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族到平民,浅析爱新觉罗家族的心路历程

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 , 使原本屹立与清朝权力顶端的爱新觉罗家族显露出极为复杂的心情 , 他们之中不乏眼光长远之人 , 深知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即将得到终结 , 所以也不免心生伤悲 , 为自己家族的前途命运而担忧 。

一般说来 , 每逢政权更迭 , 大体上都携带着腥风血雨 , 而后居者对前任者充满猜忌以至于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对前任赶尽杀绝 , 以绝后患 。 恰如清朝立国之际 , 虽说表面上看来对崇祯皇帝推崇有加 , 多次祭奠前明皇帝 , 但是很明显这种行为是带有着浓厚政治目的的 , 完全是为了巩固满清的统治地位 , 缓解前朝遗民的仇视心理 。

然而在另一方面 , 他们又高举屠刀 , 朝前朝的皇室砍去 , 就如同将南明政权推向坟墓 , 以至于后来的朱三太子事件所表现出来的惶恐一般 。 所以 , 在中国封建历史上 , 前朝往往是和余孽所挂钩 , 是现朝统治者的忌惮所在 , 而那些选择宽恕甚至厚待前朝统治群体的 , 往往会因为稀缺而为后世所褒扬 , 所喝彩 。

所以可见 , 在中国历史上 , 败军之将往往是为“寇” , 为人所不耻 。 故而也难怪历史上选择和平过渡政权的那么少 , 因为在政权相争的战场上 , 通常都是生与死的较量 , 赢者飞黄腾达 , 输家就此陨落 。 然而 , 清朝的灭亡却大不一样 。

凭什么清朝有所不同?很显然 , 因为清朝政权与民国政权有所不同 , 国体的变化以及民主观念的普及令旧时代的爱新觉罗家族难以对新生政权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 既然没有忌惮 , 自然也并不会令其有所在意 。


从皇族到平民,浅析爱新觉罗家族的心路历程

从皇族到平民 , 浅析爱新觉罗家族的心路历程// //

可是 , 从爱新觉罗家的视角来看 , 却尤显的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 当年为人所敬仰的爱新觉罗家族早已荣光不在 , 他们又该以如何的姿态适应这新兴的社会?本文将选取爱新觉罗家族的载沣、奕劻、溥伟三个人作为代表 , 来阐述爱新觉罗从有到无的一种复杂曲折的心路历程 。

众所周知 , 载沣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爸 , 是清末的实际当家人 , 也是皇族内部的核心人物 , 但是很显然载沣并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与手腕来守住这老祖宗留下来的江山 , 眼看着甚至默认将清朝的政权旁让于人 。 任谁也明白 , 清朝已经到了江河日下、迷途难返的境地了 , 所以还不如从现实出发 , 趁手里还有一些筹码换取新政权的优待 。

在以清帝逊位作为条件换来清室优待条例之后 , 载沣的内心极为的复杂 。 并不是因为权势不再 , 相反 , 载沣从来都不是一个痴迷权力之人 , 我们可以从他在清末当家时期看出 , 他甚至对此有些反感 。 所以退出权力中心 , 对于他来说就是卸下了沉重的包袱 , 能够醉心于自己所乐之事 。


从皇族到平民,浅析爱新觉罗家族的心路历程

从皇族到平民 , 浅析爱新觉罗家族的心路历程// //

可是 , 载沣虽然不喜政事 , 但是却忧心儿子的未来 , 毕竟皇位是自己儿子的 , 他不得不需要为儿子的将来所着想 , 所以在这种复杂的心态下 , 他选择走一步看一步 。 从溥仪成长于宫中 , 到被赶出皇宫 , 再到天津 , 至东北 , 载沣所扮演的角色自然也带有复杂性 , 既要为臣 , 又要为父 , 既庆幸又失落 , 既淡然又浮躁 。

和载沣相比起来 , 庆亲王奕劻的血统无疑要淡薄的很多 , 因为他本就是一个没落的宗室贵族 , 若非是因为慈禧的器重与自己的上进 , 可能奕劻和大多数的爱新觉罗族人一般 , 游离于皇家的边缘 , 很难走到清朝政权的体制之内 , 更何况是成为为数不多的铁帽子王之一 。

不得不说 , 在一些事情上 , 奕劻并不太受到皇族所待见 , 甚至在光绪皇帝大行之时 , 他就被外派视察皇陵的逐渐工程 , 待得回到北京 , 小溥仪已然做上了皇位 , 轮不到他来发表意见 。

