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族百年兴盛,八代中无“败家子”,源于一个“孝”字


曾国藩家族百年兴盛,八代中无“败家子”,源于一个“孝”字

曾国藩家族百年兴盛 , 八代中无“败家子” , 源于一个“孝”字// //

我国古代很重视“孝道” , 认为“忠臣必出孝悌之家” 。 作为传统的士大夫曾国藩也把“孝”作为居家之道的首条标准 。 在曾国藩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凡子之孝父母 , 必作人有规矩 , 办事有条理 , 亲族赖之 , 远近服之 , 然后父母愈爱之 , 此孝之大者也 。 若作人毫不讲穷 , 办事毫无道理 , 为亲族所唾骂 , 远近所鄙弃 , 则贻父母以侮辱 , 纵使常奉甘旨 , 常亲定省 , 亦不得谓之孝矣 。

意思是说 , 凡是孩子孝顺父母 , 一定是做人有规矩 , 办事有条理 , 亲戚们都依赖他 , 远近之人都佩服他 , 父母也因此更爱他 , 这就是大孝 。 如果做人没有档次 , 办事毫无道理 , 为亲族所唾骂 , 远近之人都鄙弃他 , 从而给父母带来了羞辱 , 这样的人即使常常用美食供奉父母 , 也称不上是孝 。

曾国藩非常注重家庭教育 , 强调持家教子 , 修身立志 , 尤其是“孝”作为居家之道的首条标准 , 正因为此 , 使得曾氏家族人才辈出 , 他的子孙后代中有11人在科技、文化等领域具有非常高的成就 。 这也向人们印证了一个道理:越孝顺 , 孩子越优秀 , 家族越兴旺 。


曾国藩家族百年兴盛,八代中无“败家子”,源于一个“孝”字

曾国藩家族百年兴盛 , 八代中无“败家子” , 源于一个“孝”字// //

孝顺是为人子女的第一课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但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孝顺的人也如同世风一样 , 每况愈下 , 我们不妨先看看古人是怎样孝顺父母的 , 也许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一次震撼 。

崔山南 , 唐代博陵人 , 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 , 人称“山南” 。 当年 , 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 , 年事已高 , 牙齿脱落 , 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 , 每天盥洗后 , 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 , 如此数年 , 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 , 身体依然健康 。 长孙夫人病重时 , 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 , 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 , 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 ”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 , 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 , 孝敬祖母唐夫人 。

朱寿昌 , 宋代天长人 , 七岁时 , 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 , 不得不改嫁他人 , 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 神宗时 , 朱寿昌在朝做官 , 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 , 行四方寻找生母 , 得到线索后 , 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 , 发誓不见生母永不返回 。 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 , 母子欢聚 , 一起返回 , 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


曾国藩家族百年兴盛,八代中无“败家子”,源于一个“孝”字

曾国藩家族百年兴盛 , 八代中无“败家子” , 源于一个“孝”字// //

这些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 , 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懂得心疼父母的并不多呢?他们只知道从父母那里索取 , 而不懂得回报 。 出现这样情况 , 其实是与当今的家庭教育分不开的 ,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 , 富裕了 , 父母就想让孩子多享福 , 要啥给啥 ,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 在这样教育的背后 , 隐藏着传统道德日渐衰败的危机 。 富裕是好事 , 但富裕不光要富了物质生活 , 更要富头脑 。

一中学生每天都由父母接送 , 一天母亲突然发病 , 送医急救 , 父亲一直惦记着儿子 , 好不容易抽出身来 , 刚准备去接儿子 , 迎头见儿子气呼呼地回来了 , 忙上前笑脸相迎:“儿子 , 你回来了 , 累了吧 , 是你自己走回来的?”儿子满面怒气:“你在家里忙丧啊!不走回来还能飞回来不成?”父亲愣在原地 , 半天缓不过神来 。

这么恶毒的话竟然出自一个中学生之口 , 而他说话的对象还是他的父亲 。 这个中学生的行为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他心中没有父母 , 更别说心疼父母了 。 孩子不懂得心疼父母 , 是因为父母没给过他心疼的机会 。 父母每天都像闹钟一样准时接孩子 , 象侍从一样伺候他 , 让他“舒服”惯了 。 突然一反常态 , 父母不这样做了 , 孩子心里当然“不舒服”了 。 常言道 , 子不孝 , 父之过 。 父母在责备孩子的同时 , 更应该反省自己 , 是谁让孩子变成了这样?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 父母对孩子采取的教育方法以及父母人格魅力的影响 , 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


