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黄袍加身,只是在学习两位前辈


赵匡胤黄袍加身,只是在学习两位前辈

赵匡胤黄袍加身 , 只是在学习两位前辈// //

黄袍加身01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

公元959年 , 周世宗柴荣驾崩 , 7岁的柴宗训即位为恭帝 。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 , 与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掌握军权 。

960年春节 , 北方边境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 , 朝中大臣未辨真伪 , 急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御敌 。 周军行至陈桥驿后 , 赵匡胤和赵普等人密谋发动兵变 , 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 , 拥立他为皇帝 。

这就是著名的“陈桥兵变” , 也是成语“黄袍加身”的来历 。


赵匡胤黄袍加身,只是在学习两位前辈

赵匡胤黄袍加身 , 只是在学习两位前辈// //

宋太祖赵匡胤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 , 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大开城门 , 赵匡胤入城 , 胁迫恭帝禅位 。 赵匡胤改国号为“宋” , 定都开封 , 历史称为“北宋” 。

赵匡胤兵变起家 , 为了防止“黄袍加身”的事情再发生在部将身上 , 他想了很多办法:首先解除“殿前都点检”这个权力重大的职位 , 牢牢掌控禁军;然后通过赎买利诱外加威逼等方式 , 迫使将领放弃军权 , “杯酒释兵权” 。

为了使这些将领安心放弃军权 , 赵匡胤的宋政府付出了巨大代价 , 设置很多职位 , 并支付高额薪水 , 引发了“冗兵”“冗官”“冗费”这几个困扰宋王朝终身的问题 。

花重金购买武将的兵权 , 是赵匡胤不得已的措施 , 因为他就是被手下士兵“强行”认作皇帝的 , 要是手下将领仍有强权 , 难免他们或者手下人不生异心 。

当然这些也是值得的 , 从唐末到宋初 , 短短80年间 , 中原大地历经五姓十二帝 ,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依次登场 , 从未统治超过30年 , 而北宋则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 并达到封建王朝的高峰 。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 , 对手下武将的担心和宽容 , 除了自身经历 ,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 那就是“黄袍加身”并不是他的个人专利 。

在他之前 , 至少有两位皇帝也是通过这种手法上台 , 而且时间距他还不远 , 赵匡胤非常害怕这些场景再现 , 因为会真的死无葬身之地 。 02 赵匡胤的兵变老师—后周建立者郭威

在赵匡胤军旅生涯中 , 有一个人对他影响特别大:赵匡胤不仅从军在他麾下 , 而且还亲眼目睹他“黄袍加身”从武将变成皇帝 。 可以说这个人是手把手的指导赵匡胤怎么兵变称帝 , 当然 ,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手下的小将会起来造他后代的反 。

他就是郭威 , 宋之前“后周”的建立者 。

郭威(904-954年) , 字文仲 , 河北邢州人 。 郭威年轻时身材魁梧 , 勇力过人 , 初在后唐军中当兵 , 经历后晋后 , 跟随刘知远建立后汉 , 累有大功 , 拜邺都留守、枢密使 。

刘知远驾崩前任命郭威为枢密使兼侍中 , 主持军事;枢密使右仆射杨邠总理政务;归德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兼中书令史弘肇负责京城治安 。 这三位是刘知远留给儿子后汉隐帝刘承祐的三位顾命大臣 。

这三个人都很有能力 , 杨邠秉公忠心 , 不贪腐不渎职 , 朝中政治一时清明无比;史弘肇维护京城安宁 , 出现了“路不拾遗”的美景;郭威带兵刚正严明 , 屡次平息叛乱 , 军粮却消耗不多 。

但刘承祐被三位大臣压着 , 内心十分不满 。 杨邠死后 , 刘承祐开始夺权 。 他派使者去处死史弘肇的亲信王殷 , 同时又命人杀掉在外带兵的郭威 。

王殷得到消息后扣留使者 , 并通知郭威 , 郭威于是召集将领商量怎么办 。 手下人知道一旦将军被刚上台的小皇帝干掉 , 自己的荣华富贵就会灰飞烟灭 , 所以都极力劝说郭威带兵杀回去 , 以“清君侧”的名义谋反 。


