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700多个状元,为何没有一个人位极人臣,反而不如进士官职高

在我国科举制度下 , 状元是每一次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 。 中状元对于大部分学子来说都是一件再高兴不过的事情 , 看过《儒林外史》的朋友都知道 , 范进在中举人后当场激动地发疯 。 实际上举人和状元的差距非常的大 , 中了举人仅仅是人走向仕途的第一步 , 之后还要再进行多次考试 , 考取进士资格 , 才能有机会竞争状元 。 可以说古代的状元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中国历史上共出现了700多位状元 , 这些状元大部分都碌碌无名 , 即使在历史上留下姓名 , 也不是因为做官做到位极人臣 , 而是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 。


古代700多个状元,为何没有一个人位极人臣,反而不如进士官职高

古代700多个状元 , 为何没有一个人位极人臣 , 反而不如进士官职高// //

例如清末的状元实业家张謇 , 假如他不弃官从商的话 , 恐怕人们永远也不会认识到他 。 反观历朝历代位极人臣的大臣 , 大部分都是进士出身 , 就连探花和榜眼出身的都比较少 。 那么既然状元是科举制度下考试第一 , 名为什么状元在历朝历代都不受重用呢?其实古代的科举制度就好像现在的高考一样 , 现在的高考每年都会出来高考状元 , 但是这些高考状元在走向社会后 , 甚至还不如一些落榜考生混的好 。


古代700多个状元,为何没有一个人位极人臣,反而不如进士官职高

古代700多个状元 , 为何没有一个人位极人臣 , 反而不如进士官职高// //

毕竟考试成绩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 , 一个人的能力究竟如何 , 还是要看他为人处世的表现 。 明清时期八股取士严重 , 只要是考中状元的人 , 无不是思想迂腐陈旧 , 读死书的书呆子 。 这些人在进入官场后 , 根本就不懂得左右逢源 , 反而不如一些思想开放 , 善于交际的进士在官场里面混的风生水起 。 科举考试只是这些举人们进入仕途的一块敲门砖 , 在进入仕途之后 , 状元唯一的优势就是起点比较高 。 然而在真正做官之后 , 一些考试成绩不怎么样 , 但是在做官时期政绩突出的人 , 反而慢慢的被提拔上来 。


古代700多个状元,为何没有一个人位极人臣,反而不如进士官职高

古代700多个状元 , 为何没有一个人位极人臣 , 反而不如进士官职高// //

状元被人们期望的太高 , 往往会出现名不符实的现象 , 刚刚考中的前几年还比较受照顾 , 后面就逐步被抛弃了 。 像我们熟知的狄仁杰、张居正、王安石这些著名的大臣 , 基本都是进士出身 。 像狄仁杰在科举考试中的成绩并不突出 , 但是他在做官期间受到了阎立本的重视和推荐 , 仕途一路平坦 , 一直做到宰相的位置上 。 而张居正在中进士的时候只有23岁 , 年龄的优势让他能够爬升得更快一些 。


古代700多个状元,为何没有一个人位极人臣,反而不如进士官职高

古代700多个状元 , 为何没有一个人位极人臣 , 反而不如进士官职高// //

唐朝大部分考中状元的人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 , 因为状元的选拔对于文采以及各方面阅历的要求都比较高 , 一些神童虽然在年轻的时候就拥有较好的文笔 , 但是他们往往得不到主考官的青睐 。 很多考中进士的人 , 在年龄上要比状元具备5年左右的优势 。 即使状元的起点更高一些 , 进士也能凭借着年龄的优势反超过来 。 而且古代选状元选的是年龄、相貌、文笔、出身综合最强的人 , 而不是做官能力、思想见识最强的人 。 因此大多数状元都是徒有其表 , 文章写得好 , 人长得比较帅气 , 办事水平却不高 。


古代700多个状元,为何没有一个人位极人臣,反而不如进士官职高

古代700多个状元 , 为何没有一个人位极人臣 , 反而不如进士官职高// //

状元不被重用 , 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那就是一个人除了成绩好之外 , 还要能力出众才行 。 死读书读死书的人 , 即使考取了再高的学历 , 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