时霍氏一党已经遍布朝野 , 霍光的儿子、女婿、亲信都享受高官厚禄 , 朝中势力盘根错节 。 汉宣帝想要连根拔起霍氏 , 实力上完全不够 。 于是汉宣帝拉拢一向老实谨慎、恪尽职守的张安世为外援 , 让他接替大司马、车骑将军之职 , 任命他儿子张延寿为光禄勋 。 张安世受宠若惊 , 不敢接受 , 这样不就成了另一个霍家了吗?几天后 , 还是接受的任命 。 张安世一下掌握了军政大权 , 从而制约了霍家 。 《汉书 张汤传》记载:国家重臣也 , 宜尊其位 , 以为大将军 , 毋令领光禄勋事 , 使专精神 , 忧念天下 , 思惟得失 。 安世子延寿重厚 , 可以为光禄勋 , 领宿卫臣


闲谈西汉之臣,张安世的一生

闲谈西汉之臣 , 张安世的一生// //

汉宣帝影视形像

有了张安世的加盟 , 汉宣帝底气更足了 , 开始收拾霍家 。 又提拔霍光的儿子霍禹也为大司马 , 不过这只是个称号而已 , 不授印玺 , 授带 。 又把霍氏一族全部安排成了地方官 , 并剥夺他们的兵权 , 霍家的势力大减 。 2年后 , 霍家谋反计划泄漏 , 汉宣帝把霍家满门抄斩 。 张安世及时和霍家划清界限 , 支持汉宣帝扳倒霍家 , 立下了汗马功劳 。

为什么汉宣帝那么相信张安世呢?这与张安世的性格离不开 , 还是那些话小心谨慎 , 低调做人 , 宽厚对待手下 , 不因小错而斤斤计较 。 曾经他父亲张汤的死 , 恐怕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 只能小心驶得万年船 , 不能重蹈他父亲的覆辙 。 但我认为不光因为性格原因吧 , 张家曾经有恩于汉宣帝 , 也是事实 。


闲谈西汉之臣,张安世的一生

闲谈西汉之臣 , 张安世的一生// //

汉宣帝影视形像

汉宣帝的祖父 , 就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 , 曾经因为巫蛊之祸 , 惨遭几乎灭门 。 只留下还在襁褓中的刘病已 , 也叫皇曾孙 。 刘病已在丙吉等人的保护下 , 才得以成长起来 。 后来汉武帝赦免了他 , 5岁的刘病已被安排在掖庭生活(宫女生活的地方) 。 掖庭令张贺 , 是刘据太子的门下 , 也是张安世的哥哥 , 巫蛊之祸后被阉 , 担任掖庭令 。 张贺亲自担任刘病已的启蒙老师 , 生活上对他十分照顾 , 在经济上也经常资助他 。

刘病已的这种身份 , 没人敢和他亲近 , 唯有张贺对他像亲人般对待 。 张贺经常在张安世面前提起皇曾孙的才干 , 而张安世却让他禁止提皇曾孙 , 怕引起皇帝的忌惮 , 也算是保护了刘病已 。 对了娶妻的年龄 , 张贺给他当媒人 , 娶了许平君为妻子 , 也算是在平淡中增添了几分惊喜 。 张家对刘病已的恩情怎能忘记 。 《I汉书 宣帝纪》记载:时掖庭令张贺尝事戾太子 , 思顾旧恩 , 哀曾孙 , 奉养甚谨 , 以私钱供给教书 。 既壮 , 为取暴室啬夫许广汉女 。


闲谈西汉之臣,张安世的一生

闲谈西汉之臣 , 张安世的一生// //

汉宣帝影视形像

平步青云后的张安世 , 显得更极为谨慎 , 常常推荐有才干之人 , 从不求报答 , 如果谁要报答 , 张安世就和他断绝关系 。 张安世看到他父子权势太大 , 主动提出让他儿子张延寿去做地方官 , 于是汉宣帝任命他为北地太守 。

此时丞相的权利 , 从汉武帝时期 , 就逐渐被中朝架空 , 大司马成为常职以后 , 负责商议决策国事 , 丞相更是像傀儡一般 , 只有执行权 。 张安世经常和汉宣帝决策完大事 , 总是装病不上朝 , 几天后装作不知道这事 , 表现出一副惊讶的样子 , 从而给足了丞相的面子 , 也不得罪朝中大臣 。 张安世一生中 , 总是这样小心做事 , 低调做人 , 成为汉宣帝的肱骨之臣 。 任命大司马的六年后 , 公元前62年张安世病重 , 请求汉宣帝收回侯爵 。 当然汉宣帝不能答应 , 几月后 , 富平侯张安世病逝 , 其子张延寿继承爵位 , 一直到东汉才灭国 。


闲谈西汉之臣,张安世的一生

闲谈西汉之臣 , 张安世的一生// //

张安世墓地

张安世的一生 , 是围绕谨慎二字展开的 , 父亲张汤的冤死 , 使他明白一个道理 , 唯有低调才是制胜法宝 。 与霍光 , 汉昭帝 , 汉宣帝共事 , 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 对待本职工作兢兢业业 , 从不出差错 。 在关键时刻 , 总是保持正确的站队 , 头脑始终清醒着 , 他的谨慎 , 成全了他三代元老的身份 , 这样的肱骨之臣 , 成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也不足为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