赵匡胤黄袍加身,只是在学习两位前辈

赵匡胤黄袍加身 , 只是在学习两位前辈// //

郭威带领的是后汉最强军队 , 留守都城开封的反而都是老弱病残 , 兵锋所指 , 沿途将领纷纷投降 。 快到达汴梁时 , 郭威严令将士遵纪守法 , 不得劫掠百姓 , 于是百姓们都夹道欢迎郭威归来 。

城里的隐帝刘承佑不知所措 , 一开始派人在城头想诱降郭威的士兵 , 后又杀掉郭威在城里的所有亲人 , 最后又相信谗臣慕容彦超和聂文进带兵平叛 。 这俩人带兵与郭威在七里坡接战后 , 几乎不战而逃 , 平叛失败 。

隐帝刘承佑仓促间退往汴梁 , 城头的将领拒绝他入城 , 于是他逃到乡下 , 遇到追兵 , 被乱军杀死 。 于是郭威率领军队和将领 , 兵不血刃占领都城 , 此时的郭威并未称帝 , 他跟太后(刘知远的妻子李氏)商量继承人问题 。

太后想让刘知远弟弟刘崇的儿子刘赟当皇帝 , 刘赟早年过继给刘知远 , 此时任武宁节度使 , 但郭威不同意 , 打算立另一个儿子开封府尹刘勋 。

但刘勋身体不好 , 长期患病 , 太后让手下抬着刘勋到大殿给郭威看 , 郭威这才勉强同意刘赟当皇帝 。

可以说 , 此时的郭威看到刘氏子孙都不成器 , 才有了自己当皇帝的想法 。 接下来的故事 , 跟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一模一样 。

公元951年 , 河北镇邢州告紧急军情 , 说北方契丹入侵 , 已攻克五城 。 太后跟朝中大臣商议 , 急忙派郭威率军阻击 。 十二月 , 郭威渡过黄河 , 到达潭州驿馆 , 第二天凌晨 , 手下将士突然喧哗 , 纷纷呼喊“我们已与刘氏结仇 , 皇帝必须由侍中(郭威)来做 , 不可再立刘氏子孙为君”!

喧哗之中 , 有士兵扯裂行军的黄旗披在郭威身上 , 山呼万岁 , 震天动地 , 簇拥他改向南进军 。 这才是“黄袍加身”的真正来历 。

郭威此时既不得以 , 又心有期待 , 所以就着形势给太后写信 , 请求自己将主持宗庙社稷 , 并认李太后为母亲 。

几天后 , 郭威军队到达七里店 , 文武百官纷纷出城迎接郭威 , 并劝他速即皇帝位 。 郭威于是又写信给刘赟 , 说自己迫不得已 , 刘赟痛哭流涕 , 并安抚手下不要轻举妄动 。

大兵压境 , 李太后发布诰令 , 废黜刘赟改为湘阴公 , 任命郭威代理朝政 , 文武百官和四方藩镇纷纷上表劝进 , 郭威拒绝三次后 , 即皇帝位 , 改国号为周 , 大赦天下 。

就这样 , 通过兵变和黄袍加身 , 郭威篡了老上级刘知远后代的皇位 。

郭威是个很有能力的皇帝 , 在位期间 , 他崇尚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 , 极大增强后周国力 , 改变了中国北方地区政治经济日趋下降的颓势 。

在位三年后 , 郭威驾崩 , 皇位传给养子柴荣(郭威老婆是柴荣的姑姑) , 是为周世宗 。 柴荣堪称五代十国最雄才大略的皇帝 , 几乎统一整个北方 , 奠定了北宋的基础 。

所以说 , 郭威这次黄袍加身 , 对于百姓对于历史 , 是个幸运的选择 。

刚才提过赵匡胤和郭威的缘分 , 这里详述几句 。 后汉初年 , 赵匡胤到处游历而没有遇到住的地方 , 便在襄阳一座寺庙住下 , 一个老和尚善于看相 , 对他说:“我把我所有的全部给你 , 你往北去 , 会有奇遇 。 ”

赵匡胤于是往北走 , 于乾祐元年(948年)投身后汉郭威帐下 , 时年21岁 , 开始建立功勋 。 在951年郭威的“黄袍加身”中 , 赵匡胤是一名年轻军官 , 相信他全程目睹了郭威的政变过程 , 甚至 , 当初裂旗批身的年轻军官中就有他 。

