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跟随康有为谋求权力名声急于自售,肤浅言论遭严复批评

《时务报》创办于1896年8月9日 , 很快风行九州 。 梁启超与《时务报》相互成就 , 23岁就暴得大名 。 按照许知远在《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中的叙述 , 比梁启超年长19岁的前辈学者严复 , 也是《时务报》热心读者 , 并且在9月24日寄了百元汇票 。 他写信给从未见面的梁启超 , 称“《时务报》已出七帙 , 中间述作率皆采富响闳 , 譬如扶桑朝旭 , 气象万千……”

严复如此赞誉梁启超的文笔及《时务报》 , 或许还有引为同道 , 产生共鸣之后的惺惺相惜 。

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 , 1854年1月8日生于福建侯官 , 据黄克武《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一书披露 , 12岁时 , 严复就依父母之命娶了年龄相仿的王氏为妻 , 严复婚后不久 , 父亲就从病人身上感染霍乱去世 。 为此他学馆中辍 , 放弃科举正途 , 次年进入沈葆桢创办 , 位于马尾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 1871年毕业 , 先后在“建威”、“扬武”两舰实习6年 。 1877年3月 , 严复赴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 。 严复到英国第三天 , 及1877年5月13日 , 就去拜见了驻英公使郭嵩焘 。 1878年2月2日(阴历正月初一) , 严复与其他留学生一起到驻英公馆庆贺新年 , 郭嵩焘和学生一一交谈 , 他发现严复识见不凡 。


梁启超跟随康有为谋求权力名声急于自售,肤浅言论遭严复批评

梁启超跟随康有为谋求权力名声急于自售 , 肤浅言论遭严复批评// //

严复塑像

一个多月后 , 郭嵩焘与严复再次交谈 , 话题围绕着郭嵩焘的朋友张自牧的《瀛海轮略》 , 虽然张自牧的见解远远超过一般士大夫 , 但严复仍称其有“四大谬” , 博得了年长37岁郭嵩焘的赞赏 。 此后 , 两人经常见面 。 交往一直维持到1878年12月郭嵩焘回国 , 之后没有再见面 。

郭嵩焘非常欣赏严复 , 知道严复孤高自傲 , “气性太涉狂易” , 并担心:“负气主盛者 , 其终必无成 , 即古人亦皆然也 。 ”但他仍向接任的驻英公使曾纪泽推荐了严复 。 但是 , 曾纪泽觉得郭嵩焘“褒奖严宗光太过 , 长其狂傲矜张之气 。 ”而严复给郭嵩焘的心中则认为曾纪泽“天分极低 , 又复偷懦惮事 , 于使事模棱而已 , 无裨益” 。 郭嵩焘很赞成 。

1879年夏天 , 严复学成归国 , 在船政学堂任教 。 1880年 , 他应李鸿章邀请 , 转往天津水师学堂任教 , 但未获李鸿章重用 , 与同事关系也不融洽 。 1885-1893年 , 严复四次参加科举 , 都以失败告终 。 1880年代 , 严复开始吸食鸦片 。 但是 , 严复为准备科举考试而阅读经史典籍 , 这让他补上了传统教育一课 , 为其翻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895年上半年 , 严复在《直报》发表了《论事变之亟》《原强》《辟韩》等一批文章 。 正是在这一年 , 试图和教学均不得意的严复开始翻译《天演论》 , 并且在1898年出版 。

而梁启超在西学上的不足 , 随着《时务报》文章的刊发得以暴露 , 这让严复感到不满 。 1897年初 , 严复给梁启超写了一封21页的信 , 说梁启超的文章放纵粗陋 , 不了解变革的逻辑 。 另外 , 严复还质疑了梁启超保卫孔教的观点 , 以及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 , 称西方议院中国古已有之的说法 。 严复认为 , “教不可保 , 也不必保” 。


梁启超跟随康有为谋求权力名声急于自售,肤浅言论遭严复批评

梁启超跟随康有为谋求权力名声急于自售 , 肤浅言论遭严复批评// //

梁启超跟随康有为多年 , 受其影响极深 。 为了谋求权力和影响力 , 获得改革的主导权和推动权 , 康有为、梁启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 , 有些时候甚至不择手段 。 康有为托古改制 , 在学术上饱受诟病;梁启超暴得大名 , 学识却难以支撑 。 在当时的情况下 , 推动政治改革成为第一要务 , 梁启超以其健笔和文采一举成名 , 借此批评时政 , 倡言变革 , 在客观上起到了观念传播的效果 , 但是 , 限于其知识积累的不足 , 对西学的理解有限 , 其言论不免肤浅 , 其功利性不免过强 。 显然 , 这导致了严复的不满 , 他和梁启超也没有建立亲密的私人关系 。

而严复的名声随着其译著的出版而广泛传播 , 深刻影响了梁启超、胡适、毛泽东等人 。 但是 , 严复在政治上保守 , 在个人自由与国家富强之间 , 他处于两难 。 最终 , 他选择了后者 。 进入民国之后 , 梁启超曾为袁世凯出谋划策 , 而严复在1912年出任了北京大学校首任校长 。 1915年5月 , 严复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 。 8月23日筹安会宣布成立 , 严复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 , 支持袁世凯复辟 。 此时 , 梁启超却明确反对 。 1916年袁世凯死后 , 国会要求惩办祸首及筹安会六君子 , 严复避祸于天津 。


梁启超跟随康有为谋求权力名声急于自售,肤浅言论遭严复批评

梁启超跟随康有为谋求权力名声急于自售 , 肤浅言论遭严复批评// //

严复承认梁启超“以文字报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 但认为他爱出风头、自诩太过 。 根据马勇的研究 , “严复晚年认为 ,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 , 梁启超确实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 但是 , 这种影响并不是将中国导向发展繁荣的道路 。 而恰恰相反 , 在某种程度上说 , 正是这种影响将中国推向灾难沉重的深渊 。 ”

但是 , 20世纪是一个急速变化的革命世纪 , 社会思想变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 。 1921年10月27日 , 严复在福州郎官巷住宅去世 , 终年69岁 。 五四运动之后 , 随着苏俄对中国输出革命 , 中国的社会思潮进一步激化 , 梁启超也成为了落伍人物 。 以致1929年1月19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之后 , 报刊关注不多 。

在影响中国政治和制度变迁的诸多因素中 , 思想和观念的传播固然重要 , 但是 , 它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 。 在那个时代 , 真正看清本质的是毛泽东 ,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才是最根本的逻辑 。 严复也好 , 梁启超也罢 , 在这样的现实中 , 纵然满腔抱负 , 哪怕才华绝世 , 其作为仍然移不动现实的石头——但是 , 观念的创造和传播 , 思想的启蒙 , 对现实的批判是知识人最根本的使命 , 在这一点上 , 严复和梁启超不失为值得尊重的先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