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文人也太放飞自我了,逝者好驴鸣,来客纷纷学驴叫给其送行

魏晋文人对政治权威的超脱 , 便利了个性无拘无束地发展 。 自由的思想海阔天空地驰骋 , 再配合老庄学说的自然无为 , 文人们言行、生活纷纷回归了从容、淡定、自然的原始 。 魏晋可能是文人在思想上最放松、自然的时期——有人说南宋是文人的天堂 , 可能在生活的安定上南宋时期超过了魏晋 , 但在思想自由度上南宋绝对逊于魏晋 。 魏晋文人头脑中去掉了许多枷锁 , 身上少了许多约束 , 人际关系也趋向自然 。


魏晋文人也太放飞自我了,逝者好驴鸣,来客纷纷学驴叫给其送行

魏晋文人也太放飞自我了 , 逝者好驴鸣 , 来客纷纷学驴叫给其送行// //

东晋时 , 王徽之担任桓冲的参军 , 桓冲死后王徽之转赴建康任黄门侍郎 。 他在建康郊区遇到了从建康启程赴江州去当刺史的桓伊 。 王徽之早就听说桓伊善吹笛 , “善音乐 , 尽一时之妙 , 为江左第一” , 只是没有听过 。 他马上停船吩咐下人:“闻君善吹笛 , 试为我一奏 。 ”下人吓了一跳:桓伊出身桓氏望族 , 是淝水之战的大功臣 , 又是新任的江州刺史 , 家族门第并不逊于王徽之的琅琊王家 , 但声望、地位远高于王徽之 。 你让他为你吹笛 , 人家凭什么听你的啊?下人硬着头皮去传话了 。 谁想 , 桓伊听说有人想听笛 , 随即叫停车驾 , 下车 , 布置胡床 , 拿出笛子吹了起来(据说吹的是《梅花三弄》) 。 吹罢 , 桓伊上车而去 , 王徽之继续行船 , 客主不交一言 。


魏晋文人也太放飞自我了,逝者好驴鸣,来客纷纷学驴叫给其送行

魏晋文人也太放飞自我了 , 逝者好驴鸣 , 来客纷纷学驴叫给其送行// //

魏晋时期的家庭关系也比较直接、自然 , 不像后世那般繁琐多礼 。 晋武帝时期参与灭吴的王浑 , 出身太原王氏 , 娶了著名书法家钟繇的曾孙女钟琰为妻 。 一次 , 王浑与钟氏共坐 , 看到儿子王济从庭前经过 。 王浑欣慰地对妻子说:“我们生下了这样的儿子 , 足慰人意!”钟琰却笑道:“如果我当初嫁给了你弟弟王伦 , 生下的儿子肯定比我们儿子更优秀!”此话一出 , 夫妻俩并没有反目 , 还是相敬如宾 。 又比如 , 荀彧的儿子荀粲和妻子感情深厚 。 冬天 , 妻子发烧生病了 , 荀粲就跑到庭院中把自己冻冰了 , 然后回到房内用身体给妻子降温 。


魏晋文人也太放飞自我了,逝者好驴鸣,来客纷纷学驴叫给其送行

魏晋文人也太放飞自我了 , 逝者好驴鸣 , 来客纷纷学驴叫给其送行// //

妻子死了 , 荀粲悲哀过度 , 不久也死了 。 荀粲生前解释过自己为什么深爱妻子:“妇人德不足称 , 当以色为主 。 ”意思是自己的妻子是大美人 , 自己更看重女子的外貌而非品德 。 古代历史讲求“妇德” , 给妇女加上层层枷锁 , 用所谓的“德”来抹杀女性本身的风韵魅力 , 束缚妇女追求美貌、男子热衷美色的权利 , 荀粲的话一针见血 , 强调了男女关系的应有之义 。 它的意义在此 。 裴楷就评价道:“荀粲这句话是情之所至所说的 , 并非盛德之言 , 希望后人不要理解错了此话 。 ”


魏晋文人也太放飞自我了,逝者好驴鸣,来客纷纷学驴叫给其送行

魏晋文人也太放飞自我了 , 逝者好驴鸣 , 来客纷纷学驴叫给其送行// //

对于厌恶的人和事 , 魏晋时期的人也不需要虚伪地掩饰 , 可以爱憎分明地表达出来 。 晋武帝时 , 荀勖为中书监 , 和峤为中书令 。 惯例是 , 监令同车往来 。 和峤性情文雅、正直 , 对荀勖的谄谀奉承非常厌恶 。 每次公车来了 , 和峤就抢先上车 , 一本正经地一个人坐两个人的座位 , 不让荀勖上车 。 荀勖只能再找车 。 历朝历代的人 , 做到了达官显贵的层次 , 几乎都修炼得圆滑得很 , 不要说跟厌恶的人同车而行 , 就是和敌人称兄道弟也大有人大 。 只有在魏晋 , 道不同 , 不同车而行 。 从此开始 , 晋朝对朝廷的监、令各给专车 。


魏晋文人也太放飞自我了,逝者好驴鸣,来客纷纷学驴叫给其送行

魏晋文人也太放飞自我了 , 逝者好驴鸣 , 来客纷纷学驴叫给其送行// //

魏晋文人天性自然 , 敢作敢为的典型例子发生在王粲的葬礼上 。 王粲生前最喜欢听驴叫 , 司马昭参加了他的葬礼 , 对吊唁的人说:“王粲最好驴鸣 , 我们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 ”来客纷纷响应 , 大家都学驴叫来给王粲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