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教育:古代才女是怎么培养出来的,不仅能上学,还男女同校?
大约两千年前的东汉 , 临朝的邓太后(邓绥)下了一道旨意:征召五岁以上的皇室和邓氏子女共七十余人 , 一律到专门开设的学馆中学习经书 。 而考核他们学业的监考老师 , 正是太后本人 。 这是不是让人大跌眼镜?古代女子不仅能上学 , 还是男女同校?
女子教育:古代才女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 不仅能上学 , 还男女同校?// //
东汉邓太后像 , 《历代贤后故事图》
虽然在汉代 , 进学堂的女子 , 主要还是身份贵重的宗室女或外戚女 , 但是也足以证明 , 古人同样重视培养有学识的女子 , 而且能够开明地接受年幼的男孩女孩一同学习 。 看来“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 , 并不是古代社会的全体观点 。 那么 , 女子上学仅仅是汉代才有的现象吗 , 古代才女还有哪些培养方式呢?
傅母之教:闺秀女德的启蒙老师
女子大多不出深闺 , 但是在重视女德的古代 , 要怎么接受教育呢?“傅母”一职就应运而生 , 而且早在先秦时代就已有之 。 傅母不同于“保姆” , 主要是负责皇室、贵族女子言行、礼仪、品德等方面教育的中老年妇人 。
女子教育:古代才女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 不仅能上学 , 还男女同校?// //
剧照
“古者女子之居室也 , 必有傅姆师保为陈《诗》、《书》、《图史》以训之 。 ”——《元史?列女传序》
“女子十年不出 , 姆教婉娩听从 , 执麻枲 , 治丝茧 , 织纴组紃 , 学女事以共衣服 , 观于祭祀 , 纳酒浆、笾豆、菹醢 , 礼相助奠 。 ”——《礼记?内则》
既然傅母要传授这么多知识 , 责任重大 , 因而古人对于傅母的甄选也很慎重 , 不但要出身高贵 , 那么她本人也必须是才德兼备的贤女 。
女子教育:古代才女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 不仅能上学 , 还男女同校?// //
剧照
“国君取大夫之妾、士之妻老无子者而明于妇道 , 又禄之 , 使教宗室五属之女 。 ”——《白虎通?嫁娶》
东汉才女班昭曾说自己“赖母师之典训” , 也就是说她的成长离不开傅母的悉心教导 。 即使是足不出户 , 女子却能和男子一样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 难怪历史上会出现那么多流芳百世的才女呢 。
傅母和女学生的关系 , 像师生也像母女 , 非常亲密 。 而且在贵族人家 , 傅母常常陪伴小姐一生 , 时刻提点她的言行 。 春秋时期的齐国公主庄姜 , 嫁给卫庄公后 , 打扮越发妖艳 , 言行偏离妇德 。 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傅母 , 便即时出言劝止 。
女子教育:古代才女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 不仅能上学 , 还男女同校?// //
庄姜与其傅母像
庄姜的傅母说:“您的家族世代尊荣 , 当成为百姓的典范 。 您的天资 , 聪颖敏慧 , 应当成为世人的表率 。 ”庄姜立即醒悟 , 修正自身品性 , 成为一代贤女 。 《诗经》中的《硕人》一诗 , 就是歌颂她美貌与德行的名篇 , 更成为古代题咏美人的千古之祖 , 那位不知名的傅母实在功不可没!
学堂之教:从贵族到平民的演变
在东汉 , 女子入学或许只是贵族的特权 , 但是宋代以后 , 已经有文献记录普通百姓家的女儿可以去学堂 , 和男生一起读书了 。 宋小说《醉翁谈录》有一则静女的故事 , 其中提到:“早孤 , 喜读书 。 母令入学 。 十岁 , 涉猎经史 。 ”虽是虚构 , 作者却保留下当时女子上学的风俗 。
女子教育:古代才女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 不仅能上学 , 还男女同校?// //
《仕女清娱图》册之“阅书” , 清喻兰绘
而真正和男子一同读书的女子 , 历史上也确有其人 , 而且她们大多是跟随家族中同龄的男性亲属一同入学 。 如果他们是表兄妹 , 还可能发生浪漫的故事呢 。 幼卿是宋宣和年间的才女 , 《能改斋漫录》收录了她的一首《浪淘沙》词 , 题记中说她“少与表兄同砚席 , 雅有文字之好” 。 但是他们有缘无分 , 留下一段遗憾 , 幼卿便作词表达这种愁绪 。 她在开篇写道:“目送楚云空 , 前事无踪 。 漫留遗恨锁眉峰 。 ”词句清丽 , 情感哀婉 , 如不是有早年求学的经历 , 幼卿怎么会有这样的才华呢?
