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平之战陷入僵持,秦国为什么不与赵国议和呢?

几十万大军在前线对峙 , 结果却啥都没干 , 每天就是闲着玩儿 , 除了给秦赵双方带来巨大的国防与财政问题 , 似乎没有一点意义 , 这个时候秦依然不愿意与赵议和 , 如果不是因为赌气 , 肯定有更大的利益或者原因在等待着他们 , 那么这个原因是什么呢?长平之战陷入僵持 , 秦不与赵议和 , 肯定不是像小孩过家家似的赌气 。 它的背后 , 是秦与山东六国之间的博弈


当长平之战陷入僵持,秦国为什么不与赵国议和呢?

当长平之战陷入僵持 , 秦国为什么不与赵国议和呢?// //

根据史料记载 , 长平之战前夕 , 秦国与六国之间的实力 , 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 , 彼时六国衰败 , 秦国崛起之势势不可挡 , 山东六国除了赵国还有实力 , 可以跟秦国硬钢一场 , 其他五国在秦国眼中 , 不过如郡县而已 。

秦赵相争 , 燕齐楚魏只能作壁上观 , 因为它们既不希望秦国赢 , 更不希望赵国赢 , 最好是双方僵持不下 , 两败俱伤 , 才最符合他们的利益 , 什么 , 你说韩国 , 打赵国之前 , 就被秦国打的没脾气了


当长平之战陷入僵持,秦国为什么不与赵国议和呢?

当长平之战陷入僵持 , 秦国为什么不与赵国议和呢?// //

从政治角度看

长平之战 , 不是一场简单的战役 , 它实际上是秦朝的立国之战 , 长平若败 , 秦朝50年之内 , 再无法出关与六国相争 , 甚至有可能就此亡国 。 长平若胜 , 便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秦国的铁骑 。 所以这场战役 , 必须要打 , 而且必须要赢 。 所以 , 秦国为了打赢这场战争 , 动用了一切力量 , 国内16岁以上 , 50岁以下的男人 , 都上了战场 。 从军事角度讲

看似秦赵相持 , 不相上下 , 但实际上 , 廉颇的打法是有问题的 , 孙子兵法云:“以正和 , 以奇胜”在持久消耗战中 , 后勤保障就成了决定战争走势的根本因素 , 而赵国的后勤保障能力 , 远远比不上秦国 ,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 , 秦人的人均耕地面积高出各国一倍 。 秦人战无不胜的背后是拥有一个强大的后勤保障系统 。


当长平之战陷入僵持,秦国为什么不与赵国议和呢?

当长平之战陷入僵持 , 秦国为什么不与赵国议和呢?// //

所以秦国始终占据这场战争的主动权 , 如此相持下去 , 赵国必败 。

否则赵王也不会因为一个离间计便方寸大乱 , 撤掉廉颇换赵括 , 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 因为赵国的国力已经撑不下去了 。


当长平之战陷入僵持,秦国为什么不与赵国议和呢?

当长平之战陷入僵持 , 秦国为什么不与赵国议和呢?// //

因为最后补充一下赵括的问题:赵括这个人是相当有能力的 , 就是年轻气盛 , 太狂了些 , 之所以说赵括纸上谈兵 , 不是因为他输给了白起 , 输给白起的名将 , 多的是 , 丢人吗?不丢人 , 但是赵括出征之前在赵王面前夸夸其谈 , 一个从来没上过战场的人凭着几本兵书 , 就敢说打名将王龁如秋风扫落叶 , 必胜 , 即使碰到武安君白起也可以五五开 ,

就是因为这番高谈阔论 , 颇有些视天下英雄如草芥的气概 , 结果长平之战输的那么惨 , 所以才有人讥讽他――――“纸上谈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