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故意错失状元,由此躲过杀身之祸,75岁才退休

科举考试 , 会试第一 , 并不代表殿试第一 。 主考喜好不同 , 考试标准不同 , 加之考生临场发挥有异 , 很多会试第一的考生在殿试环节败下阵来 。

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 , 江西泰和考生宋琮参加丁丑科会试 , 得了第一名;而在三月份的殿试中 , 宋琮表现一般 , 只得了第九名 , 位列第二甲第六名 , 状元、榜眼、探花分别为陈?、尹昌隆、刘仕谔所得 。 宋琮实力雄厚 , 文理绝佳 , 其“诗文经义雄峻不群”(《玉堂丛语》) , 为何会考得这么差劲?


此人故意错失状元,由此躲过杀身之祸,75岁才退休

此人故意错失状元 , 由此躲过杀身之祸 , 75岁才退休// //

不是宋琮得不了状元 , 也不是朱元璋瞧不上他 , 而是另有隐情 。 明人焦竑《玉堂丛语》道出了其中玄机 , “宋琮明于易数 , 谓其同进诸进士曰:旬月间 , 翰林多罪戮 , 琮其窜乎” 。 意思是说 , 宋琮懂方术 , 会占卜 , 他说这话的时候 , 殿试刚刚结束 , 但他预言接下来就会发生“翰林多罪戮”的腥风血雨 。

宋琮说这话 , 说明他早就占卜推算过了 , 此科藏有极大风险 , 殿试进了前三名 , 通常会授翰林院修撰 , 也就会遭遇“翰林多罪戮” 。 为了预防横灾临头 , 宋琮故意发挥失常 , 避开前三 , 更要避开状元的可能性极大 。 果然 , 榜单一出来 , 五十二名进士全部是清一色的南方人 , 北方士子闹事 , 朱元璋震怒 。

朱元璋好猜忌 , 加之北方士子攻击湖南籍考官刘三吾科场舞弊 , 照顾南方人 , 于是一声令下 , 重新审卷 。 重新审卷的团队很强大 , 以翰林院修撰张信为首 , 另有多民翰林高才参与 , 此科的陈?、尹昌隆、刘仕谔也加入重新审卷队伍 。 结果 , 绝大多数重审人员的意见一致 , 刘三吾没问题 , 北方士子水平的确很差 。


此人故意错失状元,由此躲过杀身之祸,75岁才退休

此人故意错失状元 , 由此躲过杀身之祸 , 75岁才退休// //

看到这个结果 , 朱元璋大怒 , 刘三吾被发配戍边 , 张信等翰林高才被凌迟 , 陈?、刘仕谔遭发配后被召回处死;只有尹昌隆等二人在重新审卷时加了几名北方士子 , 得以幸免 。 宋琮的预言准不准?其称“琮其窜乎” , 是说他本人也会受到连累 , 果然 , 因为刘三吾会试取宋琮第一 , 宋琮也被打发到了威虏卫 。

此后 , 宋琮历任四川道监察御史、永福县知县等职 , 后受到诬陷被罢官 。 朱棣即位后 , 重新起用宋琮 , 历任海门训导、刑部给事中、詹事府事 。 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会试 , 宋琮充任同考试官校阅 , 选拔了很多名士 , 有人想借此举荐他入翰林院 , 被他果断拒绝 。 要知道 , 入翰林院可是入阁辅政的敲门砖 。

宋琮认为 , “炫词藻以躐华要 , 此贾祸之端也” , 言外之意 , 翰林院不是他待的地方 , 他也无意削尖脑袋往上爬 , 安全第一 。 当时 , 宋琮的同乡杨士奇在朝中已经很有势力 , 但宋琮就是不肯去巴结 , 杨士奇得知宋琮如此低调 , “莫不重其恬退”(《玉堂丛语》) 。 淡于名利 , 安于退让 , 原本就是宋琮的本色 。


此人故意错失状元,由此躲过杀身之祸,75岁才退休

此人故意错失状元 , 由此躲过杀身之祸 , 75岁才退休// //

宣德六年(1431年)冬月 , 南京国子监司业陈敬宗上奏 , “助教宋琮等授职年久 , 皆无皂隶给使 , 请如北京国子监例给之” , 宣宗发了一番感慨 , “遂命兵部如例与之”(《明宣宗实录》) 。 后来 , 宋琮虽然升任翰林检讨 , 但仍行助教之事 , 后改任北京国子监 。 正统五年(1440年) , 七十五岁的宋琮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