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棍僧救唐王:少林寺名扬天下的起点
看过香港彩色武打片《少林寺》的,都会对少林寺僧紧那罗和弟子觉远,为救唐王李世民打败郑军,和郑军在塔林中追捕唐王那种紧张而又惊心动魄的场面记忆犹新 。 当进了少林寺看到新开放的紧那罗殿后,便有人传说,这是李世民登基后,敕封在救驾中壮烈牺牲的紧那罗,才兴建此殿的 。
其实,并非如此 。 切不可把电影上的人物、事件,全都当作历史事实 。 那么,十三棍僧救唐王是否实有其事?救驾棍僧究竟是谁?到底是在哪里救驾了,怎样救的呢?这件事,在少林寺内既有实物见证,又有描绘历史事实的壁画 。
十三棍僧救唐王:少林寺名扬天下的起点// //
历史真相的实物见证,在大雄宝殿前面,那通由李世民当年亲笔签署的圣旨,刻在《太宗文皇帝御碑》之上 。 上面清楚地记载着:李世民登基后对少林寺僧的封赐项目,和十三棍僧的法名,这是千真万确的实物证据 。 十三棍僧的法名是“上座僧善护,寺主僧志操,都维那僧惠玚、大将军僧昙宗”,同时立功的还有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僧满、僧丰等十三人 。
十三棍僧救唐王:少林寺名扬天下的起点// //
描绘历史事实的壁画在白衣殿的后壁上,画着在古锥城东门外,十三棍僧一边抵御着从城内追来的郑将王仁则,一边保护着刚从城内救出骑在马上惊恐万状的唐王李世民 。 这幅充满战斗气氛的画面,能使人了解到当时救驾之不易 。
根据《少林寺志》和有关史料记载,十三僧洛阳救驾的时间,发生在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 。 李世民兵出潼关,进逼洛阳,用以除掉自称郑王的王世充,这是一次大唐统一的关键一战 。 当时,李世民刚刚削平了在金城建立的秦政权薛举、在武威建立凉政权的李轨、在晋北建立天兴政权的刘武周之后乘胜而来黄河南岸 。
十三棍僧救唐王:少林寺名扬天下的起点// //
当时的王世充也是刚刚占据了殷州、邓州,并有唐州长史田瓒来降,侵夺了当年隋文帝赐给少林寺僧的柏谷庄园,实力亦相当雄厚 。 李世民初来乍到,进兵不利,又在观察作战地形时,被郑兵所获,囚禁在洛京王城牢中 。
传说,那天半夜,十三棍僧来到洛阳城外,去掉了平时的练功“重身”,便身轻似燕地顺着城墙拐角使出平日练就的本领,没费多大周折就爬上了城头 。 惠场接着又如前法一连除掉了几个 。 昙宗从俘虏口中问出囚禁李世民的地方和掌管钥匙的情况之后,率领惠场、普惠、明嵩三人一同进监,见机行事,其余在外面守候 。
十三棍僧救唐王:少林寺名扬天下的起点// //
昙宗和尚轻手轻脚到了内监门口 。 果然,数盏油灯照得满屋明亮如昼,又有三个兵丁在门口把守 。 昙宗丢了个眼色,惠玚三人飞身就上了屋檐 。 没等兵丁看清,三人便一齐蜻蜒点水飞将下来,卡住三个兵丁的脖子,捆了起来 。 转了两个弯子就看到李世民带着一具大枷,正靠着墙根坐在地下 , 李世民听到脚步声,抬头看到两年青和尚到了跟前 , 正待发问,昙宗连忙摆手示意,止住了问话 。 随手拿出钥匙开了大枷,蹲下身去背起这个唐王就出了内监 。 十三棍僧拥着李世民,一齐向东城门跑去 。
十四个人出城不远,一匹快马从城内领着大兵追了上来 。 看看将近,志操回身一个“只燕穿云”,就把那郑将掀下马来,夺过马匹,一齐拥扶唐王李世民上马 。 昙宗转身又抓起棍棒,一人断后 。 十四人这样且战且走 。 刚刚转过一个山头,忽然前面又闪出一队人马,为首一员大将挡住了去路 。 十三棍僧正感腹背受敌,进退无路之时,忽然面前那员大将,带着大兵冲散了郑军 。 李世民高兴地告诉十三棍僧,来者正是唐将秦叔宝 。 李世民就这样又回到唐营 。
十三棍僧救唐王:少林寺名扬天下的起点// //
唐、郑两军对垒,十三棍僧又从寺内带来五百僧兵,从轩辕关直抄王世充的后路,活捉了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后来王世充被追归降了李世民 。 李世民登基后,在给少林寺僧徒的敕封圣旨中高度赞扬了十三棍僧救驾和助战的赫赫战功 。 每人赐给紫罗袈装一袭,封县宗和尚为大将军,赐食地四十顷、水磨一具,并刻石以记 。 这座石碑至令仍然屹立在大雄殿前面 。
石碑上还明确记载着:当年“翻城僧昙宗、志操、惠场等……其翻城时,是谁知委者,伪圜州司马赵孝宰、伪罗川县令刘翁重及李昌运、王少逸等……”少林寺从此招起了僧兵,练武之风大兴 。 “地从梁魏标灵异,僧自隋唐好武名 。 ”明代诗人傅梅,咏吟出如此的诗句 。
- 传统节庆:今天正月十三虫王节
- 元始天尊可以复活门下弟子,通天教主却为何一个也不救?
- 岳飞身死,他冒死救下岳飞后代,岳家为感恩规定:两家永远不通婚
- 红林悟道《韩非子-备内》第二十三章 骗与钻
- 岁时节日 | 二十三糖瓜粘:甘肃西和县春节祭灶
- 19岁体重140,为救一妇人,活活压断金钱豹的腰,被誉为女武松
- 大明“救时宰相”于谦尴尬的后半生
- 刘邦当上皇帝后,救命恩人对他说:给个官做吧!刘邦:诛九族
- 他破译情报拯救2千万生命,他是人工智能之父,却因同性恋被起诉
- 古代男子,为何总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原来另有“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