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浅谈感情世界里鲁迅柔情的一面

1923年12月26日 , 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上进行了一番演讲 , 名为《娜拉走后怎样》 , 演讲中就娜拉出走这个社会问题向广大女学生予以分析讨论 , 并揭示出娜拉的最终命运:不是堕落 , 就是回来 。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浅谈感情世界里鲁迅柔情的一面

心有猛虎 , 细嗅蔷薇 , 浅谈感情世界里鲁迅柔情的一面// //

鲁迅是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 ,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

在讨论民族与社会话题时 , 他显露出绝对的冷静 。 然而 , 当“娜拉出走”的问题落实到自己身上时 , 就不见得这么理智了 。

1.朱安朱安 , 一生欠安

1878年 , 绍兴城朱户人家添一女婴 , 取名“安” , 寓意一生可以安宁 。

和中国传统家庭一样 , 朱家信仰“女子无才便是德 , 不会诗词也要会针补”的教育理念所以朱安从小就被培养成一个大字不识一个 , 裹着小脚 , 晓得唯夫命是从的姑娘 。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浅谈感情世界里鲁迅柔情的一面

心有猛虎 , 细嗅蔷薇 , 浅谈感情世界里鲁迅柔情的一面// //

转眼朱安已经21岁 , 却仍待字闺中 , 这可急坏了朱家 。 幸好有亲友奔走张罗 , 定下了婚事 。

男方是周姓前任官员的长孙 , 今年18岁在南京一间新派学堂念书 , 虽然家里穷了一点但还算的上是体面人家 , 而且在绍兴有女方比男方大三岁的惯例 。

可是原本定在1901年的婚事却因为鲁迅赴日本留学而搁置了 。

直到1906年 , 鲁迅在日本三番五次接到母亲催归完婚的电报 。 鲁迅回说 , 让姑娘另嫁他人为好 。 母亲电报的内容改为:母病速归 。

孝子鲁迅匆匆回国 , 等待他的当然是一场婚礼 。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浅谈感情世界里鲁迅柔情的一面

心有猛虎 , 细嗅蔷薇 , 浅谈感情世界里鲁迅柔情的一面// //

《一生欠安》朱安一篇的开头这样写:“下花轿时 , 我掉了绣花鞋 , 是凶兆 。 ”

这样的开头确实是凶兆 。 掉了的绣花鞋令她旧式女人的小脚露馅了 。 揭开盖头 , 鲁迅看到一张狭长的脸 , 脸色萎黄 , 颧骨凸出 , 前额高而近秃 , 发育未足 , 似有病容 。 一个从旧社会来的女性着实让鲁迅难以接受 。

鲁迅彻夜未眠 。

此后几天他都在母亲房中看书、入睡 。 4天后借口“不能荒废学业”与二弟周作人启程去日本 。 一走3年 。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浅谈感情世界里鲁迅柔情的一面

心有猛虎 , 细嗅蔷薇 , 浅谈感情世界里鲁迅柔情的一面// //

人说 ,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 在鲁迅与朱安这里 , 婚姻本身就是坟墓 , 将两人禁锢在孝道 , 在礼教里 。

鲁迅把朱安当成“母亲送给我的一份礼物 , 我自当好好供养 。 但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

他认为 , 朱安不是嫁给他 , 而是他的母亲 。

朱安则认为 , 几年的日本生活令一个文弱书生成了如今棱角分明的新派人士固然恼人 , 但既然已经嫁给了他 , 就要讨他欢心 。 如果他不欢心 , 就是自己的错 。

“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 , 我想好好地服侍他 , 将来总会好的 。 我好比是一只蜗牛 , 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 , 爬的虽慢 , 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 。 可是现在我没办法了 , 我没有力气爬了 。 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 。 ”

于她托小弟写了封信:

先生树人;

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 。

望纳妾 。

却被鲁迅说是“不可理喻”“无可救药” 。

在鲁迅与朱安的这段婚姻里 , 两人无疑都是受害者 。 朱安不懂“纳妾”二字就足以令鲁迅愤怒 , 鲁迅也未曾想过想方设法令原配走出泥沼 。 对方是深陷家庭囹圄的娜拉 , 却不是开化、懂得为自己谋求幸福的娜拉 。

鲁迅死后 , 许广平接替他揽下照顾周家和朱安的责任 。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浅谈感情世界里鲁迅柔情的一面

心有猛虎 , 细嗅蔷薇 , 浅谈感情世界里鲁迅柔情的一面// //

1947年10月朱安死前遗愿是能葬在先生身边 , 去世前却没能如愿 。 许广平将她葬在鲁迅母亲身旁 。 正如她的一生 。

2.相知相爱 , 十年相伴许广平

鲁迅与许广平认识是在1923年 。 彼时 , 鲁迅43岁 , 许广平25岁 。

许广平出身广东名门望族 , 但是生下来就被迷信说是克父母 , 落地3天 , 就被许配给一个姓马的劣绅作儿媳 。 她的青少年时代 , 完全是在冷遇中度过的 。

长大后靠着自己的抗争 , 才在1917年解除了封建婚约 , 并谋求自立 , 孤身考进北京的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 , 成为鲁迅的学生 。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浅谈感情世界里鲁迅柔情的一面

心有猛虎 , 细嗅蔷薇 , 浅谈感情世界里鲁迅柔情的一面// //

这样的两个人 , 确有某种契合 。 一个是努力挣破封建藩篱桎梏的女学生 , 一个是为新社会、新思想不屑斗争的战士 。 鲁迅对于许广平来说就像一盏明灯 。

虽说如此 , 但两人真正有交流却是在1925年 , 许广平参与维权反抗校长(杨绛的姑姑杨荫榆)被开除 。 彷徨之下给鲁迅写了封信倾诉 。 之后书信交流便一发不可收拾 。

《情书》中收录了一封鲁迅写给许广平的信 , 编纂名为《有些问题恐怕我答不出》 , 他把许广平看做一个伙伴 , 思想上势均力敌的朋友与之进行社会问题的讨论 。

正是这些书信 , 增进了两人的感情 。

对于这段情感 , 鲁迅开始一直都是躲闪回避的 。

但许广平热情如火的攻势 , 逐渐让他释然并接受 。 这些 , 至今还可以在两人的书信集中清晰地看出来 。

不慑于人间的冷漠 , 压迫 , 一心一意向着爱的方向奔驰 。

——1925年10月 , 许广平《同行者》

不自量也罢 , 不相当也罢 , 合法也罢 , 不合法也罢 , 这都与我们不相干!