仅仅9年以后 , 赵匡胤就如法炮制 , 篡了他后代的皇位 。 03 后唐明宗:黄袍加身的始作俑者

郭威和赵匡胤是最成功的“黄袍加身”者 , 但都不是第一个这么行动的人 。

第一人 , 是五代后唐的明帝—李嗣源 。 五代分梁、唐、晋、汉和周 , 后唐是五代的第二个朝代 。 后唐(923-936年) , 由李存勖建立 , 这是一个比较奇特的朝代 , 它的皇帝能力都很强 , 但都有致命缺陷 。


赵匡胤黄袍加身,只是在学习两位前辈

赵匡胤黄袍加身 , 只是在学习两位前辈// //

比如开国皇帝后唐明宗李存勖 , 骁勇善战 , 长于谋略 , 20岁即晋王位 , 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 , 使得晋国逐渐强盛 。

同光元年(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 , 定国号为唐 , 于同年十二月灭掉后梁 。 后来 , 李存勖先后灭掉岐国和前蜀 , 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 , 版图达到五代极盛 。

李存勖马上打天下 , 却不会马下治天下 。 他从小喜欢音乐 , 所以养了很多伶人 , 甚至把治国也交给他们 。 而后他又杀戮功臣 , 横征暴敛 , 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 。 这就给本篇章主人公提供了机会 。

李嗣源 , 李存勖父亲李克用的养子 , 以骁勇知名 , 在后唐灭后梁之战中屡立战功 。 李嗣源比李存勖大18岁 , 是名义上的哥哥 , 但因为功勋极大 , 受到李存勖猜忌 , 李存勖身边的伶人宦官也劝他趁早除掉李嗣源 。

李存勖的大臣郭崇韬嫉妒李嗣源 , 私下散播谣言说:“总管令公李嗣源雄才大略 , 并不是久居人下之人 , 皇家子弟没一个赶得上他的 。 ”但李存勖此时并没有痛下决心大义灭亲 , 只是调整了李嗣源儿子李从珂的职位 , 使两人难以合兵一处 。

公元926年 , 后唐军发生兵乱 , 叛军攻占邺城 , 李嗣源派兵平乱 , 但此时自己军中也发生哗变 , 士兵们纷纷拥立李嗣源为帝 , 而他的女婿 , 石敬瑭也劝说李嗣源趁机自立 , 于是李嗣源率兵反向进军都城洛阳 。

后唐庄宗率军亲征 , 欲坐镇汴州指挥平叛 。 但他派出的将领姚彦温和潘环却临阵倒戈 , 投降李嗣源 , 李嗣源抢先占据汴州 , 庄宗知道局势不可挽回 , 仓皇逃回洛阳 。

返回途中 , 皇帝的亲军统帅郭从谦突然发动叛乱 , 庄宗率宿卫出战 , 结果中流矢而死 。 于是洛阳大乱 , 城守朱守殷遣使到李嗣源军中 , 请他速入京城 , 安定局面 。

同年四月 , 李嗣源率军入洛阳 , 平定京中乱势 。 文武百官劝进李嗣源 , 李嗣源暂时监国 , 不久 , 即皇帝位 , 是为明宗 。

李嗣源政变的过程是后世郭威、赵匡胤政变的模板 , 都是一开始北方出现军情 , 然后手下哗变 , 强令他当皇帝 , 最后率军打回都城 。

李嗣源当时面对的形势不太好 , 在都城的李存勖仍然有一定实力 , 所以两军交战造成不少伤亡 。 郭威还有赵匡胤就不一样了 , 手下几乎是国家所有兵马 , 城里的皇帝根本无力抵抗 。

李嗣源也是一位很有能力的皇帝 , 在位七年 , 杀贪腐 , 褒廉吏 , 罢宫人、除伶宦 , 废内库 , 注意民间疾苦 , 史称小康 。

但他特别容易轻信人 , 手下将领孟知祥据四川而反 , 权臣安重诲也异常跋扈 , 朝廷变乱迭起 , 他死后 , 后唐迅速衰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