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与社会环境有关,结局完美

/文 花开无田 /图 网络图片等

科举制度的发展与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 而也就在经历了隋朝的初创 , 唐朝的发展之后 , 科举制度事实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 它依旧被众多的门阀世家所把持 , 而在五代十国 , 史家更是称其为季世 , 在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 , 科举取士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与社会环境有关,结局完美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 , 与社会环境有关 , 结局完美// //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即位后 , 言语道:“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中 , 非敢望拔十得五 , 止得一二 , 亦可为致治之具矣(《宋史·选举一》)” 。 这也明确的表明了其对科举制度以及科举选士的认知 。

而他面临的社会问题可谓是严重 , 从唐末五代的皇权衰微、频繁更迭的王朝 , 国家管理之上的混乱、以及社会矛盾重重包括而不仅仅于文人、武人在五代时期的地位问题 。 而这一些也成为了赵宋王朝的首要问题 。 而他采取了一系列的稳定统治的措施 , 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沿用隋唐以来的科举取士制度 , 并且利用重文轻武的政策 , 来抑制唐朝末年五代时期武人政治的弊端 。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与社会环境有关,结局完美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 , 与社会环境有关 , 结局完美// //

宋太祖剧照

为什么要继承科举制?

五代之乱 , 可以说是亘古未有 。 而在唐藩镇制度之下 , 武人以其手中的军队来左右着国家的更替兴亡 。 朱温 , 后梁太祖 , 出身低微“与其母佣食萧县人刘崇家” , 而这种看似低微的出身 , 在五代十国也并非是孤例 , 前蜀王建 , 出身于杀驴者 , 少无赖 , 吴国杨行密出身于盗匪;也正如后晋节度使安重荣所言:“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 而在五代十国的53年间 , 这种思想一直成为伴随左右的至理名言 , 即便是兄弟之间 , 叔侄之间也从来不会存在所谓的宗法 , 天授 。 一如朱温被其子朱友珪弑杀 , 而朱友珪则又被兄弟朱友贞杀死 , 这也为身处五代的赵匡胤敲响了警钟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与社会环境有关,结局完美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 , 与社会环境有关 , 结局完美// //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的上位 , 也是如此 。 但是他深谋远虑 , 也已经意识到了这种依靠武力来进行统治很难实现政权的稳定 。

在与赵普的对话中“天下自唐季以来 , 数十年间 , 帝王凡易十姓 , 兵革不息 , 苍生涂地 , 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 , 为国家建长久之计 , 其何道如 。 ”《宋史》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与社会环境有关,结局完美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 , 与社会环境有关 , 结局完美// //

儒士

如此以来 , 儒家思想讲究的正统思想 , 也便成为他手中的利器 , 与人们熟知的康熙微服私访一般 , 他一样喜欢 , 更是通过这种私访 , 让大家认为他就是“有天命者任自为之 , 不汝禁也” 。 而要实现这种认知 , 还要在礼制之上进一步的实现地位的统治的合理性 , 而这一切又要依靠儒士“令设向来礼器 , 俾儒士辈行事” 。

这也使得文人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 , 而与之相伴的则是 , 在宋太祖建立起北宋之后 , 李筠和李重进叛乱 , 一大批的武将也自持拥立有功 , 而这一切也为宋太祖采纳赵普的意见做了铺垫“稍夺其权 , 制其钱谷 , 收其精兵” , 如此之下 , 武将势力被打压 , 而文人团体也被抬升 。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与社会环境有关,结局完美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 , 与社会环境有关 , 结局完美// //

杯酒释兵权

还有一点那边是身为帝王 , 虽然是武将出身 , 但是却尤其喜欢读书 , “独喜观书 , 虽在军中 , 手不释卷 。 闻人间有奇书 , 不吝千金购之” , 而其继位之后也是坚持读书“王者虽以武功克定 , 终须用文德致治”《续资治通鉴长编》 。

而也正是在宋太祖影响之下 , 重文轻武的国策 , 以及个人的喜好多重因素之下 , 科举制度的继承与发展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与社会环境有关,结局完美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 , 与社会环境有关 , 结局完美// //

科举制

如何实行科举取士?

