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术止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 , 有道无术 , 术尚可求;有术无道 , 则术止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术止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 , 有道无术 , 术尚可求;有术无道 , 则术止// //

刘先银题写书名《道德经》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

青墨 道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术止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 , 有道无术 , 术尚可求;有术无道 , 则术止// //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术止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 , 有道无术 , 术尚可求;有术无道 , 则术止// //

有道无术 , 无作为;有术无道 , 不长久;道术皆备 , 才能功成名就 。

“有道无术 , 术尚可求;有术无道 , 则术止!”该句中的道乃内在修为 , 术为外在本领 , 可以理解为技术的意思两个术都是表示外在的手艺 , 不学而有术的意思就是 , 没有学问 , 但是会点本领 。 批判权术者 , 认为这句话的“道” , 是道德的意思 。 认为 , 有道德 , 没有权术的人 , 术还能学习 , 如果有权术 , 而没有道德 , 就只剩下小人了 。 其实 , 这是错误的理解“道”的含义 。 老子的《道德经》写道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

道法自然 , 尊道贵德 , 遵守规律 。

道就是是自然规律 , 什么是自然规律?

“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 。 ”大自然的规律首先是阴阳四季 。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事情 。 冬天穿棉衣是对的 , 但是夏天还穿棉衣 , 那绝对是傻子 。 权谋家谋权需要阴谋诡计 , 但是固权阶段必须是光明正大 。 以正治国 , 以奇用兵 。 盛衰有常 。 生如夏花之绚烂 , 死如秋叶之静美 。 任何生命和事业都会生老病死 , 权谋家也不例外 。

为什么历史上都是正义战胜邪恶?权谋家都没好下场?

首先是成王败寇 。 每个人的资源不同 , 成功者在肉体上消灭了对手 , 失败者已经丧失了任何的话语权 , 成功者自然而然的会把失败者抹黑 。 定义为玩弄权术的小人 。

所以 , 所谓的小人失败 , 正义成功 , 都是真相被掩盖的结果 。 不过历史上有个直接的例子直接能够反驳道德战胜权术的例子 , 就是明朝初期的靖难之役 。 好人皇帝朱允炆上位之后 , 依靠齐泰、黄子澄 , 以及大儒方孝孺 , 尽管士族支持 , 民心所向 , 但是还是面对燕军束手无策 。 败在了朱棣的铁蹄之下 。 朱棣成了明朝第三任皇帝 , 朱棣杀的人更多 。 直接灭了方孝孺十族 。 但是呢 , 朱棣有道 , 而是成了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多的帝王之一 。

左少匡解读:“有道无术 , 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 , 止于术” , 这句话对道和术的主次关系做了非常经典的解释 , 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前提 , 特别是做任何事情 , 不管是学习 , 工作或者做一番事情 , 必须要把这句话读懂读透 。 得“道”的人可以掌控得“术”的人 , 得“术”的人终究要被得“道”的人控制 。 道就是套路、圈套 , 术就是实际操作 。 企业当中 , 老板应该是最会玩套路的人 , 员工就是套路实施的载体 , 被动、约束、机械化 。 要想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 就必须止于术(停止于术) , 去反求道 。 一开始学“术” , 用来谋生存 , 后面就要学“道” , 用来谋发展 。 “上德不德 , 是以有德 。 ”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术止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 , 有道无术 , 术尚可求;有术无道 , 则术止// //

老子说:“是以圣人执左契 , 而不责于人 。 ”并强调“有德司契” , 要准确理解老子的思想 , 就必须理解什么是“契” , “左契”的“左”是什么意思 , 而“司契”的“司”又起什么作用?《易经·系辞下传》第二章说:“上古结绳而治 , 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 百官以治 , 万民以察 。 ”“书契”与“结绳而治”相提并论 , 说明“书契”就是治国的官方文书 , 《易经》之“书契”就是老子的“左契” 。 能够“百官以治 , 万民以察”的“书契”绝不会是欠条和借据 。 左契 , 是百官行政所依据的行政律条 , 是百姓用以监察官府行政的依据 , 是有关协调和管理国家和百姓之间关系的政治文书 。 与“结绳而治”对应的政治形式是“书契”之治 , 说明书契是政治制度 , 绝不是一式两份的合同契约 , 更不是什么借据 。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术止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 , 有道无术 , 术尚可求;有术无道 , 则术止// //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称四象 , 中国神话中的四方之神灵 , 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 源于中国远古的星宿信仰 。 今天我们来介绍四大神兽之余 , 也顺便看看背后文字的含义 , 十分有趣!

