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才陈廷敬出京城记

电视剧《一代名相陈廷敬》播出 , 剧本编得不错 。 虽然不是预期的按《大清相国》来拍 , 仍然唤起了读这本书的记忆 。 数年前这本书几成干部读本 。 作一书评 , 分享 。

《大清相国》把埋没的一代名臣陈廷敬挖掘出来 , 其“等、稳、忍、狠、隐”的为官之道被津津乐道 , 《清史稿》的官方评价“清勤”却少人提起 。 不厚黑就不能为官 , 是很多人的心理定势 , 以致读完《大清相国》还怀疑此君成色几何 。 陈廷敬祖上经营煤铁 , 家资充足 , 无需以位敛财 。 更重要的 , 陈氏家风严谨 , 教导致仕者以廉立身 。 如是 , 陈廷敬为官善始善终 。 其公心干才 , 在几次负圣命出京办差中 , 体现得尤为精彩 。


晋才陈廷敬出京城记

晋才陈廷敬出京城记// //

查富伦 , 有遗憾已尽力

陈廷敬多年视事宫中 , 作为钦差巡视 , 书中写有四次:一赴济南 , 二赴阳曲 , 三赴昆明 , 四赴杭州 。 地方官员都寻思京官陈廷敬不懂俗务 , 可像其它钦差那样 , 打点一番糊弄过去 。 偏偏陈廷敬的套路不一样 , 他不被官员的大话蒙蔽 , 信奉眼见为实 , 派出随从调取真凭实据 。 他不收官员一毫孝敬 , 不超出一丝接待标准 , 还自扮江湖人士打探消息 。

他查山东巡抚富伦所奏“自愿捐粮”事 , 一到山东地界就遇到百姓跪地谢巡抚功德 , 不动声色 , 着人扮商客买粮 , 终于查清是富伦逼人捐粮 , 勾结奸商倒卖义粮 , 又遣既得利益的大户作感恩戴德状 , 虚扬政声 。 富伦自恃为康熙发小 , 其母为康熙乳娘 , 竟然教唆“吃瓜群众”谋刺陈廷敬 , 幸被侠女珍儿识破阻止 。

富伦劣迹证据确凿 , 按常理该参他下台治罪 。 陈廷敬的亲家、德州巡抚张汧要写折子 , 被陈劝下 , 说:“我不仅不会参富伦 , 还会帮他 。 ”胞弟陈廷统为此骂他“滑头” 。 他向岳父李祖望交了底:“参富论 , 等于就是参明珠、参皇上 , 我怎么参?”“最多只是参来参去 , 而山东该办的事情一件也办不成 。 到头来 , 吃亏的是百姓!”果然 , 谕旨称“富伦知错即改 , 不予追究” 。 陈廷敬第一次出京办差 , 留下一个遗憾 , 却是能达到的最好局面 。


晋才陈廷敬出京城记

晋才陈廷敬出京城记// //

《大清相国》一时洛阳纸贵

查滇督 , 撕开“青天”画皮

陈廷敬赴阳曲察看百姓捐建龙亭 , 以劝说反清复明义士傅山为引子 , 衬托其官声和身段 。 知县戴孟雄儿子当轿夫 , 父子同住一间陋房 , 清苦模样还真骗过了陈廷敬 , 其“大户统筹”解决军饷之法得到首肯 , 飞马奏报朝廷 , 请求推广到各省 。 但陈廷敬还是发现了珠丝马迹 , 查出大户统筹原来是劣绅盘剥百姓之法 , 又赶紧上折请求取消 。 康熙刚批旨发谕 , 后面折子又来 , 大骂陈廷敬“戏君” , 尽管暂时没对他怎么样 , 事后仍授意张英参陈廷敬一本 , 演了一出双簧 。 康熙为了脸面 , 将陈廷敬罢斥回家三年 , 倒让陈廷敬过了三年清闲日子 。