曾国藩家族百年兴盛,八代中无“败家子”,源于一个“孝”字

曾国藩家族百年兴盛 , 八代中无“败家子” , 源于一个“孝”字// //

尤其是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 , 是家里的掌中宝 , 心头肉 , 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 孩子指东 , 全家人不敢往西 , 孩子要星星 , 不敢给月亮 。 当然 , 父母爱孩子是无可厚非的 , 问题关键不在于爱的本身 , 而在于怎样去爱 。 如果只是从物质生活上去关心、满足孩子 , 而忽视了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 , 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不懂得疼爱父母 ,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 将来他们做出打骂父母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

父母是孝心的引路人

孩子出生后第一次喊妈妈、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拿起笔写字……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和指导 ,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 。 同样 , 培养一个有孝心的孩子 , 也需要父母的指引 。 一个融洽的家庭氛围是孝心成长的沃土 ,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亲相爱 , 在爱心的驱使下 , 孝心就会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

1.细小的关心最能表达孝心

有些父母认为 , 孩子小 , 能做什么事情呀?孝敬长辈并不是让孩子做惊天动地的大事 , 孝敬长辈 , 只是举手之劳 , 父母下班后 , 给父母倒一杯茶、给奶奶捶捶背、打扫一下房间、甚至一句温暖的问候都是孝心的表现 。 其实 , 在日常生活中 , 细小的关心最能表达孝心 。


曾国藩家族百年兴盛,八代中无“败家子”,源于一个“孝”字

曾国藩家族百年兴盛 , 八代中无“败家子” , 源于一个“孝”字// //

《新三字经》里的“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 , 指的是汉朝时因孝敬父母而闻名的孩子黄香 , 9岁丧母后 , 非常孝敬爸爸 。 每当夏夜临睡前 , 小黄香就坐在父亲的床上把蚊子赶走 , 把蚊帐挂好 , 再用扇子把席子扇凉;而每当冬夜 , 她就先睡进父亲的被窝 , 用自己的体温焐热 , 再请父亲睡下 , 不仅如此 , 小黄香在学业上也十分出色 , 当时就有“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之说 。

显然 , 小黄香表达孝心都体现在细节上 。 对孩子孝心的培养就应当从日常细节处入手 , 让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 , 让他知道父母养育了他 , 他应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感激父母 。 点滴小事既比较可行、又可以持之以恒 , 还容易养成习惯 。

2.父母要当心抹杀孩子的孝心

其实有些孩子并不是没有孝心 , 而是父母把孩子这份孝心给抹杀了 。 表达孝心需要实践 , 需要父母给孩子一个机会 。 可有的父母却不这样 。


曾国藩家族百年兴盛,八代中无“败家子”,源于一个“孝”字

曾国藩家族百年兴盛 , 八代中无“败家子” , 源于一个“孝”字// //

曾有一位妈妈卧病在床 , 上中学的儿子主动要求为妈妈熬药、做饭 , 但这位妈妈犹豫再三 , 最后不但支撑着下床熬药 , 还自己动手做饭端给儿子吃 。 妈妈即使生病了也用不着我的帮助!男孩心中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 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劳累和难处就变得不闻不问 。 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 , 让他们有更多的参与家庭事务的机会 , 久而久之 , 孩子才能体会父母的苦心 , 才能使孝心在孩子身上扎根 。

古代韩非有句名言:慈母败子 。 意思是做妈妈的过分慈爱 , 孩子不会成器 。 爱是滋润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营养 , 但要防“营养过盛” , 一个娇惯了的孩子 , 心中很难容得下别人 , 孝心更是无从谈起 。


曾国藩家族百年兴盛,八代中无“败家子”,源于一个“孝”字

曾国藩家族百年兴盛 , 八代中无“败家子” , 源于一个“孝”字// //

3.建立合理的家庭关系 , 重视亲情教育

所谓合理 , 是指全体家庭成员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 ,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 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 , 一定要充分吸取他们的意见 。 同时 , 孩子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 。

现在 , 不少的家庭中 , 孩子是“小皇帝” , 父母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 , 这就为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 , 更谈不上形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 。 因此 ,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 , 知道父母是长者、家庭生活的主事人 , 而不能颠倒主次 , 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

亲情看似平凡 , 实则孕育着伟大 。 有亲情的孩子既能爱父母 , 也能爱他人 。 家庭教育中 , 父母应先重视包括亲情在内的德育教育 。 父亲要教育孩子爱母亲 , 母亲也要教育孩子爱父亲 。 孩子种了“亲情”的种子 , 自然就结出“孝心”的果实 。


曾国藩家族百年兴盛,八代中无“败家子”,源于一个“孝”字

曾国藩家族百年兴盛 , 八代中无“败家子” , 源于一个“孝”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