青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灵兽 。 属于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 , 中国古代最令妖邪胆颤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 。 以五行论 , 东为青色 , 故青龙为东方之神 , 亦称“苍龙” 。 在民间传说中 , 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 。

在中国 , 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 , 也是皇帝的象征 。 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 , 也因青色是属木的 , 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 龙是汉民族所敬奉的祥瑞 , 是吉祥雄伟的象征 , 由于崇拜意识 , 后演变为祈求丰收、祈求平安的民俗活动 。

《说文解字》:龙 , 鳞甲动物之王 。 能变暗 , 能变亮 , 能变细 , 能变大 , 能变短 , 能变长;春分时刻而登天 , 秋分时刻而潜渊 。

甲骨文像龙侧身正视之形 , 有头冠、兩角、张口、身、尾的样子 。

白虎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 , 根据五行学说 , 它是代表西方的灵兽 , 因西方属金 , 色白 , 故称白虎 , 代表的季节是秋季 。

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 其形象虎 , 位于西方 , 属金 , 主杀伐 , 色白 , 名称白虎 。

白虎是中国远古时代神话传说中最令妖邪胆战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之一 , 为西方之神 , 与青龙共为镇邪的神灵 , 同时白虎也是战伐之神 , 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 , 是权势、尊贵的象征 。

《说文解字》:虎 , 山林的兽中之王 。 很象形 , 但是怎样知道甲骨文就是虎字呢?从进一步文字发展后的金文来说 , 就更像了!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 。 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 , 武、冥古音是相通的 。 玄 , 是黑色的意思;冥 , 就是阴的意思 。 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 , 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祖先 , 将答案带回来 , 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 。

中国古代神话中最令妖邪胆战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 。 玄武亦称玄冥 , 龟蛇合体 , 为水神 , 居北海 , 龟长寿 , 玄武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 , 冥间亦在北方 , 故为北方之神 。 而玄武又可通冥间问卜 , 因此玄武有别于其它三灵 , 被称为“真武大帝” , 是道教所奉之神 。

甲骨文之 , 像龟側面正视之形 , 上像头、眼 , 右像龟甲和紋路 , 左像兩腳;像正面俯視之形 , 有头、紋路之甲、四腳和尾巴 。 二型酷似龟样!

《说文解字》:龟 , 古老的动物 。 外部是骨质的护甲 , 甲壳内是龟的肉身 。 字形采用“它”作边旁 , 龟的头与蛇的头外形相同 。 依据天地万物的特性 , 广肩者无雄;因此龟鳖之类 , 以它为雄 。 字形像龟足、龟甲、龟尾之形 。 , 这是古文写法的“龟” 。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术止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 , 有道无术 , 术尚可求;有术无道 , 则术止// //

朱雀是四灵之一 , 为南方七宿的总称 。 井、鬼、柳、星、张、翼、轸 , 联为鸟形 。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术止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 , 有道无术 , 术尚可求;有术无道 , 则术止// //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术止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 , 有道无术 , 术尚可求;有术无道 , 则术止// //

从先秦时代开始它就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司掌火的神兽 , 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 , 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丙丁与夏季 。

很多人将其认为是朱雀或是凤凰的一种 , 但实际上朱雀与凤凰存在极大的不同 , 且作为天之四灵与四方星宿之一的朱雀比礼记四灵之一的凤凰更加尊贵 。

《说文解字》:雀 , 依人小鸟 。 造字本义:名词 , 一种在居民区活动的体型小巧的鸟 , 喜欢在地面连飞带跳 。

北冥有鱼 , 其名为鲲 。 鲲之大 , 不知其几千里也 。 化而为鸟 , 其名为鹏 。 鹏之背 , 不知其几千里也 。 怒而飞 , 其翼若垂天之云 。 是鸟也 ,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南冥者 , 天池也 。

本篇主要讲上古时期宇宙观 , 以及上古时期的天文和历法 , 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种循天而行 , 与天为一的人生观 。 而不是讲一种大鱼和一种大鸟的寓言故事 。 庄子的思想问世以来 , 就一直被人误读 。 几千年过去了 , 也没人能看懂庄子 。 因为从第一篇就错了 , 后面也都会跟着全错 。 现在 , 这个中国文化的千年之谜 , 终于可以解开了 。

