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号特制的井状装甲得到山本认可,为何设计师对此却相当不满

笔者的几篇文章中提到过被称为“Coaming Armour”的井状装甲(井状这个词是笔者自己命名的) , 但都是顺带一说 , 言之不详 。 本文详细介绍一下所谓“Coaming Armour” 。


大和号特制的井状装甲得到山本认可,为何设计师对此却相当不满

大和号特制的井状装甲得到山本认可 , 为何设计师对此却相当不满// //

coaming , 直译过来就是舱口护板 。 为了防止水平面舱口进水 , 会在舱口周围树立井状的突起护板 , 称为coaming 。 19世纪以来的大型军舰很多设有重装甲保护 , 可是装甲区内部还是需要排烟和通风 , 于是就在水平装甲板上开一些孔洞 。 这些孔洞成为装甲的弱点 , 炮弹甚至可能穿入较大的孔洞直接进入装甲区 。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 就在孔洞四周也树立突起装甲 , 这就是“Coaming Armour” 。

日本海军却不只是用“Coaming Armour”来保护通风口和排烟口 , 还用它保护副炮弹药库安全 。 20-30年代 , 日本海军通过建造重巡洋舰形成一种很独特的防护思想:巡洋舰火炮应该尽量轻便灵活 , 没必要设装甲保护 。 但位于火炮下方的弹药库却设有厚重装甲 。 可是 , 为了向火炮输送弹药 , 弹药库上方的水平装甲板也开了大圆孔 。 为了阻止炮弹通过孔洞进入弹药库 , 围着圆孔也立起了“Coaming Armour” 。 这成为日本新式巡洋舰的常见设计 。


大和号特制的井状装甲得到山本认可,为何设计师对此却相当不满

大和号特制的井状装甲得到山本认可 , 为何设计师对此却相当不满// //

大和号副炮三维图

1937年 , 日本海军开始建造“大和”型战列舰 。 却没有制造专门的新副炮 , 而是直接把“最上”型巡洋舰的155毫米火炮拆下来给“大和”当副炮 。 而对副炮弹药库的防御也沿用了“Coaming Armour” 。

那么 , “大和”型的副炮弹药库“Coaming Armour”究竟是什么样子?厚度多少呢?众所周知 , “大和”型的原始图纸大都被销毁 。 战后由设计人员复原的“大和”装甲防护要图也很粗略 , 根本没有标志出副炮“Coaming Armour”的位置和厚度 。 只有建造“武藏”的三菱造船厂公开过一张“概念图” , 显示右舷三号副炮库通过装甲甲板的扬弹通道处 , 围设有一处“Coaming Armour” , 且用表示重装甲的粗黑线条表示 。 但也没有标出厚度数据——可能因为这些装甲板是吴海军工厂制造 , 三菱造船厂只是负责组装 , 对厚度也不大清楚 。


大和号特制的井状装甲得到山本认可,为何设计师对此却相当不满

大和号特制的井状装甲得到山本认可 , 为何设计师对此却相当不满// //

幸运的是 , 155副炮本身、以及“最上”的弹药仓防御结构 , 都有较详细图纸存世 。 看图纸 , “最上”的弹药库“Coaming Armour”有两种构造:一种是低处火炮的“Coaming Armour” , 正好处于扬弹通道的弯曲部 , 于是装甲呈倒喇叭般的倾斜状(与“武藏”三号副炮结构相同);一种是高处火炮的“Coaming Armour” , 处于扬弹通道的垂直部 , 于是装甲也近乎垂直 。 “大和”型高处配置的第1、4号副炮应该也是这种垂直的“Coaming Armour” 。 从图纸测算 , 炮弹要绕开“Coaming Armour” , 落角必须超过30度 。 “大和”型设计对自身火炮的安全距离是2-3万米 , 而这个距离炮弹最大落角也不过30度 。


大和号特制的井状装甲得到山本认可,为何设计师对此却相当不满

大和号特制的井状装甲得到山本认可 , 为何设计师对此却相当不满// //

大和号主炮

但“大和”副炮弹药库“Coaming Armour”的厚度依然无从得知 。 只有几个材料可供参考:日本重巡洋舰“利根”的弹药库也采用“Coaming Armour” , 倒喇叭状的厚度是90-145毫米 , 垂直状厚度是110-155毫米 。 “利根”的防御要求是承受203毫米火炮打击 。 而“大和”的“Coaming Armour” , 据三菱造船厂的资料 , 必须承受460毫米火炮打击 。 另外 , 幸存的一份吴海军工厂档案显示 , “大和”副炮扬弹筒使用了166.85吨装甲(12块总重) , 这就是“Coaming Armour”的重量 。 166.85吨是什么概念呢?一块长近6米、宽近4米、厚达400毫米的重装甲板 , 重量也不到70吨 。 而从图纸上测量 , “Coaming Armour”的高度可能也就是2米左右 。

“大和”的副炮弹药库防护还不仅于此 。 除了“Coaming Armour” , 外层的副炮基座厚度还有75毫米 。 而且 , 炮弹或炸弹要打到“Coaming Armour”处 , 还要先穿透几层船体结构钢板 。 总之 , 设计师们相信副炮弹药库很安全 。 可是“大和”建成后 , 联合舰队却提出一些尖锐问题:舰炮弹不能射穿或绕过“Coaming Armour”而威胁弹药库 , 可是155副炮本身只有25毫米 , 很容易被击毁 。 穿甲弹的火药不足以让副炮塔起火 , 可是爆破弹和航空炸弹却可能引起大火 , 火势再顺着扬弹通道蔓延到弹药库内 。

联合舰队强硬要求对副炮防御做根本改进 , 难倒了设计师们 。 完全满足这一要求 , 除非给副炮安装主炮级别装甲 , 副炮就会变得极为笨重无法使用 。 事实上 , 二战各国战列舰副炮防御都大大弱于主炮 。 最后 , 设计师搞了些妥协性改进:副炮依然没增厚 , 却给支撑结构加上28毫米装甲 , 据说连同原本的炮座装甲 , 可以防御800公斤航空弹 。 另外在扬弹通道增厚防火板 。 1942年2月11日 , 设计师牧野茂带着改进方案给山本五十六过目 , 据说得到了认可 。 但改进施工却是一年多之后 。 设计师们对此事相当不满 , 战后还抱怨说完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