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我之所以称王承书是美国的“吴健雄” , 是因为王承书也曾是唯一参加中国核武器研制的女科学家 , 而吴健雄就曾是唯一参与美国“曼哈顿工程”的女性科学家 , 而之所以称王承书是中国的“邓稼先” , 是因为王承书与邓稼先一样 , 也曾为研制核武器隐姓埋名 , 但是公众似乎只知道邓稼先 , 却不晓得王承书 , 那王承书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 , 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

王承书

王承书(1912—1994)湖北武昌人 , 1912年6月26日出生于上海 , 其父乃晚清进士出身 , 曾被清政府公派日本留学 , 北洋时期曾担任内务部警政司司长 , 其母是扬州名门之后 , 王承书的曾外祖父何芷舠就是晚清第一名园——“寄啸山庄”(也称何园)的园主 。

王承书有姐妹四人 , 父母分别以《诗经》、《书经》、《礼记》和《易经》四部古代典籍的首字为女儿们命名 , 因此她们的名字也都颇具书卷之气 , 王承书在姐妹中排行第二 。

王承书是随父亲任职定居于北京的 , 尽管其从小体弱多病 , 却表现出极高的数学天赋 , 她曾就读于北京培元女子小学和贝满女子中学 , 贝满女中是一所教会学校 , 曾有许多杰出女性都就读这一北京教会名校 , 诸如李德全、冰心、谢希德、孙维世等人 。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 , 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

王承书

1930年 , 王承书考取了燕京大学物理系 , 而且是所在班级唯一的女生 , 在读期间学习成绩优异 , 曾获得“斐托斐”金钥匙奖 , 并先后于1934年和1936年获得燕京大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 至于王承书是不是中国大学培养的第一个女物理学硕士 , 还有待于史料佐证 , 但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国内大学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却不多见 , 比王承书年长一岁的陈省身 , 曾是清华大学培养的第一个数学硕士研究生 , 也仅比王承书早了两年而已 。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 , 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

王承书与姐妹们合影

王承书硕士毕业后被燕京大学留校任教 , 担任物理系的助教 , 著名女物理学家王明贞也曾就读于燕京大学物理系并担任助教 , “二王”之间在燕园肯定曾有过交集 , 而王承书与学长张文裕还产生了恋情 。

“七七事变”爆发后 , 尽管此时的燕京大学还相对安全 , 但王承书还是选择离开了沦陷中的北平 , 而张文裕早在1934年就已经去英国留学了 , 王承书辗转于南京、武昌、桂林、贵阳等地 , 最终于1939年与张文裕在昆明西南联大重逢并结为伉俪 。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 , 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

王承书与张文裕结婚照

1941年8月 , 王承书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 当时美国巴尔博奖学金基金会破例接受了王承书的申请 , 因为这个基金会原本是不接收已婚女性的申请 , 这个破例足以证明王承书的优秀 , 而这一切皆因为张文裕之故 , 因为张文裕此前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师从核物理大师卢瑟福教授 , 受张文裕学术研究的影响 , 王承书也自然接触到了世界物理领域最前沿课题 。

王承书博士生导师是乌伦贝克教授 , 乌伦贝克是世界公认的理论物理学方面的权威 , 他也是电子自旋的发现者之一 , 王承书与乌伦贝克教授合作发表了多篇关于稀薄气体动力学方面的论文 , 并曾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方程公式: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 。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 , 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

王承书在美国留影

1944年夏 , 王承书获得了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又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 1946年又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 期间曾随张文裕在普斯顿大学亨利实验室从事核物理研究 。

1949年秋 ,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时 , 王承书与张文裕产生了回国的念头 , 但只是由于王承书怀有身孕而耽搁下来 , 尽管很多人都劝他们加入美国籍 , 但他们都不为所动而婉言谢绝 。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 , 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

左起:邓稼先、王承书、杨振宁、张文裕

1956年11月 , 王承书与张文裕将一些有价值的科研资料打包入箱 , 并将两部私用轿车、电视机、电冰箱等家产送人 , 夫妻俩携6岁的儿子一起回到祖国 , 他们夫妇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科学家 , 而不是刚走出校门的留学生 , 由于他们所学专业的特殊性 , 美国联邦调查局也是制造了种种障碍阻挠他们离开美国 。

王承书被中国科学院安排到近代物理研究所理论研究室担任研究员 , 同时兼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 , 1958年近代物理研究所更名为原子能研究所时 , 钱三强所长在筹建热核聚变研究室的时候 , 专门与王承书谈话并征求其意见 , 将王承书调到热核聚变研究室担任副主任 。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 , 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

王承书

王承书曾到苏联莫斯科原子研究所学习取经 , 并翻译了美国最新出版的有关热核聚变的《雪任德计划》 , 其后不久又翻译了《热核聚变导论》 , 填补了中国热核聚变领域的空白 , 这两本书也成为培养热核聚变方面人才的基础教材 。

1961年3月 , 王承书再一次服从组织上的安排 , 转到铀同位素分离研究室担任研究员和副主任 , 与吴征铠、钱皋韵等人一起开始了隐姓而漫长的铀同位素分离研究 , 这不仅是工作上的变动 , 而且是其专业领域的改变 , 但王承书毫无怨言地投入到中国核事业领域工作中 , 并在这一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 , 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

王承书与张文裕合影

自1965年初 , 王承书先后担任605所研究员及副所长、二机部第三研究院研究员及革委会副主任、大型气体扩散机总设计师等工作 , 解决了净化级联计算、级联的定态和动态计算等重要科研成果 , 为中国第一座铀浓缩气体扩散工厂分批启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

由于王承书所从事的科研工作 , 是属于高度机密性质的 , 她从学界同仁的视野中消失了三十年 , 与邓稼先等科学家一样隐姓埋名而不为外人所知 , 而且是这个群体中唯一的女性 , 这就非常了不起 , 说她是无冕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也不为过 。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 , 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

王承书夫妇与儿子一家合影

自1978年初春全国科学大会之后 , 王承书先后担任核工业部研究员、科学技术局总工程师、核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及高级顾问、“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离心和激光分离铀同位素两个专家组组长 。

1980年 , 中国科学院恢复评定学部委员制度时 , 德高望重的王承书当选为学部委员 , 这是国家给予一个科学家的最高荣誉 , 1948年中央研究院评定第一届院士时 , 没有女性科学家入选 , 1955年中国科学院第一次评定学部委员时 , 只有妇产专家林巧稚一人当选 , 而1980年第二次评定学部委员时 , 女科学家当选学部委员的 , 似乎只有王承书和何泽慧两个人 , 陆士嘉当然也有资格当选 , 但是被她婉言辞谢了 。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 , 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

王承书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之初 , 王承书师从其导师乌伦贝克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时 , 有许多研究成果都颇具学术价值 , 只是她的那些论文未能及时发表而不被学界所知 , 七十年代乌伦贝克将这些论文公开发表 , 在世界学界再次引起轰动效应 , 并经常被科学家们引用 , 因此王承书的学术能力 , 不是一般女性科学家所能达到的 。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 , 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

左起:王承书、张文裕、杨振宁、邓稼先、周光召

1994年6月18日 , 一代女核物理学家王承书在北京逝世 , 享年82岁 , 而其丈夫张文裕比她早走了两年 , 终年也是82岁 , 这似乎也是某种巧合吧 , 在中国科学家群体中夫妻双方都是搞核物理研究的 , 似乎只有王承书与张文裕和何泽慧与钱三强这两对夫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