明末清初的王端淑是名家王思任的女儿 , 曾被父亲称赞“身有八男 , 不及一女” 。 而她小时候 , 就是和兄弟们一起赴学堂读书 , 学习《四书》《毛诗》 , 还有过目成诵的天分 。 而她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女作家 , 并且编纂《名媛诗纬》一书 , 收录历代名媛才女的诗词作品 , 加以点评 , 并且提出独到的诗学理论 , 为女性文学的光大做出重要贡献 。
女子教育:古代才女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 不仅能上学 , 还男女同校?// //
王思任《游庐山记》
历史上还有一类这样的奇女子 , 她们有过人的才华和非凡的勇气 , 亲自担任先生开馆授徒 , 设立“女馆” , 专门为女子们传道受业 , 这恐怕就是最早的“女校”吧 。
清《御定内则衍义》载 , 明代有一位姓贾的寡妇 , 自幼博览群书 , 能够通晓书中大义 。 后来因为家境贫困 , 又是寡居 , 贾氏便走出家门 , 开馆招生 , 通过教书过着经济自给的生活 。 更重要的是 , 有贾老师在 , 当地出现“闺门肃然”的景象 , 人人都传颂贾氏的功德 。
父母之教:书香世家的言传身教
现在人常说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古时候的名门望族 , 父亲是才高八斗的大学问家 , 母亲也是出口成章的大家闺秀 , 他们就是子女们的最佳老师了 。
女子教育:古代才女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 不仅能上学 , 还男女同校?// //
《家训图》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大才女 , 由父亲栽培而成 。 东汉末年著名的蔡文姬 , 文采斐然 , 精通音律 , 她的父亲蔡邕正是一位大学者 。 在她年轻时 , 蔡邕送给她四千多册典籍 , 蔡文姬就用心苦读 , 能够倒背如流的就有四百多篇 , 这样强大的记忆力 , 恐怕男子也要叹服了 。
前秦还有一位“宣文君”宋氏 , 出身儒学世家 , 她年幼丧母 , 由父亲亲自教养 。 宋氏没有兄弟 , 长大后 , 宋父就把世代学习的典籍《周官》(又称《周礼》或者《周官经》)传授给她 , 希望这门学问不要断绝 。 后来国君苻坚视察太学 , 遗憾没有人教授礼乐 , 于是有人推荐宋氏 。 苻坚封宋氏为“宣文君” , 请她在家设讲堂 , 并选派百余名学生向她学习《周官》 。 宣文君这样的老师 , 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位“女博士”吧?
女子教育:古代才女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 不仅能上学 , 还男女同校?// //
贤母教育
君不闻古时有四大贤母?母亲对子女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 。 特别是男子主外 , 女子主内 , 母亲往往承担更多女子的教养工作 。 晚明时期 , 有一位传奇女诗人沈宜修 , 没有上过学 , 但是出生在人才济济的风雅世家 , 伯父沈璟是著名的戏剧理论家和剧作家 , 胞弟沈自征的杂剧《渔阳三弄》(包含《霸亭秋》、《鞭歌妓》、《簪花髻》三剧)被誉为明代“北曲第一” 。 沈宜修八岁丧母 , 跟家族母辈识文断字 , 并且能够举一反三 , 很快遍读书史 。 沈自征就评价她“天资高朗 , 真有林下风气” 。
沈宜修成家后 , 育有五子三女 , 亲自教他们读诗明礼 , 特别是三个女儿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 , 个个都是擅长吟诗作对的淑女 。 母女间还喜欢诗文唱和 , 在闺房中常常题花赋草 , 镂月裁云 , 留下许多锦绣篇章 。 后来 , 沈宜修的丈夫整理妻女诗文 , 成一册《午梦堂集》传世 , 其中妻子有《鹂吹集》 , 女儿叶纨纨有《愁言》 , 叶小纨有《存余稿》 , 叶小鸾有《返生香》 。 沈宜修的才华 , 在三个女儿身上传续 , 沈、叶两家 , 完全是让人艳羡的文学群体了 。
女子教育:古代才女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 不仅能上学 , 还男女同校?// //
当然 , 古代女子学习的途径还有很多 , 比如有的大户人家还会延请先生 , 在家中一对一地教导 , 把女子当成儿子一样栽培 。 原来女孩子 , 不论在古代还是当代 , 都需要努力学习呢!
文案编辑:兰音、霞客文案审核:霞客工作室
- 古代最有钱的县城大街,位于山西,现为世界遗产!
- 盘点古代十大剧毒,看看你身边有吗?
- 陈寅恪很赞美漂亮女子的语录,更打击了现代很多人,发人深省!
- 古代墓地风水十不向秘诀,墓地最佳风水坐向及朝向的吉凶
- 《偃师造人》中国古代第一部科幻小说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古代没有狂犬病疫苗,被狗咬了怎么办?历史说人类终将战胜疫病
- 高三历史总复习:古代经济经济结构和特点考点讲解(人民版)
- 没有火柴和打火机的古代,人们是如何“生火”的
- 在古代谁可以在紫禁城里骑马?不是前空姐之流能进去撒欢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