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备内》第二十三章 骗与钻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红林悟道《韩非子-备内》第二十三章 骗与钻


红林悟道《韩非子-备内》第二十三章 骗与钻

红林悟道《韩非子-备内》第二十三章 骗与钻// //

红林悟道《韩非子-备内》第二十三章 骗与钻

红林悟道《韩非子-备内》上一章中韩非子揭示了为什么在封建社会百姓总是受苦受难的原因 。 在韩非子看来原因是国家律法所针对的对象下移至百姓 , 百姓成了“法令之所以备 , 刑罚之所以诛”的主要对象 。 按韩非子的设想国家律法首管君主 , 再管朝臣 , 后管地吏 , 则国泰民安 , 百姓本不属于国家律法管理的对象 。 国家律法所管的对象是国家行政体系内的人员 , 他们是国家资源与权力的拥有者与分配者 , 管好了他们 , 百姓自然安居乐业 。

为什么国家律法所针对的对象会下移到百姓呢 , 主要原因就是执法者的司法腐败 , 公职者的行政腐败 , 再往上说就是君主的昏庸了 。 在这一节中韩非子阐述了国家律法的二个重要作用 , 一是防备 , 二是刑罚 。 防备 , 主要是防备朝臣的不法之为 , 重点防范的是权臣篡位夺权 , 绝不是防备百姓 , 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怎么可能防范千里之外的一个毫无利益相干毫无威胁的百姓呢?刑罚 , 也是主要刑罚朝臣与地吏的 , 百姓只会按二十四节气耕作 , 只有权臣才会侵占君主的利益 , 是受刑罚的对象 。

一旦 , 国家律法主要针对百姓 , 那么百姓将会绝望至极 , 因为没有可以伸冤的地方 。 律法本是公职者的行为依据 , 现在却成了防备与刑罚百姓的工具 , 可想而知 , 百姓有多苦 。 中国有句古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 公职者行政腐败 , 百姓失去了公正的依靠 , 为了生存 , 只能走向“歪路” , 而执法者却用国法来纠正 , 这既可笑又可悲 。

韩非子讲完执法者与公职者的腐败对百姓造成的苦难后 , 再讲对君主的危害 。 韩非子认为“大臣比周 , 蔽上为一 , 阴相善而阳相恶 , 以示无私 , 相为耳目 , 以候主隙 。 ”意思是大臣相互勾结 , 串通一气蒙骗君主 , 暗地里互相要好 , 表面上相互憎恶 , 以便表示没有私情 。 他们互相作为耳目 , 等待着钻君主的空子 。 执法者的执法犯法造成的司法腐败 , 就是一个霉点 , 如不整治就会引起整个行政体系的腐败 。

韩非子所说的“大臣比周 , 蔽上为一”这是朝臣集体腐败的表现 。 当真相无法呈现时 , 只能用蒙骗来对付君主了 。 对律法与规则的破坏只有一个目的--为了私利 。 有律法与行政规则在 , 腐败绝不会是一人之力所能为的 , 腐败必然是团伙性的 , 而这种群体性特质必然造成结党营私 。 这就是“大臣比周 , 蔽上为一”的原因 , 也就是民间说的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

集体腐败者还是“聪明”的 , 为防止君主看出是一伙的 , 采用“阴相善而阳相恶”方法来“以示无私” 。 这句话也揭示了君主的一个心态就是怕朝臣的团结 , 在君主看来 , 朝臣互斗但不至于伤害到朝廷利益是最佳状 , 因为这既有利于君主控制朝臣 , 又对君权产生不了威胁 。 在集体腐败的政治环境下 , 权贵早晚起事 , 所以他们“相为耳目 , 以候主隙”积储力量 , 只等时机的成熟 。 可见执法大臣“釜鬵(xín)”之行的司法腐败造成的恶果有多严重 。 韩非子已经将司法腐败上升到动摇君权的高度 , 就是想告诫君主严防执法大臣的“釜鬵(xín)”之行 。

【大臣比周 , 蔽上为一 , 阴相善而阳相恶 , 以示无私 , 相为耳目 , 以候主隙 。 】

在公司管理中 , 老板要清楚公司制度中关于奖罚的规则 , 对于行政部门上报的奖罚事项要认真审核 , 一审是否实事 , 二审是否合规 , 切不能造成行政部门或主管高管的“釜鬵(xín)”之行 , 使老板的管理浮于表面 , 而失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