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父子牛人,自行设计施工,造出我国首台国产蒸气机和蒸气轮船

我国人民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接触近代化学知识 , 但真正进行大规模研究译述 , 还是在曾国藩创办上海编译局之后 , 而直接从事这项工作 , 在中国近代化学史上起了“筚路蓝缕 , 以启山林”作用的 , 则是徐寿、徐建寅父子 。


晚清父子牛人,自行设计施工,造出我国首台国产蒸气机和蒸气轮船

晚清父子牛人 , 自行设计施工 , 造出我国首台国产蒸气机和蒸气轮船// //

徐寿 , 号雪邨 , 江苏无锡人 , 1818年生于一个地主家庭 。 他五岁时父亲去世 , 家庭经济状况下降 , 使徐寿不能像其它地主子弟那样学习八股 , 顺利走上科举道路;更主要的是太平军占领苏州、无锡后 , 社会的剧变使四十岁左右的徐寿也不得不放弃科举转而研究所谓格致之学 。

徐寿开始学化学 , 是和华蘅芳一起到上海 , 看见墨海书馆1855年出版的《博物新编》 , 里面刊有数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 他俩“甚为欣羡” , 从此便勤奋研究自然科学 。 华蘅芳兴趣在数学 , 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而徐寿的兴趣则主要在化学上 , 后来成为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 。


晚清父子牛人,自行设计施工,造出我国首台国产蒸气机和蒸气轮船

晚清父子牛人 , 自行设计施工 , 造出我国首台国产蒸气机和蒸气轮船// //

我国第一台蒸汽机图

一、博学多才 , 造出我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蒸汽轮船

回到无锡之后 , 徐寿不仅从书本上学习化学知识 , 还特别注重实验 。 他说:“格致之理必藉器以显 , 而制器之学原以格致为旨归” , 因此常常亲自动手制造仪器来做试验 。 他儿子徐建寅也参加 , 父子俩不但试验了《博物新编》所载的方法 , 还触类旁通 , 做出书上所没有的实验 。 此外徐寿还注意学习数学、力学、医学、矿学等知识 , 并且学会了外文 , 一心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1862年徐寿父子和华蘅芳一道 , 被曾国藩请到安庆军械所 。 曾国藩问他们:“能不能不请洋师洋匠 , 完全由中国人造出轮船?”初生之犊的徐建寅 , 极力支持父叔们把这个任务承担下来 , 经过一番艰苦努力 , 他们终于造出我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轮船 。 这艘被命名为“黄鸽”号的轮船 , 汽机计算由华蘅芳完成 , 船的设计施工由徐寿负责 , 徐建寅则“屡出奇思以佐之” 。 这之后 , 徐寿被任命为江南制造总局的总理 , 偕徐建寅一起到了上海 。


晚清父子牛人,自行设计施工,造出我国首台国产蒸气机和蒸气轮船

晚清父子牛人 , 自行设计施工 , 造出我国首台国产蒸气机和蒸气轮船// //

“黄鸽”号的轮船图

主持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以后 , 徐氏父子进一步开展了化学、机器制造学和造船学的研究 。 他们向曾国藩建议 , 在造船造炮的同时 , 必须研究和发展基础理论 , 才能“探索根柢 , 不受西人居奇” 。 曾国藩对此“大为嘉许” , 认为“此举较办制造局尤要” , 于是以制造局为核心 , 建立了上海编译局 , 后又办了格致书院 , 邀集华蘅芳、李风苞等科学家 , 并聘请傅兰雅、林乐知等外国人员 , 进行大规模研究译述工作 。

徐寿在编译局先后共翻译十三部书 , 其中化学方面有《化学鉴原》、《化学鉴原续编》、《化学鉴原补编》、《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物体遇热改易记》等六部 , 此外还编有《化学材料中西名目表》、《西药大成中西名目表》 , 并发表过一些短篇科学论文 。 徐建寅也先后翻译了《化学分原》、《声学》、《电学》等二十多种书籍 。


晚清父子牛人,自行设计施工,造出我国首台国产蒸气机和蒸气轮船

晚清父子牛人 , 自行设计施工 , 造出我国首台国产蒸气机和蒸气轮船// //

徐氏父子与华蘅芳合影

二、徐氏父子的译述 , 对我国近代化学的发展贡献巨大

首先是在化学基本物质的命名方面 , 从徐寿所译的书开始 , 我国有了一套系统的元素名称 , 室今仍然通用的元素名称基本上就是采用那时决定下来的原则 。 当时徐寿对无法根据性质命名的元素 , 采用音译的方法 , 取西方第一音节而造新字 , 如钙(Ca)、镁(Mg)等 , 绝大多数金属元素名称都是从《化学鉴原》开始使用 , 至今也未改变 , 只有少数名称后来有了改变 。

其次就是系统地介绍了近代化学 , 在此之前我国人民所接触的化学知识都是零星的常识 , 而徐寿父子则全面地把近代化学主要部门都传入了我国 。 如《化学鉴原》是一部讨论普通化学的书 , 讲基本理论和重要元素的性质 。 这部书影响最大 , 出版后风行三、四十年 , 尚被推为学习化学的“善本” 。


晚清父子牛人,自行设计施工,造出我国首台国产蒸气机和蒸气轮船

晚清父子牛人 , 自行设计施工 , 造出我国首台国产蒸气机和蒸气轮船// //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图

