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安禄山,张九龄说此人必反,唐玄宗回复:爱卿不必多虑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 , 一名博物 , 谥文献 。 汉族 , 唐朝韶州曲江(广东省韶关市)人 , 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 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 , 诗人 。 话说张九龄在当宰相的时候很会看人 , 有一次安禄山来到殿中给张九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这印象也直接影响到了张九龄对安禄山日后动向的判断 。


初见安禄山,张九龄说此人必反,唐玄宗回复:爱卿不必多虑

初见安禄山 , 张九龄说此人必反 , 唐玄宗回复:爱卿不必多虑// //

张九龄与安禄山初次见面

在开元二十一年的时候 , 范阳节度使张守圭派遣安禄山到朝廷呈送奏折 。

安禄山来到中书省呈上奏折 。 当时 , 中书令张九龄宰相接见了安禄山 。 张九龄看到安禄山 , 皱皱眉头 , 觉得这个青年人 , 满身都是一股桀骜之气 。 一般人受到宰相接见 , 或者是一脸谄媚 , 或者是全身颤抖 。 可是安禄山呢?鞠躬行礼之后傲然站立 , 似乎张九龄就是一个小吏一般 。

张九龄看了张守圭的奏折 , 放下了 。 奏折上都是一些惯常公事 , 张九龄对这个送公文的安禄山比较感兴趣 。 于是 , 张九龄就和安禄山唠起了家常 。 安禄山回答非常简洁 , 当听到安禄山说起自己四个人就擒杀契丹四十人的时候 , 张九龄仔细观看安禄山的脸色 , 竟然没有一丝的变化 。 一般人在讲述自己光辉历史的时候 , 难免会有压抑不住的兴奋和骄傲 , 可是安禄山没有 。

张九龄就觉得安禄山这个人太可怕了 。 等到安禄山退下之后 , 张九龄就和朝中另外一位宰相裴光庭说 , 安禄山这个人 , 心思缜密 , 胸有城府 , 以后保不定就会祸乱幽州啊 。


初见安禄山,张九龄说此人必反,唐玄宗回复:爱卿不必多虑

初见安禄山 , 张九龄说此人必反 , 唐玄宗回复:爱卿不必多虑// //

安禄山战败逃过一劫

在开元二十四年的时候 , 安禄山率领三万大军征讨契丹 , 最后安禄山战败 。 此次指挥战斗的失误责任全都在于安禄山 。 宰相张九龄接到奏报 , 第一时间在奏折上批复:安禄山战败 , 按照军法应该处死 。 可是 , 安禄山在得知此消息后也没有坐在坐在范阳等死 。 而是派史思明悄悄来到了长安 , 带着多年来积攒的无数珍宝 , 贿赂唐玄宗宫中的宦官 。 唐玄宗在闲聊的时候说起安禄山 , 身边的太监就说起安禄山是如何骁勇 , 四个人抓到了契丹几十个人 。 唐玄宗很奇怪 , 问太监怎么知道 , 是不是收受了贿赂 。 太监说 , 是当年安禄山在中书府奏报的时候 , 自己刚好在那里伺候 , 听安禄山亲口说的 , 宰相张九龄大人可以作证 。

唐玄宗一听 , 相信了 。 就叫来张九龄 , 说安禄山就不要杀了 , 毕竟千军易得 , 一将难求 。 先罢免安禄山的官职 , 让他继续在军中效力吧 。 张九龄一再要求杀掉安禄山 , 唐玄宗就有些奇怪 , 莫非张九龄和安禄山有什么仇怨吗?

张九龄无奈 , 只好说起当年自己看到安禄山的种种感受 , 说安禄山这个人日后必定会叛乱 , 成为朝廷的祸害 。 唐玄宗一听哈哈大笑 。 玄宗治国多年 , 自认为天下太平 , 哪里会觉得以后国家会混乱 。 唐玄宗就说:“爱卿不必多虑 , 叛乱一事多发生在朝政混乱 , 百姓难以生存的时刻 , 可是现在国富民强 , 百姓安康 , 就算是安禄山有心谋反 , 谁又会追随他呢?”张九龄还要强谏 , 唐玄宗就有些厌恶了 。


初见安禄山,张九龄说此人必反,唐玄宗回复:爱卿不必多虑

初见安禄山 , 张九龄说此人必反 , 唐玄宗回复:爱卿不必多虑// //

张九龄为何认定安禄山会反

二十四年 , 禄山为平卢将军 , 讨契丹失利 , 守珪奏请斩之 。 九龄批曰:「穰苴出军 , 必诛庄贾;孙武行令 , 亦斩宫嫔 。 守珪军令若行 , 禄山不宜免死 。 」玄宗惜其勇锐 , 但令免官 , 白衣展效 。 九龄又执奏 , 请诛之 。 (奏曰:“禄山狼子野心 , 面有逆相 , 臣请因罪戮之 , 冀绝后患 。 ”)玄宗曰:「卿岂以王夷甫识石勒 , 便臆断禄山难制耶?」竟不诛之 。

安史之乱后 , 玄宗至蜀 , 追恨不从九龄之言 , 遣中使至曲江祭酹 , 其诰辞刻于白石山崖壁中 。 至建中元年十一月五曰 , 德宗以九龄先睹未萌 , 追赠司徒 。

当时安禄山离动叛逆之心还远着呢 , 靠当侦察兵抓的舌头多有点小名气 , 做到将军 , 最多被视为一贪功边将 , 但张九龄却一眼看穿他的反骨 , 且言之凿凿 , 岂非真正的麻衣神相!如张九龄在此后仍居相位 , 压制掌控安禄山未必弱于李林甫!

张九龄以道德正人立身 , 处理俗务亦麻利果断 , 唯独不能随时讨皇帝欢心 。 玄宗只有在最后真倒霉了才想起他的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