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彬:英雄母亲邓玉芬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王雨彬:英雄母亲邓玉芬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 全民族抗战开始 。 日伪对密云的统治更加严密残酷 , 邓玉芬和乡亲们对日伪的统治更加痛恨 , 日夜盼望着中国军队能早点打回来 。

1940年4月 , 根据中共冀热察区党委和冀热察挺进军司令萧克“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三位一体的战略 ,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10团在团长白乙化的率领下 , 挺进平北 , 开辟了以密云西部山区为中心的丰(宁)滦(平)密(云)抗日根据地 。 在此基础上 , 丰滦密联合县也宣告成立 , 白乙化兼任县委书记 , 王森任县长 。 丰滦密联合县是一个真正体现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的人民抗日政权 。 日军惊呼:八路的厉害 , 延安触角伸进了“满洲国” 。

八路军第10团也来到了邓玉芬一家开荒劳作的猪头岭 。 八路军战士给邓玉芬和乡亲们宣讲抗日道理 , 千千万万的穷苦人只有抱成团儿 , 拿起刀枪打鬼子 , 才能救国救己 。 邓玉芬深深感到只有跟着共产党 , 跟着八路军打鬼子 , 才能真正改变国家、家庭和自己的命运 。

6月 , 八路军第10团来组织游击队 。 邓玉芬和丈夫商量:咱们可以出人力 , 在打鬼子这件事情上 , 绝对不能含糊 。 叫儿子回来打鬼子去吧!

7月 , 丰滦密第一支游击队――白河游击队在猪头岭上成立了 。 长子任永全、次子任永水成为这支游击队的首批战士 。

9月 , 三子任永兴不堪忍受财主的欺压跑回家来 。 邓玉芬知道游击队正缺人手 , 毫不犹豫地将三子也送去参加白河游击队 。

三个儿子不久都随着游击队升编为主力部队到外地作战 , 邓玉芬在家也积极投入抗日斗争 。 她承担起全部家务活 , 并带领几个小儿子开荒种地 , 让丈夫为八路军运送军粮弹药 , 传递情报 。

丰滦密抗日根据地处于华北抗战的前线 , 直接威胁着日军在华北、伪满的统治和交通要道 。 日伪军一次又一次地对丰滦密地区和八路军第10团活动区进行轮番“扫荡”“清剿” 。 八路军第10团以及平北地区的县区干部 , 长期搭窝铺 , 住山洞及长城楼子 , 克服一切困难与日伪周旋 , 挫败了日伪的军事围剿、经济封锁、政治诱降等一系列阴谋 , 顽强地坚持平北抗日游击战争 。

邓玉芬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救治八路军和县区干部 。 她给八路军伤病员喂汤喂水 , 补充营养 , 给他们找药 , 拆洗缝补衣物 , 从不嫌苦嫌累 。 她把自家大部分粮食省下来 , 甚至连杏干、杏仁、倭瓜籽之类的也精心收攒起来 , 留给八路军伤病员 。 即便如此 , 身体虚弱的八路军伤病员也只能长期食用粗粮 , 不但难以下咽 , 营养也跟不上 。 看着八路军伤病员憔悴的面孔 , 吞吃粗糙的窝头时痛苦皱起的眉头 , 邓玉芬心里像针扎了一样难受 。 为了给八路军伤病员补充营养 , 邓玉芬特意养了几只母鸡 , 拿鸡蛋给伤病员补养 。 邓玉芬按照以前贫苦人家改善生活时粗粮细作的办法 , 找来煎饼鏊子 , 支上火 , 将小米、玉米等配上鸡蛋 , 做成软硬适中、营养丰富的厚煎饼 , 让八路军伤病员吃起来既有营养 , 又香甜可口 。 而她自己和孩子们则以粗糠、树叶、野菜搭着充饥 。 她告诉孩子们:八路军伤病员早日恢复健康 , 就能消灭更多的敌人 , 最终大家才能过上好日子 。 经过邓玉芬的悉心照料 , 一个又一个八路军伤病员康复了 , 重新走上抗日战场 , 抗击日本侵略者 。 八路军第10团的指战员和丰滦密根据地的县区干部、游击队员人人都知道 , 猪头岭上有个温暖的家 , 家里有一位亲切慈祥的邓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