冥 , 指浩瀚无垠 , 无边无际的宇宙 。 华夏族的先人 , 以太阳为中心建立了天体视运动 , 通过天文观测来确立历法 。 天体视运动 , 可以分为周日视运动 , 和周年视运动 。 在周年视运动体系里 , 以北天极为不动的拱极星 , 天球围绕北天极旋转 。 可以把天球划分为四个区域:北宫玄武七宿 , 东宫苍龙七宿 , 南宫朱雀七宿 , 西宫白虎七宿 。 这便是四象二十八星宿 。

为什么是二十八呢?因为以天球上的恒星为参照 , 恒星月周期为27.322天 , 取整数为28天 。 用二十八宿 , 环天球一周 , 这样就可以通过观测星象的变化 , 来确立四季和节气 。 宿 , 是月球宿留之意 。

春分在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中 , 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气 。 通过观测天文 , 以定历法 , 通过历法 , 再指导农时 , 农时最关键的节令 , 就在于春分时播种 。 所以中国文化里 , 既崇拜苍龙七宿的龙的星象 , 也崇拜朱雀七宿凤凰的形象 。 通过对苍龙七宿和朱雀七宿的观测 , 都可以确立春分节气 。 楚人的文化传统 , 是通过观测朱雀七宿来确定春分 , 庄子是楚人 , 所以在《逍遥游》中 , 用的是楚人以朱雀七宿定四时方位的天文和历法 。

苍龙七宿 , 春分时节出现在天方的天空 。 朱雀七宿 , 春分的时候 , 出现在南方的天空 。 白虎七宿 , 春分的时候出现在西方的天空 。 玄武七宿 , 春分的时候出现在北方的天空 。 而在秋分的时候 , 四象对应的方位则刚好相反 。 秋分时节玄武七宿会出现在南方的天空 , 朱雀七宿 , 会出现在北方的天空 。

北冥有鱼 , 指秋分时 , 出现在北天球的朱雀七宿 。 其名为鲲 , 是指处于天球中的位置比较低 , 如同鱼潜伏在大海里那样 。 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 是说朱雀七宿悬浮在天球上 , 我们从地球上观察看它 , 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

化而为鸟 , 并不是指海里的一条大鱼 , 变成了一只鸟 。 而是指星象的变化 , 朱雀七宿随着时节的变化 , 从北方的地平线附近 , 升高到天空中 。 其名为鹏 , 鹏在古代 , 和凤是同一个字 。 有人认为 , 朱雀和凤凰、玄鸟 , 是指三个不同的事物 。 从庄子的逍遥游来看 , 凤凰、玄鸟和朱雀七宿 , 是指同一个事物 。 这里的鹏是指朱雀七宿 。 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 , 同样是说明 , 朱雀七宿看起来是非常大的 。

怒而飞 , 是指朱雀七宿 , 整体上升到了星空里 。 其翼若垂天之云 , 这里的翼是指朱雀七宿里的翼宿 。 翼宿非常的巨大 , 连绵在天球之上 , 如同垂天之云 。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术止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 , 有道无术 , 术尚可求;有术无道 , 则术止// //

图:宋代四象二十八星宿星象图

是鸟也 ,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南冥者 , 天池也 。 这句说的是 , 朱雀七宿 , 运行到天球的南宫位置 。 天池 , 指朱雀七宿中的井宿横跨天上的银河 , 南方东井八星 , 天之南门 。 我们的古人把银河系 , 称之为银河 。 那么推而广之 , 全宇宙的太空星辰 , 就被庄子比作成了浩瀚无垠的大海 。 庄子认为 , 日月星辰的运动都是宇宙中 , 波澜壮阔如大海般整体运动的一部分 。 日月星辰的动力 , 只是来自于这种整体运动的推动 。 并不是自主运动 。

《齐谐》者 , 志怪者也 。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 水击三千里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去以六月息者也 。 ”野马也 , 尘埃也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天之苍苍 ,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 亦若是则已矣 。

《齐谐》 , 上古时的天官书 , 并不是志怪书籍 。 在上古时代 , 我们的先人用星象给四时定方位 , 同时也用动物等象形 , 把星宿拟人拟物化 。 天文和人文的互相交参 ,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特征 。 比如 , 伏羲人首蛇身 。 天命玄鸟 , 降而生商 , 这都是天文现象 。 而不单纯的是志怪现象 。 只是看起来是志怪 , 其实并不是志怪 。