——1925年10月 , 许广平《风子是我的爱》

鲁迅去世前 , 曾在在一本书上题写了一首诗送给许广平 , “十年携手共艰危 , 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 , 此中甘苦两心知” 。

这首诗正是他们爱情的最好概括 。 相识相知于战乱时期 , 十年间 , 相濡以沫 , 互相陪伴 。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浅谈感情世界里鲁迅柔情的一面

心有猛虎 , 细嗅蔷薇 , 浅谈感情世界里鲁迅柔情的一面// //

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当年是他们的共同好友 , 她在文章中写道 , “鲁迅纵然在病中 , 和面对死亡的时候 , 除非有她作伴 , 他会拒绝到任何地方去诊治 。 自从我来到中国 , 我很少或几乎不曾见过男女之间有这样真挚的爱” 。

除了战乱 , 横亘于他们之间的还有社会流言与家庭压力 , 尤其是原配朱安 。 谈及朱安 , 他们只有愧疚 , 并且努力对对方好 , 以弥补这些时代对彼此造成的伤害 。

1926年 , 朱安看到了周、许二人的合影 , 深感绝望 , 但是私下还是对人说 , “这是我早就想到的 。 从大先生一向的为人看 , 我以后的生活他是会管的 。 ”

朱安无疑是善良的 。 但是这种善良是出自一个旧时代女性觉得自己对丈夫的亏欠 , 还是本心 , 就不得而知了 。

1929年9月 , 周海婴诞生 。 鲁迅以一个丈夫与父亲的身份 , 沉浸在欢悦之中 。 朱安也爱屋及乌 , 待海婴如自己孩子 。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浅谈感情世界里鲁迅柔情的一面

心有猛虎 , 细嗅蔷薇 , 浅谈感情世界里鲁迅柔情的一面// //

做一个文学家的妻子是辛苦的 , 许广平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 她懂得包容一切 , 他的家庭 , 情敌 , 为他放弃自己独立女性的事业 , 甘做贤内助 , 容忍他的恶习 。 甚至晚年对萧红的爱情 , 看在眼里 , 却不做计较

3.萧红:病榻前的一朵红玫瑰

1911年萧红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一地主家庭 , 幼年丧母 , 小鲁迅30岁 , 是为师生 。 有人说她从长相和文采来看都算不上好 , 可为什么能从民国诸多大家中脱颖而出呢 , 正是因为鲁迅 。

虽然后人对于鲁迅与萧红之间的感情是爱情还是单纯是师生情却是意见不一 。 但从彼此的文章和对话中 , 友人明显看出他们二人间超乎寻常的感情 。

据说鲁迅晚年重病卧床时 , 既不能看报 , 也不能看书 , 只能安静地躺着 。 但有一张小画 , 是他放在枕畔不断看着的 。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浅谈感情世界里鲁迅柔情的一面

心有猛虎 , 细嗅蔷薇 , 浅谈感情世界里鲁迅柔情的一面// //

这是一张木刻画 , 画上有一个穿大长裙子的女人 , 飞舞着翩翩的长发 , 迎风萧萧而奔跑 , 在她的脚边 , 盛开着一丛红玫瑰 。

那是张寓意青春与爱情的画 。

萧红问许广平:鲁迅先生有很多画 , 为什么只选了这张放在枕边?许广平回答:我也不知道 。

二人都是聪明人 , 心里也许都有所思 , 但不便于说出来 。

古人说 , 老来多健忘 , 唯不忘相思 。

萧红是与许广平完全不同的女人 , 许广平从来都是短发 , 她硬朗、自信 , 是鲁迅的得力助手 。 萧红则更为浪漫 。

鲁迅对萧红的喜欢主要有三个方面 。

一是气质 。 萧红敏感而脆弱 , 率真而倔强 , 细腻而孤独 , 与鲁迅“阴性性格”的一面十分贴近 。

“不让我叫你‘悄女士’ , 难不成叫你‘悄嫂子’ , ‘悄婶婶’ , ‘悄妹妹’……”鲁迅写信称呼萧红时 , 心态有难得的俏皮与调侃 , 年轻与天真 。 是许广平都鲜少见到的一面 。

二是才情 。 他曾称赞过萧红的文学才华:“比谁都更有前途 。 ”萧红的小说《生死场》有鲁迅为她作的序 , “对于生的坚强 , 死的挣扎”的描写“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 , 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

三是寄托 。 萧红年轻浪漫而富有活力 , 正与病榻上的鲁迅形成鲜明对比 。 年轻时的鲁迅 , 意气风发 , “寄意寒星荃不察 , 我以我血荐轩辕” , 他从萧红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 说对萧红的是爱情 , 不如说是她身上这种力量对他产生吸引 。

鲁迅的一生 , 为国家和民族而战 , 也为自己而战 。 他一生中的三个女人 , 一个孤苦一生 , 一个相濡以沫 , 还有让他晚年病榻上依然充满希望的玫瑰 。 这些感情故事与他的民族大义一起 , 成就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