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比乾隆“一片一片又一片”更值得上语文课本的数名诗?

乾隆皇帝的一首《飞雪》上了小学语文课本 , 很长一段时间 , 网上物议沸腾 , 褒贬不一 。 《飞雪》一诗为古代数名诗 , 属于游戏之作 。 客观地说 , 但凡这种限定一些字的诗 , 是与诗歌的“诗言志”的宗旨相背的 , 刻意为之 , 难免匠气 。

乾隆皇帝这首诗 , 层层铺垫 , 最后反转 , 属于先抑后扬的写法 。 点睛的最后一句 , 有人说是纪晓岚 , 也有人说是刘墉给乾隆皇帝补台救场所作 。 总体来说写景还算切题 , 意思也有了 , 但总觉得是在抖机灵 , 有一股相声味 。

作为小学生的入门诗 , 一首诗能过让孩子学会从一到九的汉字 , 编教材的初衷大概也是如此 , 这是可以接受的 。 需要商榷的是 , 一是爱新觉罗弘历这个名字有点刺眼 , 二是这首诗的来历也是比较模糊 , 以乾隆皇帝的正常“诗才” , 我以为传说不是没道理 。

那么 , 是否有类似的“数名诗” , 可以代替呢?


有没有比乾隆“一片一片又一片”更值得上语文课本的数名诗?

有没有比乾隆“一片一片又一片”更值得上语文课本的数名诗?// //

【一】《诗经·七月》:“七月流火 , 九月授衣 。 一之日觱发 , 二之日栗烈 。 无衣无褐 , 何以卒岁 。 。 。 。 三之日于耜 , 四之日举趾 。 。 。 。 四月秀葽 , 五月鸣蜩 。 八月其穫 , 十月陨萚” 。

《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 , 以农事顺序 , 描写豳地农业部族的全年生活概况 ,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 这是最早包含了从一到十数字一首诗 , 大学生读起来都吃力 , 显然是不适合作为小学生的入门诗 。

【二】郑板桥的《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 , 五六七八九十片 。

千片万片无数片 , 飞入梅花都不见 。

“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 , 诗书画三绝 。 从郑板桥的生平来看这首诗很大可能早于乾隆 , 乾隆的《飞雪》似是郑板桥《咏雪》的高仿版 。 相比乾隆的《飞雪》 , 作为一首小学生入门诗 , 唯一的缺陷 , 是用了“两”字 , 没有“二”字 , 强迫症见了 , 恨不得帮他改了 。 然而多了“千”“万”两个数字 , 对于认识汉字数名字来说 , 更好 。


有没有比乾隆“一片一片又一片”更值得上语文课本的数名诗?

有没有比乾隆“一片一片又一片”更值得上语文课本的数名诗?// //

无论是乾隆的《飞雪》 , 还是郑板桥的《咏雪》都不是格律严格的绝句 , 只能算是古风 。 因此 , 把“两”替换成“二” , 其实并没什么妨碍 , 只要在课本中加个说明即可 。

私以为 , 郑板桥的这首《咏雪》比乾隆的《飞雪》更适合上小学语文书 。

【三】邵雍的《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 , 烟村四五家 。

亭台六七座 , 八九十枝花 。

邵雍是北宋著名理学家、道士 , 也是一名数学家 , 更是一名不错的诗人 。 我说过 , 凡是限定具体字的诗 , 是与诗歌的“诗言志”的宗旨相背的 , 刻意为之 , 难免匠气 。 这首诗也是这个毛病 , 穿凿痕迹明显 。 若只是用做给小学生学习汉字数名字 , 这首诗有趣且硬逻辑上挑不出毛病 , 不苛求太多的话 , 还是合适的 。

我个人认为 , 邵雍的这首《山村咏怀》比乾隆的《飞雪》、郑板桥的《咏雪》更适合上小学语文书 。 而事实上 , 还真有一家出版教材的 , 选用了这首诗 。


有没有比乾隆“一片一片又一片”更值得上语文课本的数名诗?

有没有比乾隆“一片一片又一片”更值得上语文课本的数名诗?// //

【四】宋朝吴晦之的《赠江西诗客》

五言诗作七宝塔 , 四壁惟馀八尺床 。

一月二十九日醉 , 百年三万六千场 。

就是抖机灵 , 硬凑成诗 , 差评 。

【五】正宗数名诗 , 南北朝的鲍照、范云等 , 唐朝的权德舆 , 宋朝的欧阳修等人都做过 。

举鲍照的诗为例子 , 就是卖弄文采学识 , 除了让人觉得略感有趣之外 , 乏善可陈 。

数名诗

(南北朝)鲍照

一身仕关西 , 家族满山东 。 二年从车驾 , 斋祭甘泉宫 。

三朝国庆毕 , 休沐还旧邦 。 四牡曜长路 , 轻盖若飞鸿 。

五侯相饯送 , 高会集新丰 。 六乐陈广坐 , 组帐扬春风 。

七盘起长袖 , 庭下列歌钟 。 八珍盈雕俎 , 绮肴纷错重 。

九族共瞻迟 , 宾友仰徽容 。 十载学无就 , 善宦一朝通 。

【六】无聊文人的无聊之作 , 很多很多 。

比如“全真七子”中马钰道长 , 杨康的师傅 , 孙不二的夫君 , 就喜欢玩这种文字游戏 , 还玩得很开心 。

《心月照云溪》

一心离俗 , 二气调和宝 。 清净聚三光 , 四时花、五方运造 。

断除六欲 , 不使七情牵 , 持八戒 , 九关通 , 十载功须到 。

十年锻炼 , 九变金光草 。 八脉总和匀 , 有七圣、六丁助道 。

五行咄出 , 四假不中留 , 礼三清 , 成不二 , 一性投仙岛 。

总结:少儿学习汉字从一到十的数名字 , 未必一定要采用古诗 , 事实上上述古代的数名诗大都生搬硬造 。 如果非要选一首上语文课本 , 邵雍的《山村咏怀》最合适 , 郑板桥的《咏雪》次之 。

乾隆皇帝的《飞雪》硬伤较多 , 私以为编教材的有乱拍清朝皇帝马屁之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