《齐谐》上记载:“朱雀七宿 , 运行到天球的南宫 , 在银河击水三千里 , 接着升高到天球的中天之顶 , 有九万里那么高 。 这时候 , 节气的流变 , 运行到了一年中的春分时节 , 朱雀七宿 , 从北冥运行到南冥 , 经历了六月 。 正好是一个恒星年的一半时间 。 ”

抟扶摇三个字 , 非常形象 。 抟 , 周而复始的圆周陀螺运动 。 地球就像一个陀螺那样在自转和公转运动 。 我们的视觉上 , 地球是不动的 , 所以太阳视运动 , 看起来是 , 天空的星宿 , 在围绕北天极做圆周运动 。 扶摇 , 是指朱雀七宿扶着苍龙七宿的角宿上升 。 如同扶着两只角一样 。

野马也 , 尘埃也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天体的运动 , 就如同在天上奔腾的野马一样 。 在浩瀚的宇宙中 , 地球就如同一颗尘埃 。 随着天体的运行 , 推动时节的变化 , 在不同的时节 , 地球上便有不同的生物应节气而生 。

天之苍苍 ,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看上去是那么的湛蓝 , 但是天真是蓝色的吗?并不是天本身是蓝色的 , 而只是天太过于遥远 , 遥远得看不到边际 , 所以只不过是看起来是蓝色的罢了 , 实际上天并不是蓝色的 。

这一段讲的是上古时期的宇宙论 , 宣夜说 。 宣夜说认为 , 宇宙万物 , 都是由气所构成的 , 宇宙无边无际 , 所有的天体 , 都是漂浮并运行在虚空之中 。 宇宙中大部分区域都是黑暗的 , 因为宇宙的大部分区域 , 气都太过于稀薄 。 而只有积气的地方 , 才会产生恒星 , 有了恒星才会发光 。 这个宇宙论 , 和我们现在对宇宙的认识 , 是一致的 。 甚至比我们现在的宇宙模型更完备 。 因为现在人根本不懂什么是气 。 宣夜 , 是指充斥弥漫在整个宇宙的黑暗 。 宣夜的意思 , 类似于玄冥一词 , 冥 , 也是指黑暗的意思 。

宣夜说是从上古时期传下来的 。 大概在庄子之后的时期 , 这一整套的天文学图法术都失传了 。 庄子肯定是看过宣夜说流传下来的典籍的 , 所以才会写逍遥游这篇文章 。

古代的天文学 , 关于宇宙模型 , 有三个主流的学说 。 一个是我们刚刚说的宣夜说 , 另外两个是盖天说和浑天说 。 我们现在的人 , 一说古代的天文学 , 就觉得是古人都认为天圆地方 , 然后就开始嘲笑古人 。

事实上 , 并不是这样的 。 天圆地方 , 只是盖天说 。 并且 , 盖天说早就被古人推翻驳倒了 。 古人并不认为地球是一个方块 , 天是一个圆罩子盖在一个方桌子上那样 。 古人反驳的很有力 , 古人说 , 如果真是盖天说那样天圆地方的话 , 地的四个角就盖不住 , 就会伸出到天的外面去 。 于是推导出来 , 盖天说自相矛盾 。

为了修正盖天说 , 不至于使地的四个角 , 伸到天的外面去 , 古人对盖天说进行修正 。 认为天和地 , 都是中间隆起的 。 天如同鸡蛋壳 , 地如同鸡蛋黄 , 天在外面包裹着地 。 这样的浑天说 , 已经没有天圆地方的影子了 。 尽管宣夜说已经失传了 , 通过对整本《庄子》的解读 , 我们依然可以把它复原出来一部分 。 只有理解了古人的宇宙观 , 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文化 。

在介绍“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之前 , 先说几个概念:

人类是地球环境下产生的生物 , 不是外来生物 , 地球中心学说、日心学说、银河中心学说 , 宇宙说等等 , 和人类产生、进化、成熟以及未来人类自身毁灭最密切的仍然是“地球中心学说” , 因为人类现代仍离没有离开“大地球” , 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地球 。 但人类发明了两套并不真实存在定位和利用系统 , 一套是星空天球定位系统;一套是地球地理经纬线定位系统 。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就是中华的“星空天球定位系统” , 其实又是地理定位系统 。 当然 , 中华古人没意识或明确地球是圆 , 只能至张衡(78年—139年)才明确指出“地球是圆的” , 他用鸡卵来类比 , 这是非常恰当的 , 这正是中华的象数思维 , 他既体现了以象比类 , 又有观察的基础 , 然后运用高度的抽象和想象 。 他比哥白尼明确“地球是球形的”要早1400多年 。

