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担任德国宰相,从四个方向做事,从此国运不衰

十八世纪 , 英国、法国就开始了工业革命 。 十九世纪上半叶 , 这些国家完成了工业化 , 加速扩张 。

19世纪初 , 与他们相邻的德意志联邦75%的人口生活在乡村 , 从事原始生产;同时国家四分五裂 , 很多民众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德国人 , 一座城堡甚至一个村庄敢于自称国家 , 一个法国人甚至可以当德意志皇帝 。

德国能存在 , 是一个奇迹

歌德晚年 , 面对德意志邦国林立的状态 , 曾经痛苦地说:

“我们没有一个城市 , 甚至没有一块地方可以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 , 答案是:这就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这样问 , 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


俾斯麦担任德国宰相,从四个方向做事,从此国运不衰

俾斯麦担任德国宰相 , 从四个方向做事 , 从此国运不衰// //

歌德

中世纪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衰落后 , 德国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 当时的德意志邦国之一的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直言不讳: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神话故事 , 本质上只不过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 。

同一时期 , 完成了工业化的日不落帝国已经扩张了34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 而与德国相邻的法国则扩张到了1289.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 东边的俄国领土也已经超过了2000万平方公里 。 照理说 , 三个扩张强国环伺 , 一个四分五裂的农业国家 , 消失的命运几乎已经注定 。

然而1862年开始 , 德国的命运迅速发生了改变 。 俾斯麦成为德国首相之后 , 在三次王朝战争中先后击败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 , 实现了德国统一 。 统一后的德国不仅军事力量强大 , 在科技、经济领域也迅速发展 , 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逼近了积累数百年的大英帝国 。

随后这个国家开始了它的传奇之路 ,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 , 在战后均失去了大片的领土 , 国土遭受大规模破坏 。 但是德国不仅每一次都能够在废墟上崛起 , 而且每一次都只用很短的时间就再次成为欧洲一流强国 。 不得不说 , 1862年俾斯麦成为德国宰相 , 是一个转折点 。

“不谋全局者 , 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 , 不足谋一时” , 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左右逢源、各个击破;能够在时代巨变的历史条件下成为引领者 , 俾斯麦可以说在思虑了眼前和局部的同时 , 对于全局和后世也进行了积极的布局 , 让一个即将消失的古老的农业帝国 , 从丑小鸭变成了火凤凰 。

谋一域 , 谋全局

对于俾斯麦和他的德国来说 , “谋一域”就是德国的统一 。

作为统一战争发起者的普鲁士公国 , 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 它本身就是十字军东征时期遗留下来的“条顿骑士团”演变而来的 , 具有着非常浓厚的军事传统 。

因此 , 1862年俾斯麦发表议会演讲时说“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 , 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时 , 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 他也从此被称为“铁血宰相” , 德国也踏上了“铁与血”之路 。

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第一次王朝战争中 , 普鲁士联合奥地利战胜丹麦 , 获取了丹麦手里的两个州;第二次王朝战争 , 普鲁士拉拢法国、俄国 , 并与意大利达成攻守同盟 , 击败了奥地利军队 , 将神圣罗马帝国中原本最强的国家奥地利逐出了德意志联邦 。

第三次王朝战争便是普鲁士击败法国 , 这一年是1871年 , 德意志第二帝国正式诞生 , 也标志着近现代德国的开始以完整国家的身份踏入历史舞台 。 然而 , 背后的危机也在靠近 。

不间断的战争 , 让德国陷入周边国家的敌意当中 , 这个时候就需要“谋全局”以改变国际关系和生存处境 。

普法战争之前 , 俾斯麦就已经认识到了一众邻国敌意难消 , 于是就拉拢英国和俄国 , 主动承认英国对世界的领导地位以及俄国对欧洲的影响力 , 甚至想要放弃法国控制的两个还在讲德语的地区---阿尔萨斯和洛林 , 只是在国内民族情绪的推动下已经身不由己 。