960年正月 , 北宋定国号 , 而也就是二月便开科举 , 也就确定了科举取士的政策 , 而这其实也与五代十国初期 , 后梁太祖朱温主导的白马驿之祸一脉相承 , 对于门阀贵族而言 , 他们对于上层建筑的把持也被打破 , 更为关键的是形成的传统—“自宰相以至令录 , 无不擢科” 。 仕途上的症结被打通 , 宰相都要用读书人的惯例这些 , 无怪乎为什么宋朝会是文人的盛世 。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与社会环境有关,结局完美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 , 与社会环境有关 , 结局完美// //

太祖时期进士(非全部)

在科举取士中 , 他也进行了卓有成效 的尝试 。 乾德五年 , 对于进士合格者 , 复诏参知政事薛居正于中书覆试 , 而也这成为定制 , 多了复试这道程序也能够更好的进行人才甄选 。 但这也显然是不够的 。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与社会环境有关,结局完美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 , 与社会环境有关 , 结局完美// //

科举制流程

而在开宝元年 , 陶穀之子陶邴被擢为进士第六 。 而陶穀自然要致谢 , 但太祖语:“闻糓不能训子 , 邴安得登第?” , 你连儿子都不能教育 , 又怎么会登第? , 便命令中书复试 。 而这个陶邴又中 , 也便下诏“自今举人凡关食禄之家 , 委礼部具析以闻 , 当令覆试 。 ”如此之下 , 也是宋太祖为了防止官宦之家阻塞科举之路 , 为寒门学子进行的一次好的规定 。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与社会环境有关,结局完美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 , 与社会环境有关 , 结局完美// //

宋朝科举

在宋太祖后期 , 伴随着国土的扩大 , 统一进程的加速 , 所需要的人才也更多 , 而为了限制世家 , 自然需要提高科举地位 , 但是又害怕形成类似唐代的朋党政治 , 因此也便进一步改革科举制 , 禁止门生关系 , 严禁朝臣推荐举人,进行进士的复试等 , 但是事实上有人的地位就有这种弊端 , 而为此开宝五年 , 他也选择了亲自主持复试 。 “帝召对于讲武殿 , 始下诏放榜 , 新制也 。 《宋史·选举志》”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与社会环境有关,结局完美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 , 与社会环境有关 , 结局完美// //

科举流程2

开宝六年 , 宋太祖继续进行复试 。 而“上以进士武济川、三传刘濬最陋 , 应对失次 , 黜去之” 。 而当时的翰林学士李昉 , 知贡举 , 乃是武济川的同乡 。 如果说这还只是怀疑 , 却又有“会进士徐士廉等击登闻鼓 , 诉昉用情 , 取舍非当 。 ”有检举者 , 又有自己复试的结果佐证 , 宋太祖下令贡院选择其中360人 , 召见 。 “择其一百九十五人 , 并准以下及士廉等 , 各赐纸祇 , 别试诗赋……上御讲武殿亲阅之得进士二十六人……”也正是宋太祖赵匡胤亲自复试 , 并且确定录取名单 , 也使得殿试成为常式 。

而天子门生也杜绝了“进士皆为知举门生 , 恩出私门”的情况 , 而在开宝八年的殿试中 , 他也首次任命了三人为同知贡举 , 如此以来 , 也确保了能够使得官员之间可以互相监督 , 进而能够更好的选拔人才 。 “知制诰王祜权知贡举 , ……并权同知贡举 。 命权同知贡举 , 始此 。 《宋史·选举志》”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与社会环境有关,结局完美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 , 与社会环境有关 , 结局完美// //

科举流程

而且这一次 , 宋太祖“亲试进士王式等 , 乃定王嗣宗第一 , 王式第四 。 自是御试与省试名次 , 始有升降之别 。 ”进士的名次 , 也实现了帝王的裁决 , 不在是按照省试名次 , 也能够如此来选拔更心仪的进士为皇权服务 。

至此 , 宋太祖也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 , 将科举取士的制度建设日臻完善 。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与社会环境有关,结局完美

科举制为什么会在宋太祖时期迅速完善 , 与社会环境有关 , 结局完美// //

宋太祖剧照

宋太祖确立下的科举制度有什么结局?

宋朝的重文轻武“国家用人之法 , 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 也使得国家无论是从士大夫阶层还是百姓 , 都对科举制趋之如骛 。 “进士之科 , 往往皆为将相 , 皆极通显”也正是这种通达的仕途上升空间 , 也使得宋朝的文化极度繁荣 , 在开国伊始 , 便逐步的实现了国家政权的稳定 , 也避免了使宋朝成为五代之后第六个短命王朝的局面 。

而科举制度在经历了隋朝初创 , 唐朝发展 , 在宋朝宋太祖时期 , 也让科举制度日臻完善 , 而皇帝也实现了对人才的决定权 , 多人为知贡举也实现了各个官员之间的互相监督 , 人才的大量选拔也使得国家迅速的步入正轨 。

参考资料:《宋史·选举志》脱脱

《传家集》司马光

《续资治通鉴长编》李焘

《宋会要辑稿》徐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