中医核心理论或说道的核心理论一直认为:人类是地球人 , 不是外来物种 , 人类出现 , 是与地球所处宇宙外环境和内部环境复杂变化有关 。 地球之外肯定有与人类一样的高等生物存在 。

古环境学家丁仲礼:不是人类拯救地球 , 是人类拯救自己 , 地球用不着你拯救 , 地球温度比现在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 , 地球二氧化碳浓度比现在高十倍的时候有的是 , 地球都是这么演化过来的 , 都好好的 。 毁灭的只是物种 , 是人类自己 , 所以是人类如何拯救人类 , 取决于文化 , 文明 。 人类在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 , 能不能有更包容更有弹性的文明产生 , 现有主流文明能不能有更好的发展 。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术止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 , 有道无术 , 术尚可求;有术无道 , 则术止// //

1543年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三个观点:

一是地球是球形的 。 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 , 当船驶离海岸时 , 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 , 直至消失 。 二是地球在运动 , 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 因为天空比大地大的太多 , 如果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而地球不动 , 实在是不可想象 。 三是太阳是不动的 , 而且在宇宙中心 , 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 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 。

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 , 并以此发现了一些可以支持日心说的新的天文现象后 , 日心说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

1781年威廉·赫歇尔(赫歇尔家族 , 包括本人、其妹、其子)利用望远镜观测到天王星 , 并指出太阳是银河系中心 , 利用统计法确认了整个银河系为扁平状圆盘说 。 (“赫歇尔家族”首先发现了红外线 , 故当今最大的远红外线望远镜 , 以“赫歇尔”命名 , 宽4米 , 高7.5米 。 )

1915年卡普利研究了许多球状星团的变星 , 发现太阳并不在银河系中心 , 批驳了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的说法 , 并把太阳流放到银河系的悬臂上 , 认为太阳离银河系中心有几万光年之遥 。

……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明显比“日月五星运动规律体系”要复杂很多 , 我们认为“日月五星运动规律体系”形成中华阴阳历 。 中华上古认识与研究也是逐步推进的 , 并非一下就达到那么高的水平 。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记载 ,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 , 丹天之气 , 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 , 经于心尾已分;苍天之气 , 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 , 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 , 经于张翼娄胃 。 所谓戊己分者 , 奎璧角轸 , 则天地之门户也 。 夫候之所始 , 道之所生 , 不可不通也 。

1978年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二十八宿漆箱盖图案 , 说明在公元前433年以前已经形成了北斗二十八宿星官体系 。

这些说明春秋战国时 , 人们已经建立了“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 , 查天文资料知:

汉武帝时 , 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记载了一套五宫二十八宿共计558颗星的星官体系 , 现在已知最早的最完整的星官体系 。

三国两晋时期 , 陈卓建立起一个有283个星官、1464颗星的星官体系 , 是一个既能区分甘、石、巫三家星 , 又按二十八宿划分的中国星座体系 。

隋末唐初李播《天文大象赋》 , 用诗赋描述全天星官 。 当时星官体系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过分强调三家星的区分 , 使星空划分成为二元体系;另一个问题是在拱极区与黄道星空之间 , 还有两个区域比较空白 , 命名的星不够多 , 显得整个星空分布不够均匀 。

唐开元年间王希明《步天歌》既分三家星又分二十八宿的二元划分法 , 只按二十八宿划分星空 , 有时还用黑色表示甘氏星 , 黄色表示巫咸氏星 , 不加颜色说明的就是石氏星 。 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 , 三垣:紫微垣 , 太微垣和天市垣 , 并充实了围在三垣内的恒星的命名 , 使《步天歌》成为三垣二十八宿分区法将全部星空划分成三十一个天区 , 是一种星官分布比较均匀、可分区认星的完整的星官体系 。 这一体系一直沿用到现在 。

