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红军逾越不了的山河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没有红军逾越不了的山河

新华社南宁7月5日电题:

新华社采访人员张瑞杰、朱超、夏军

越城岭又称老山界 , 海拔2100多米 , 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遇到的第一座高山 。

当年红军翻越老山界 , 走的是羊肠小道 , 有的地方 , 是用几根圆木架成、长满青苔的栈道 。 现在 , 盘山公路可直达老山界主峰猫儿山山顶 。

近日 , 采访人员由广西兴安县出发前往越城岭 。 车窗外 , 不时掠过红军墓和红军桥 。

虽然柏油路面平坦 , 但是“S”形弯、“之”字形弯一个接一个 。

采访人员难以想象 , 当年以巨大伤亡渡过湘江的红军 , 是如何带着骡马、抬着辎重、扶着伤病员翻过这座华南第一高峰的 。

钢铁意志:完成艰难跨越

美国新闻采访人员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描述——代替敌人枪炮威胁的是湘黔高原的天然障碍:险峻的山峦 , 危险的河流 , 还有部队的极度疲劳 , 食物的匮乏……

海拔1500米处已是雾气缭绕 , 向山下望白茫茫一片 , 人和车行进在通天雾海中 , 能见度最后变成几十米 , 不时有雨滴砸下 。 行至海拔1900米左右 , 雾气突然消失 , 雨更大了 , 出现了“老山界”碑 , 上面刻着陆定一书写的“老山界”三个大字 。

参加过长征的陆定一曾在《老山界》一文中 , 描写了当年攀爬的艰难 。

采访人员行进的 , 正是陆定一和战友们走过的路径 。

这里草木丛生 , 却几乎没有看到可以填饱肚子的瓜果粮食 。 陆定一曾写道 , 他们爬山中途粮食匮乏 , 极度饥饿 , 还是山上的瑶族民众拿出仅剩的一点米熬粥给他们吃 。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的《红军长征史》记载 , 12月4日 , 军委第一纵队从塘边坊出发 , 下午开始翻越老山界 。 当时 , 伤病员们都下了担架 , 由其他同志背着或搀着走 。 有几匹马踩空了脚 , 摔下了万丈深渊 。 但红军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 , 经彻夜行军 , 终于带着骡马 , 抬着辎重 , 胜利通过了老山界 , 进入龙胜县境 。 当地群众得知红军是从老山界下来的 , 莫不感到惊讶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说 , 长征时 , 红军为了求生存 , 不能不爬这座大山 。

兴安县研究长征史的专家陈兴华说 , 红军能翻越老山界 , 靠的是钢铁的意志和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 。

信仰高远: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时 , 红军还在翻越另外一座“山”——阻碍着正确思想路线的屏障 。 湘江之后 , 红军要解决“奔何处”的问题 。

博古、李德一意孤行 , 顽固地坚持由通道北出湘西的行军路线 。 严峻关头 , 毛泽东力主放弃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 , 改向敌军兵力比较薄弱的贵州前进 , 争取主动 , 挽救危局 。

“从老山界开始的争论 , 持续到湖南通道境内 。 ”《红军长征史》中写道 。

翻越老山界后 , 红军连续召开了通道、黎平、猴场、遵义等系列会议 , 构成了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链条 。 中国革命开辟了新局 。

陆定一回忆 ,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 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 , 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 , 比起这些地方来 , 还是小得很 。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立于老山界 , 回想80多年前的壮烈一幕 , 采访人员心中激荡着无比的崇敬与豪迈——

这支有着崇高信仰、坚定意志的远征之师 , 没有跨不过的河 , 没有越不过的山!

编辑:刘憬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