再度出京 , 陈廷敬远赴云南查协饷 。 云贵总督王继文是典型的“双面人” , 向下不收赋税 , 向上交齐协饷 , 落了个青天兼能吏的名声 , 刚由云南巡抚升任 。 其实 , 他是挪用库银办饷 , 还私藏了吴三桂留下的巨额钱粮 。 陈廷敬查起来颇费心力 , 得到当地名士阚祯兆相助 , 加上随从以“栽赃逼供法”击垮了王继文派来的卧底 , 终于真相大白 。 王继文本人倒未查到贪贿 , 康熙遂从轻发落 , 降任广西巡抚 。 陈廷敬嘴边的话“做官贪利为小贪 , 贪名贪权为大贪 。 王继文博了清名 , 云南百姓日后却要加倍纳税赋” , 还是咽下去了 。

张汧买官事发 , 捺不住性子 , 乱咬一气 , 称陈廷敬也收了钱 。 康熙虽不信 , 政敌索额图大做文章 , 陈廷敬乞求回乡获准 。 他已宦海沉浮多年 , 是真的不想干了 , 回到阳城老家侍奉父亲过世 , 埋头修订《明史》 。 但康熙没有忘记他 , 西巡路上御驾光临 , 小住几日 , 朝夕相处 , 于是陈家大院成了皇城相府 。 皇帝下榻大臣家 , 古来凡有几例?


晋才陈廷敬出京城记

晋才陈廷敬出京城记// //

陈廷敬像

连环参 , 扳倒一众庸官

压轴大戏 , 康熙南巡查看河工 , 着陈廷敬秘查沿途不得借端科派 。 此时君臣已年老 , 较之以往增加了太子的因素 , 更加棘手 。 太子胤礽受索额图教唆 , 给两江总督阿山写密信 , 命其“小心接驾” 。 陈廷敬明查暗访 , 弄清了阿山为朝廷官员选美女、滥建行宫讲堂、军饷层层克扣、假冒诚亲王的事实 , 深感必须出手 , 设计一出“连环参” , 自己不出面 , 让索额图、高士奇、徐乾学、阿山全数落马 , 胤礽也被严斥思过 。 当然 , 陈廷敬的“狠”非恶意倾轧 , 而是所参之人确非善类 , 他担负了非他莫属的责任 , 而且发现了刘相年这名真正的清官 。

至此 , 朝中老臣只剩下陈廷敬这个不倒翁 , 康熙直呼他为“老相国” 。 陈廷敬惶恐不安 , 明珠被尊为相国 , 下场凄惨殷鉴在前 。 他进言增加官员俸禄 , 言辞激烈 , 被忌恨者参言“自命相国 , 倚老卖老” , 康熙也龙颜大怒 , 斥责:“陈廷敬 , 你老糊涂了!”陈廷敬大病一场 , 假装耳聋 , 告老还乡 。 全书到此结束 。 正史中陈廷敬后又被招回 , 死于相位 。

陈廷敬朝廷行走50年 , 小有波折 , 步步高升 , 终至首辅人臣顶峰 , 无愧康熙“宽大老成 , 几近完人”评价 。 纵观全书 , 陈廷敬几次高光时刻 , 都在出京办差 。 他面对的对手都是人精 , 面对的圈套环环相扣 , 面对的险情接二连三 。 他一一化解 , 靠的不是钦差的生杀予夺大权 , 而是抽丝剥茧地揭开真相 。 康熙形象塑得也非常出色 , 既有帝王威严 , 又有常人喜怒 , 与陈廷敬的对答时而剑拔驽张 , 时而妙趣横生 , 时而斗心眼 , 时而开玩笑 。 名君名臣 , 彼此成就 。


晋才陈廷敬出京城记

晋才陈廷敬出京城记// //

陈廷敬故居 , 山西阳城皇城相府

陈廷敬出身晋商世家 , 熏染了晋商诚信、自强、变通的作风 , 成为入仕的道德底色 。 陈氏族人家训崇尚礼义 , 代代相传 , 为官者无不恪守清廉 , 又加深了陈廷敬的这层底色 。 晋商加晋官 , 融合成一个完美的“晋才” 。 从《大清相国》倍受推崇 , 切换到当下雷厉风行的巡视巡察制度 , 于是 , 走出京城风尘仆仆的陈廷敬 , 仿佛就在眼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