《化学鉴原续编》专讲有机化学 。 《化学鉴原补编》专讨论无机化合物 , 其中已叙到1875年发现的镓元素(Ga) 。 《化学考质》的内容是定性分析 。 《化学求数》的内容是定量分析 。 《物体遇热改易记》是物理化学的初步知识 , 再加上徐建寅译的《化学分原》和汪振声译的《化学工艺》 , 这八部书完全概括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 。

三、使我国近代的化学知识 , 影响到了日本

徐寿这样系统有步骤的介绍新的化学知识 , 对当时的近代工业不能不发生作用 。 如李鸿章创办天津制造局 , 命徐建寅去负责研制硝酸 。 徐建寅运用自己丰富的化学理论知识和高超的实验技术 , 亲自试制 , 很快获得成功 。 在轻工业方面 , 一些年轻的资本家运用这些化学知识 , 在上海陆续办起了制造肥皂、火柴、化妆品等工厂 。 当然 , 由于清朝的腐败统治 , 徐寿父子所介绍的近代化学知识 , 大部分仍停留在书本上 , 未能广泛实际应用起来 。


晚清父子牛人,自行设计施工,造出我国首台国产蒸气机和蒸气轮船

晚清父子牛人 , 自行设计施工 , 造出我国首台国产蒸气机和蒸气轮船// //

天津制造局图

徐寿父子所传播的近代化学知识 , 还对当时的知识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 特别是提高了维新派人物的自然科学水平 , 推动了我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前进 。 如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 , 一再用原质(元素)和质点(原子)的理论来说明他的哲学观点 , 表现了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 , 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

徐寿父子所传播的这些近代化学知识 , 在当时还影响到日本 。 日本学者柳原前光特意到上海编译局访问 , 十分赞赏徐民父子亲自译述的化学书籍 , 决定予以重译 , 并采取徐氏译名作为日文译名 , 所以现在中文里已经停止使用的化学名词 , 在日文里还常见到 。


晚清父子牛人,自行设计施工,造出我国首台国产蒸气机和蒸气轮船

晚清父子牛人 , 自行设计施工 , 造出我国首台国产蒸气机和蒸气轮船// //

四、父亲徐寿淡泊名利 , 是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

徐寿把自已的一切都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 , 一生自奉甚俭 , “衣食不求华美 , 居室但蔽风霜” , 可购买实验仪器 , 却“多金不惜 , 因是见者叹服 , 闻者心倾” 。 不仅如此 , 他一生还始终坚持严格的科学态度 , 把“不二色 , 不妄语 , 接人以诚” , “毋谈不经之语 , 毋谈星命风水 , 毋谈巫现讦纬”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婚丧嫁娶一概不用阴阳择日 , 也不请和尚道土念经 , 在当时传统的封建迷信势力还很强大的时候 , 表现了令人饮佩的科学信念 。

在他声名日著之后 , 李鸿章、丁日昌等当权者争相延致 , 都被徐寿以“译书行世较专治一事 , 影响于社会尤大”而辞退 , 给官也不接受 , 直至1884年去世还是个“布衣” 。 正是这种淡于荣利、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 , 才使徐寿能够成为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 。


晚清父子牛人,自行设计施工,造出我国首台国产蒸气机和蒸气轮船

晚清父子牛人 , 自行设计施工 , 造出我国首台国产蒸气机和蒸气轮船// //

化学元素图

?五、儿子徐建寅虽是三品大臣 , 却死在科研一线

徐建寅与其父的政治态度不同 , 在天津时就取得了道员的资格 , 1879年又经李鸿章推荐出任驻德参赞 , 专门负责到德、英、法等国考察海军、兵工以及订造兵舰工作 , 写有《欧游杂录》一书 。 1895年又受到光绪皇帝的召见 , 派他到威海卫视察 。 徐建寅看到自己苦心孤诣在德国订造的两艘铁甲舰连同整个北洋舰队 , 都在甲午海战中全师覆灭于威海卫 , 思想更加靠近维新派 , 并在戊戌变法的高潮中出任农工商总局督理 , “赏给三品卿衔 , 一切事件 , 准其随时具奏” 。


晚清父子牛人,自行设计施工,造出我国首台国产蒸气机和蒸气轮船

晚清父子牛人 , 自行设计施工 , 造出我国首台国产蒸气机和蒸气轮船// //

不久变法失败 , 成立不到两个月的农工商总局宣布“裁撤” , 徐建寅回到家乡 。 出于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 很快他又受张之洞邀请 , 创办保安火药厂和汉阳钢药厂 , 研制黑色火药和硝化纤维无烟火药 。 这位一直具有认真务实精神的兵工技术专家 , 尽管已有三品大臣的高位和“总办”全省工业的权势 , 却毫无官僚架子 , 仍坚持在厂里做实验 , “日手杵臼 , 亲自研炼” , 不幸于1901年3月31日在爆炸事件中当场牺牲 , 死时年仅五十五岁 。

顺便还要提到的是 , 徐寿次子徐华封 , 也一度在上海编译局担任译书的校对工作 , 后来自己办了肥皂厂 , 成了早期的化学工业的民族资本家 。 徐寿父子尽管早已离开了人间 , 但他们对我国近代化学的功绩 , 将永远载于中国近代科技史册!

主要参考资料:

杨模:《锡金四哲事实汇存》、《洋务运动》(八)

《碑传集补》卷四十三

袁翰青:《中国化学史论文集》

走向世界丛书:《欧游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