直到后来 , 载沣掌握了实际的权力 , 也有意将庆亲王踢出局 , 碍于奕劻实力尚在 , 便没有撕破脸面 。

所以在很大程度可以认为 , 在载沣为首的皇族挤压之下 , 奕劻未来的发展前景委实堪忧 , 就算是不会被剥夺所拥有的既得利益 , 但也并没有任何的精进之势 。 在这样的心态下 , 他选择和袁世凯站在同一个阵营 , 形成了庆袁同盟 , 共同对抗载沣等皇族的排挤 。


从皇族到平民,浅析爱新觉罗家族的心路历程

从皇族到平民 , 浅析爱新觉罗家族的心路历程// //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 在武昌首义之后 , 奕劻尽全力的请求让袁世凯出山来掌控全局 , 将原本由爱新觉罗家族所拥有的权力交到袁世凯的手中 , 在不经意之间加强了汉人的主导力量 。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认为 , 在袁世凯掌握清廷政权的那一刻 , 就是汉人从两百多年被打压的状态中解放出来的时候 , 而这其中 , 也有奕劻的一份力量 。

在《清帝退位诏书》签订之后 , 也就是爱新觉罗从历史的舞台中退却的时候 , 奕劻看似是一个局内人 , 实际上却是一个局外人 , 他所抱有的心态 , 就如同“远亲不如近邻”那般 , 希翼着昔日伙伴能够提携自己一把 , 而宁愿将老祖宗的江山让予他人 。 也难怪溥伟、铁良等人要去庆亲王府大闹一回 。

和载沣、奕劻相比 , 溥伟的知名度委实不高 , 但是实际上 , 溥伟却是溥仪的强力竞争对手 , 在戊戌政变之后就被作为大阿哥培养 , 离成为皇帝仅仅相差一步 。 在血统上 , 他是恭亲王奕訢的嫡孙 , 可谓是根正苗红 , 虽算不上核心 , 可也离的不远了 , 所以在他身上所体现的宗族认同感也格外的强烈 。

可以说 , 溥伟是一位守旧的理想主义者 , 在武昌首义之后 , 很多人都看到了将来清王朝的没落趋势 , 然而溥伟似乎并不甘心南方的异军突起 , 并且选择组建“君主立宪维持会”(俗称“宗社党”)来反对南北议和与清帝逊位 。

从袁世凯重新被任用到宣统退位提上议程 , 溥伟都在用一种强烈而又微弱的声音表示反对 , 甚至在清朝已然灭亡之后 , 他仍然怒不可遏的发出自己的声音 , “有我溥伟在 , 大清就不会亡!”然而 , 溥伟却显得如此的势单力薄 , 当全部人都看清局势选择妥协于现实 , 溥伟却始终不愿意接受大清灭亡的结局 。


从皇族到平民,浅析爱新觉罗家族的心路历程

从皇族到平民 , 浅析爱新觉罗家族的心路历程// //

长久的复辟没有得到效果 , 溥伟逐渐走入歧途 , 寻求日本人的帮助 , 也沦为了日本人的诱饵 , 吸引着拥有更大影响力的溥仪的到来 。 溥仪成为伪满洲国皇帝后 , 溥伟逐渐走出了众人视线 , 但是可以清晰的看到 , 从始至终 , 溥伟都奔波于复辟大清的第一线 , 理想与现实 , 他选择了前者 , 并且活在了属于自己的梦境之中 。

在爱新觉罗家族之中 , 如同溥伟这种的不愿意接受现实的族人不在少数 , 如同溥仪、溥杰等人 , 作为皇族的核心 , 他们难以忘却家族往日的荣光 。 所以选择顽固的为复辟大清而做出努力 , 虽说努力最终付诸东流甚至为人所用 , 但是从他们的内心深处来说 , 他们清朝爱新觉罗家族的最后一批人 。

选取载沣、奕劻、溥伟三个辈分的人 , 虽然说并不能代表爱新觉罗家族的所有人 , 但是从内心感受看说 , 却能够代表其中相当一部分了 , 或无奈 , 或庆幸 , 或淡然 , 或难忍 , 这种带有复杂性的情绪也伴随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 。 恰如每个个体的不同一样 , 爱新觉罗也并非铁板一块 , 自然而然对于身份的转变有着戛然不同的心情 , 而这种繁杂的心情 , 随着时间的冲洗也显得稀释而暗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