三垣廿八宿体系:以天球北极为中心点 , 将星空划为三垣二十八宿 , 共三十一个区域 , 其中三垣为上垣太微垣、中垣紫微垣、下垣天市垣 , 三垣组成为北半球恒显圈;恒显圈外根据星出没时间(实际地球绕太阳转)划分为二十八宿扇形 , 二十八宿又按四季出现的方位均分四个大天区(注:二十八宿天区不是均匀划分) , 分为 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术止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 , 有道无术 , 术尚可求;有术无道 , 则术止// //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胄、昴、毕、觜、参;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二十八宿中每一宿中又选定出一颗恒星为代表星(并非以明亮为标准) , 称为距星 。 何为距星呢?要了解距星必须明白天球 , 天球以北极为中心极点假定一个天球 , 天球的有赤道 , 然后就缩小成小型测量工具(这就是浑天仪、天文钟) 。 然后就确实某星入住该宿(以距星为准)和离开北极星的度数 , 从而定该星位置 。 该星与距 星在赤道上距离称为入宿度 , 该星与距离北极星距离称为去极度 。 如果该星是二十八宿中的距星 , 那么这颗距星到下宿距星之间赤道差称为距度 , 利用入宿度和去极 度就可以确定该星的位置 。 这种座标系统将周天分成365又1/4度(现在天文假定为360度) 。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术止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 , 有道无术 , 术尚可求;有术无道 , 则术止// //

四象地平方位是以春分时前后黄昏时的天象为标准依据而进行演算的 , 春分时苍龙七宿正在东方 , 朱雀七宿正在南方 , 白虎七宿正在西方 , 玄武七宿此时在北方看不到(在地平线以下) 。

七曜与三垣廿八宿体系有关系 。 七曜 , 是距地球最近七个星体 , 分别为日、月、金、木、水、火、土(现在科学已验证太阳与月亮对地球 , 包括地球生物和人 , 有重大影响) 。 其它五颗星同样对地球有重大影响 。 这五颗星不同与三垣二十八宿体系星 , 但又有规律性的联系 。 辰-水星 , 太白-金星 , 荧惑-火星 , 太岁-木星 , 镇-土星 , 太阳-日 , 太阴-月 。

9.9 子曰:“凤鸟不至① , 河不出图② , 吾已矣夫!"

【注释】

①凤鸟:传说中的一种神鸟 。 凤鸟出现就预示天下太平 。 ②河图:传说圣人受命 , 黄河就出现图画 , 即八卦图 。 《尚书顾命》孔安国注:“河图 , 八卦 。 伏羲王天下 , 龙马出河 , 遂则其文以画八卦 , 谓之河图 。

【翻译】

孔子说:“凤凰不飞来了 , 黄河中没有出现图画 , 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

【解读】

孔子的浩叹

孔子的一生都以“克己复礼”为己任 , 为恢复周礼而奔波 , 并去各个国家献计献策 。 然而 , 他的意见和思想很少被当时的国君采纳 。 周游列国 , 可谓处处碰壁 。 到了垂暮之年 , 也没能迎来一位欣赏他的明主 , 孔子不由得发出了“吾已矣夫”的无奈感慨 。

“凤鸟不至 , 河不出图”是句隐语 , 意思是圣人不出 。 据古史记载 , 伏羲王天下 , 龙马背负河图洛书出来;舜帝在位时 , 凤凰来仪;周文王治政 , 凤鸣岐山 。 孔子借用这些典故 , 言下之意是当时缺少舜、文王这样的圣君明主 。 世上无明主 , 像孔子这样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士也就无人赏识 , 没有用武之地 。

观察中国历史不难发现 , 凡是国家富强的时代 , 往往是人才辈出 , 风云际会 。 西汉初期 , 出现了名相萧何、曹参等 , 名将有韩信、英布、樊哙、周勃等 , 谋略家有张良、陈平等 。 唐初也是如此 , 被后世熟知的如房谋杜断 , 直言敢谏的魏徵 , 名将李靖、李等 。 北宋前期 , 寇准、范仲淹、欧阳修、吕蒙正、韩琦、文彦博、富弼等人在朝 , 可谓星光灿烂 。 这些人物各展其才 , 在历史上写下光辉章 。 与这些时代相比 , 很多时代暗淡无光 , 缺少伟人 。 这不由得让人发问 , 为什么人才总是集中在一个时代?