但是他仍然积极推动缓和与法国的关系 , 并不断的警示后来继任的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 , 搞好与俄国的关系 。 1888年 , 73岁的俾斯麦告诉威廉二世和奥地利不要去招惹俄国的时候说道:

俄罗斯族组成的坚不可摧的帝国 , 因其恶劣气候、大片荒原和不高的需求而变得强大 , 如同它仅需要一条保护性边境就可以形成优势一样 , 一旦落败则可能成为对我们有复仇需要的天敌 , 就像我们如今西边的法国一样 。


俾斯麦担任德国宰相,从四个方向做事,从此国运不衰

俾斯麦担任德国宰相 , 从四个方向做事 , 从此国运不衰// //

课文《最后一刻》中 , 描写了法国人痛失国土后的心态

这番讲话显然是对过去战争的一些反思 , 也是对德国未来命运的警示 。

在德国此后大部分历史阶段中 , 始终有相当一部分人秉承了俾斯麦的这一思想 , 争取与世界大国达成谅解:他们甚至还在两次大战前曾经有过与英国、美国或者苏俄(苏联)的蜜月时期 。 至今日 , 德国在俄欧关系中更加的游刃有余 , 几乎已经完全消化了俾斯麦晚年对于“谋全局”理解 。 今天的德国在欧洲一支独秀 , 在英法俄衰退的岁月里依然扶摇直上 。

谋一时 , 谋万世

“谋一时”的俾斯麦坚决支持德国的帝制 , 这维护了刚刚统一的国家团结和稳定 。 德国扼杀各类社会思潮 , 宣传上要求人们效忠德皇 , 极力的推崇军队在国家中的超然地位 。 1867年 , 在俾斯麦的推动下 , 德国和奥匈帝国重建议会 , 制定新规以遏制新思潮的发展 , 抵御来自共和法国和君主立宪的英国的影响 。


俾斯麦担任德国宰相,从四个方向做事,从此国运不衰

俾斯麦担任德国宰相 , 从四个方向做事 , 从此国运不衰// //

权宜之计是不得已为之 , 虽然落后却也暂时稳定了新国 。 但俾斯麦也深深知道一个国家在“权宜之计”落后制度下是不可能强大的 , 而他“谋万世”的治国策略 , 对于德国乃至全世界都形成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

俾斯麦主政德国期间 , 德国议会通过立法 , 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 , 用相对温和的手段解决了劳动者的忧虑 , 缓和了社会矛盾 。 对于德国来说 , 其更积极的意义在于劳动者认识到自身可以从国家进步中获益 , 从而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 并且增强了新生国家的凝聚力 , 为日后国家在遭受重创后迅速重建提供了精神动力 。

苏联历史学家叶鲁萨里姆斯基说他“不仅仅是1848年不彻底的革命的掘墓人 , 同时也是这场革命的遗嘱执行人 。 ”俾斯麦开创的一系列的社会福利制度 , 后世逐步扩散至全世界 。

对于德国的“万世”大业来说 , 俾斯麦还有一项最为重要的举措:1873年 , 他在全德国范围内开始实施“第一个教育计划” , 即在全国范围内强行推进系统化和国家化的义务教育 , 即由国家建设中学 , 学生通过考试升学 , 国家提供教育经费等等 。 。

在这样的“万世之策”下 , 截至2017年 , 共有104名德国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 名列世界第三 , 而且自诺贝尔奖建立以来 , 德国血统者获得了半数的诺贝尔奖 , 历史悠久的义务教育功不可没 。 有了这样的科技力量和人口素质支撑 , 他们能够每一次在废墟上建国并且快速恢复强国地位 , 就不足为奇了 。 而这一切变化的初始 , 则来自于1873年的那次改革 。

这也就难怪与俾斯麦一起完成了德国统一的普鲁士元帅毛奇曾经说“德国的强大 , 是建立在小学讲台上的”

总的来说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俾斯麦作为一名19世纪的政治家 , 身上自由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 做自己所在时代的事情 , 维护自己国家当下利益无可厚非 , 同时不忘记进行更加深谋远虑的布局 , 则值得后世深刻学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