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报人忆往昔 | 陆文夫,苏州日报的第一位摄影记者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老报人忆往昔 | 陆文夫 , 苏州日报的第一位摄影采访人员

□讲述人:管毓柔 苏州日报原政工组采访人员

苏州日报社如今已有自己的视频视觉专业制作团队 , 知道这个消息后我很激动 。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苏州第一代报人 , 我清楚地记得 , 最初那几年报社从零开始的艰难 。 当时别说摄像机了 , 连照相机都没有 , 报社第一台照相机还是跑到上海去买的 。 那台相机是德国“莱卡”牌的 , 我们视若珍宝 。

报社第一个干摄影的是陆文夫(编者注:陆文夫是当代著名作家 , 曾任苏州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 当时我们还没有结婚 。 在那之前 , 报社的照片大多依靠隔壁的照相馆 。 后来陆文夫说要自己弄 , 报社同意后 , 就跑到上海去买了第一台相机 。 当年 , 报社在怡园附近 , 条件艰苦 , 没有自来水 , 冲洗照片就只能用天井里的井水 。 于是 , 天井和旁边的一间小房子就被改造成了冲洗照片的暗房 。 70年了 , 时代不同了 , 如今的条件大不一样了 。 我看到现在苏报融媒配备的专业摄影摄像装备 , 既开心激动 , 又感慨万千 。

1949年4月27日 , 苏州解放 。 那时 , 我是东吴大学社会学系即将毕业的学生 。 解放时的气氛真的很感动人 。 我记得当时解放后苏州需要一批干部 , 市委开始动员 , 并举办了培训班 。 我最后去了新华社苏州支社 。 当时连我在内一共去了4个人 。 当年的5月3日 , 新华社苏州支社编辑出版了《苏州电讯》 。 经过近两个月的筹备 , 7月1日 , 苏州历史上一份全新的报纸——《新苏州报》创刊问世 。 我可以说是见证并参与了这一切 。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报人 , 我见证了苏报艰苦创业和70年来报社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 采访设备从第一台胶片相机到如今的苏报融媒全套数码设备 , 这样的升级换代当年是无法想象的 , 这也是70年来苏州日报社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

70年 , 风云变迁 , 世事更迭 。 报社数次易址 , 从道前街西美巷隔壁到怡园附近 , 再到乐桥南堍 , 1979年复刊后 , 搬到了民治路 , 以后办公场所又几经改建、扩建 。 报纸也几度更名 , 从停刊前的《新苏州报》《苏州工农报》到1979年复刊后的《苏州报》《苏州日报》 。 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 , 早已变了模样 , 但70年来 , 我们苏州报人的坚守和追求 , 始终没变!做新闻 , 一定假不得 。

真实 , 是新闻的生命 。 我清楚地记得 , 当年一位同事在新闻真实性上犯下的过错 。 同事当时采访一位劳动模范 , 他把劳动模范准备接受采访时注意仪表的细节写得很生动 , 写他特地去刮了胡子 。 但实际上 , 那位劳动模范并没有刮胡子 。 后来 , 同事受到了组织上的批评和处分 , 说他是“客里空” 。 这件事 , 在我的心里 , 烙下了印 。

对于这张报纸、对于新闻 , 我们老报人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 如今 , 我虽然已经年过九旬 , 但依然坚持每天用放大镜看报纸 。 读报这个习惯 , 70年来 , 从未改变!

苏报融媒采访人员璩介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