其实 , 这没有什么好奇圣的 。 任何时代都不缺少人才 , 而是缺乏圣君明主 。 汉初因为有汉高祖、汉文帝这样的圣贤之君 , 所以萧何、韩信、张良等人才有了施展的机会 。 同样 , 正是因为有了唐太宗这样的稀世明君 , 房玄龄、魏徵、李靖等人才受到重用 , 进而建立不朽功勋 。 而寇准、范仲淹之所以能名扬后世 , 都是宋真宗、宋仁宗奖掖提拔的结果 。 先有圣君 , 然后才会有名臣 。 即便是你有经天纬地之才 , 如果无人重用 , 也就泯灭在历史深处 , 无人知晓 。 贤德人才与圣主明君的关系 , 就像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 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 。 譬如孔子之才 , 岂是千里马可以比喻的 , 但因不遇明君 , 政治上乏善可陈 。 这种境遇 , 即是残酷的 , 也是无奈的 , 只能说是命运弄人 。

孔子的浩叹提醒君主或当权者 , 应该任人唯贤 , 放手便用人才 , 并与这些人才一同创造历史 。 如若不然 , 会有很多才华横溢之士抱憾终生 。 若是济济多士 , 而不能成就大功 , 那就浪费了绝佳的时机和一代俊杰 。 如果自己是人才 , 生不逢时 , 那就得另觅他途 。 实际上 , 孔子已经为这些人准备了几条出路 。 身逢乱世 , 当隐归林下 , 明哲保身;天下有道 , 则应当奋发有为 , 建功立业 。 当然 , 孔子本人的做法更高明 , 天下无道 , 他却能著书立说 , 教育人才 , 成为万世师表 。 古人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 , 给天下英才不同境遇下三大选择 。 得遇明君 , 自然选择立功:生不逢时 , 可以归隐立德 , 扬名后世:也可以代圣人立言 , 创立自己的理论学说 , 传之后世 。 孔子是儒家之祖 , 始终秉持积极的人生观 , 按照这个三不朽建议 , 伟大的人物在任何境遇下都可以名垂青史 。

北冥有鱼 , 其名为鲲 。 鲲之大 , 不知其几千里也 。 化而为鸟 , 其名为鹏 。 鹏之背 , 不知其几千里也 。 怒而飞 , 其翼若垂天之云 。 是鸟也 ,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南冥者 , 天池也 。

本篇主要讲上古时期宇宙观 , 以及上古时期的天文和历法 , 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种循天而行 , 与天为一的人生观 。 而不是讲一种大鱼和一种大鸟的寓言故事 。 庄子的思想问世以来 , 就一直被人误读 。 几千年过去了 , 也没人能看懂庄子 。 因为从第一篇就错了 , 后面也都会跟着全错 。 现在 , 这个中国文化的千年之谜 , 终于可以解开了 。

冥 , 指浩瀚无垠 , 无边无际的宇宙 。 华夏族的先人 , 以太阳为中心建立了天体视运动 , 通过天文观测来确立历法 。 天体视运动 , 可以分为周日视运动 , 和周年视运动 。 在周年视运动体系里 , 以北天极为不动的拱极星 , 天球围绕北天极旋转 。 可以把天球划分为四个区域:北宫玄武七宿 , 东宫苍龙七宿 , 南宫朱雀七宿 , 西宫白虎七宿 。 这便是四象二十八星宿 。

为什么是二十八呢?因为以天球上的恒星为参照 , 恒星月周期为27.322天 , 取整数为28天 。 用二十八宿 , 环天球一周 , 这样就可以通过观测星象的变化 , 来确立四季和节气 。 宿 , 是月球宿留之意 。

春分在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中 , 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气 。 通过观测天文 , 以定历法 , 通过历法 , 再指导农时 , 农时最关键的节令 , 就在于春分时播种 。 所以中国文化里 , 既崇拜苍龙七宿的龙的星象 , 也崇拜朱雀七宿凤凰的形象 。 通过对苍龙七宿和朱雀七宿的观测 , 都可以确立春分节气 。 楚人的文化传统 , 是通过观测朱雀七宿来确定春分 , 庄子是楚人 , 所以在《逍遥游》中 , 用的是楚人以朱雀七宿定四时方位的天文和历法 。

苍龙七宿 , 春分时节出现在天方的天空 。 朱雀七宿 , 春分的时候 , 出现在南方的天空 。 白虎七宿 , 春分的时候出现在西方的天空 。 玄武七宿 , 春分的时候出现在北方的天空 。 而在秋分的时候 , 四象对应的方位则刚好相反 。 秋分时节玄武七宿会出现在南方的天空 , 朱雀七宿 , 会出现在北方的天空 。

