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震撼!这些珍贵档案文物背后的故事震人心魄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超震撼!这些珍贵档案文物背后的故事震人心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重庆7月2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采访人员 田文生)7月1-2日 , “新中国70年 , 镇馆之宝70件”文物和档案故事网上征集活动全国摄制组来到重庆 , 了解到一大批珍贵文物背后的动人故事 。

这些档案文物流溢着或波澜壮阔、或激情满怀、或柔情款款的时代光影 , 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历史的片段 , 把人们带回到那些峥嵘的岁月 。

解读这些档案文物背后的故事 , 我们能解读历史 , 解读奋斗 , 解读真实的震撼和感动 , 解读信念的力量 , 解读人性的光辉 。

上甘岭战役树桩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1952年8月 , 西南军政委员会筹组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第三分团 , 召集民主党派人士、少数民族代表、劳动模范等60余人赴朝慰问 。

慰问期间 , 正是联合国军发动“金化攻势”之时 , 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战事激烈 , 历经43天 。

慰问团从朝鲜带回的这个树桩长1.96米 , 直径0.37米 , 面积仅2平方米 , 上面留有弹孔、弹痕41个 , 火力密集的程度不言而喻 。

江姐“托孤”遗书

江竹筠是小说《红岩》江姐的原型 , 四川自贡人 。 她被关押在渣滓洞监狱内 , 将吃饭时偷偷藏起的筷子磨成竹签 , 沾着由棉絮烧焦与水调和在一起制成的墨水 , 在如厕用的毛边纸上 , 艰难地写下了“托孤”的书信 。

在信中 , 她对亲人写道:

“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假若不幸的话 , 云儿就送给你了 , 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 , 以建设新中国为志 , 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 孩子决不要骄(娇)养 , 粗茶淡饭足矣……”

字里行间饱含着一个革命母亲对孩子的深切厚爱和殷切希望 , 表达了一个妻子、母亲和坚强战士的心愿 。

1949年 , 这封珍贵的书信几经辗转出狱交到亲人手中 。 当年11月14日 , 江姐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 , 牺牲时 , 年仅29岁 。

三块银元

这是民国时期的三枚银元 , 因为年代久远 , 银元上锈迹斑斑 , 分布在上面的文字、图案早已模糊不清 。

这三块银元蕴藏着发人深省的红色故事 。

1941年3月 , 爱国实业家卢作孚麾下民生公司的职员、中共重庆地下党成员肖林前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接受新任务 。 在江津成立“恒源字号”商行 。 五年多时间里 , 夫妇二人勤奋经营 , 为共产党在重庆的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 1946年 , 肖林按指示来到上海 , 上海解放后 , 肖林结束了华益公司的运营 。 清理账务后 , 华益公司有黄金12万两 , 固定资产1000多万美元 。 面对巨额资产 , 肖林说:“华益公司的本钱是党的 , 所有利润应该全部交给党 。 我们夫妻二人就留下三块银元 , 以此来纪念这段难忘的经历 。 ”

肖林夫妇二人掌握着共产党的地下金库 , 却从来没有为自己挣一分财产 。 1997年 , 肖林将那留作纪念的三块银元也捐赠出来 。

《新华日报》印刷机

中共代表团由南京迁至汉口后 , 中国共产党获得在汉口公开出版发行《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的权利 。 负责筹备工作的潘梓年购得了这台印刷机 。 不久 , 《群众》周刊与《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发行 , 震撼了武汉三镇的新闻界 。

这是一台装有德国西门子马达的平板印刷机 。 而今机体依然完整 , 前端右侧的机架上有个补钉 , 部分零件磨损严重 , 通身有些氧化锈蚀 , 仍能使用 。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 , 我党驻国统区的公开机构及《新华日报》社也随之辗转迁渝 。 日机对重庆狂轰滥炸 , 印刷机即迁至化龙桥虎头岩下 , 并在山岩的简易防空洞内 , 为党的新闻事业艰苦耕耘了8个春秋 。

1947年2月28日深夜 , 国民党军警宪特突然包围了《新华日报》重庆分馆 。 3月上旬 , 这台印刷机被军警拖至重庆南岸的一个监狱的铁窗之中 。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 , 军管会清查监狱时发现了这台印刷机 。

百幅

1941年 , “皖南事变”爆发 , 远在海外的港澳同胞为抗议国民党顽固派同室操戈 , 哀悼牺牲的新四军烈士 , 他们根据民间“百幅百寿”的传说 , 找来上千块各色毛料 , 剪成大小不一的方块 , 一针一线不分昼夜地赶制了一大批毛毯 , 取名“百幅” , 送给了新四军 , 支持祝福新四军发展壮大 。 他们用缝制百幅这样的真挚行动表达了一份拳拳的爱国之心 , 殷殷的赤子之情 。

该文物由梁隆泰、赖贤夫妇捐赠 。

《杨闇公日记》

杨闇公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 四川早期党组织的创建者和卓越领导人 。

北伐军攻占南京时 , 英国军舰炮击南京导致2000余人死亡 。 杨闇公决定召开市民大会 , 表达抗议 。 1927年3月31日 , 会议召开 , 军警特务公开向参加集会的2万多群众开枪 , 当场打死400余人 , 打伤1000余人 。

杨闇公也在不久后被捕 , 牺牲的时候被割舌、断手、剜目 , 身中三弹 。

杨闇公牺牲后 , 妻子赵宗楷将丈夫生前的日记和工作笔记藏在卧室两米高的墙洞里 , 并将他生前的西装、毛毯和两人的情书珍藏一生 。

《杨闇公日记》共三本 , 是杨闇公烈士1924年至1926年间革命生活的纪实 , 包含着丰富的党史、地方史和烈士传记的资料 , 是研究四川地区和重庆地区革命斗争史的珍贵历史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