北冥有鱼 , 指秋分时 , 出现在北天球的朱雀七宿 。 其名为鲲 , 是指处于天球中的位置比较低 , 如同鱼潜伏在大海里那样 。 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 是说朱雀七宿悬浮在天球上 , 我们从地球上观察看它 , 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

化而为鸟 , 并不是指海里的一条大鱼 , 变成了一只鸟 。 而是指星象的变化 , 朱雀七宿随着时节的变化 , 从北方的地平线附近 , 升高到天空中 。 其名为鹏 , 鹏在古代 , 和凤是同一个字 。 有人认为 , 朱雀和凤凰、玄鸟 , 是指三个不同的事物 。 从庄子的逍遥游来看 , 凤凰、玄鸟和朱雀七宿 , 是指同一个事物 。 这里的鹏是指朱雀七宿 。 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 , 同样是说明 , 朱雀七宿看起来是非常大的 。

怒而飞 , 是指朱雀七宿 , 整体上升到了星空里 。 其翼若垂天之云 , 这里的翼是指朱雀七宿里的翼宿 。 翼宿非常的巨大 , 连绵在天球之上 , 如同垂天之云 。

道德经说:夫礼者 , 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术止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 , 有道无术 , 术尚可求;有术无道 , 则术止// //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术止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 , 有道无术 , 术尚可求;有术无道 , 则术止// //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术止

三垣四象廿八宿体系 , 有道无术 , 术尚可求;有术无道 , 则术止// //

刘先银题写书名《黄帝内经》

德经开篇为德的总纲(38-39):德38 , 得39 。

论德章第三十八

130

上德不德 , 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 , 是以无德 。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 则攘臂而扔之 。 故失道而后德 , 失德而后仁 , 失仁而后义 , 失义而后礼 。 夫礼者 , 忠信之薄 , 而乱之首 。 前识者 , 道之华 , 而愚之始 。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 , 不居其薄;处其实 , 不居其华 。 故去彼取此 。

【译文】

1.道德高尚的人 , 不表现以道德诫命来自律 , 因为他内心自有道德 。 道德低下的人 , 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 , 表现为恪守道德诫命 , 因为他内心没有道德 。

2.“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 , “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 。 道德高尚的人是无为的 , 其道德不是刻意为了实现什么 。 道德低下的人是在追求道德 , 其道德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

3.“上仁”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 , “上义”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 。 有大仁爱的人 , 是在追求仁爱 , 却不是刻意实现某种目的 。 有大正义的人 , 是在追求正义 , 而且其正义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 。

4.有大礼法的人 , 是在追求礼法 , 却没有人响应 , 于是就扬着胳膊强引别人 。

5.所以 , 丧失了大道 , 这才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 , 这才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 , 这才强调正义;丧失了正义 , 这才强调礼法 。 所谓礼法 , 不过表明了忠信的浅薄缺乏 , 其实是祸乱的端倪了 。

6.所谓人的先见之明 , 不过采摘了大道的一点虚华 , 是愚昧的开始 。 所以 , 大丈夫立身于丰满的大道中 , 而不站在浅薄的礼法上;立身于大道的朴实中 , 而不站在智慧的虚华上 。 据此而取舍 。

【释义】: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 , 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 , 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 。 “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 , “下德”之人追求道德而有心作为 。 “上仁”之人有所作为而无心作为 , “上义”之人有所作为而有心作为 。 上礼之人要有所作为却没有回应他 , 于是就扬着胳膊强引别人 。 所以 , 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 , 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 , 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 , 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 。 “礼”这个东西 , 是忠信不足的产物 , 而且是祸乱的开端 。 所谓“先知” , 不过是“道”的虚华 , 由此愚昧开始产生 。 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 , 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 , 不居于虚华 。 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

【赏析】:《道德经》句式整齐 , 大致押韵 , 为诗歌体之经文 。 读之朗朗上口 , 易诵易记 。 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 。 如“有无相生 , 难易相成 , 长短相形 , 高下相倾”(二章)、“虚其心 , 实其腹 , 弱其志 , 强其骨”(三章)、“挫其锐 , 解其纷 , 和其光 , 同其尘”(四章)、“其政闷闷 , 其民淳淳”(五十八章) 。 这些词句 , 不仅押韵 , 而且平仄相扣 , 有音韵美 , 也有旋律美 。 朗诵经文 , 是一种美的享受 , 在音韵之美中体味深刻的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