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化龙造反
汤化龙是清末著名的立宪派人士 , 辛亥革命前任湖北谘议局议长 , 积极参加请愿行动 , 敦促清廷速开国会 。 武昌起义后 , 汤化龙即时应变 , 主动参与组织湖北军政府 , 并通电敦促各省谘议局响应革命 , 成为湖北上层士绅中第一位“造反派” 。
汤化龙造反// //
汤化龙
汤化龙是一名标准的新式士绅 , 1904年中进士 , 后又赴日本法政大学专门部学习法律 , 称得上是学贯中西 。 他能在人才济济的九省通衢之地出掌谘议局 , 可见其能力和影响非同小可 。
汤化龙在立宪党人中属于激进派 , 激进归激进 , 但开始绝没有造反的意思 。 对于清廷而言 , 立宪人士应该是帮忙而非拆台的 , 说到底 , 士绅们争取立宪的根本目的是与满人分享一些权力 , 但是这个希望的肥皂泡最终却无情的破灭了 。
汤化龙造反// //
监国摄政王载沣
1911年5月 , 清廷宣布了改革后的第一届内阁组成名单: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皇族);内阁协理大臣那桐(满)、徐世昌(汉);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民政大臣善耆(皇族);度支大臣载泽(皇族);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陆军大臣荫昌(满);海军大臣载洵(皇族);司法大臣绍昌(皇族);农工商大臣溥伦(皇族);邮传大臣盛宣怀(汉);理藩大臣寿耆(皇族) 。 内阁成员共十三人 , 其中皇族七人 , 满族两人 , 汉族仅占四人 ,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皇族内阁” 。 几乎与此同时 , 清廷又宣布了“铁路国有”政策 , 将筑路采矿之权从地方和士绅手中收回 。
清朝政府此举让立宪党人彻底绝望了 , 他们与清廷的对立达到极其尖锐的地步 , 不少人已倾向于挺而走险另作他图 , 汤化龙就是其中之一 。 可以说 , 是朝廷把他们逼上了不归路 。
汤化龙造反// //
武昌起义雕塑
1911年10月10日 , 武昌起义爆发 。 由于起事仓促 , 党人并无周全之策 , 参加起义的主要领导人都是新军中的一些基层军官 , 缺乏号令天下的威望和资历 。 群龙无首的起义官兵首先想到了在湖北享有盛誉的汤化龙 , 计划推举他为军政府都督 。 但汤以自己不知兵为由婉拒了党人的这个要求 , 他说:“革命事业 , 鄙人素表赞成 , 但是此时武昌发难 , 各省均不晓得 , 须先通电各省 , 请一致响应 , 以助大功告成 。 况瑞澂自遁走后 , 必有电报到京 , 清廷闻信 , 必派兵来鄂 , 与我们为难 。 此时正是军事时代 , 本人非军人 , 不知用兵 , 关于军事 , 请诸位筹划 , 本人无不尽力帮助 。 ”后来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被推为都督 , 汤化龙被推举为负责政府事务的政事部长 。
汤化龙造反// //
武昌起义中的士兵
与黎元洪的“被革命”不同 , 汤化龙对革命的态度是主动、积极的 , 他对清廷的倒行逆施义愤填膺 , 对党人的起义持赞赏和支持态度 。 起义爆发不久 , 汤化龙即通电各省咨议局 , 力促各省响应武昌起义 , 正是因为这份至关重要的通电 , 才使武昌起义不至于中途夭折 , 并最终导致全国大部分省份起而响应 , 腐朽的清王朝也在这股汹涌的历史潮流中轰然倒塌 。 汤化龙的这份通电全文如下:“清廷无道 , 自召灭亡 , 化龙知祸至之无日 , 曾联合诸公奔赴京都 , 代表全国名义 , 吁请立宪 , 乃伪为九年之约 , 实无改革之诚 。 溥仪坚子黄口 , 摄政愚谬昏庸 , 兵财大权 , 存亡所系 , 而竟摒弃汉人 , 悉授亲贵 , 溥沦、载涛、童呆儿戏 , 分掌海陆军部 , 载泽贪狠 , 管领度支 , 意在钳制汉人 , 强恃专制 , 维新绝望 , 大陆将沉 , 吾皇神明之裔 , 岂能与之皆亡 , 楚虽三户 , 誓必亡秦 , 非曰复仇 , 实求自救 , 武汉义旗一举 , 军民振臂一呼 , 满酋瑞澂 , 仓皇宵遁 , 长江重镇 , 日月重光 , 立乾坤缔造之丕基 , 待举国同心之响应 , 特此通电告慰 , 望即不俟剑履 , 奋起挥戈 , 还我神州 , 可不血刃 。 诸公久立悬崖之下 , 同怀伐罪之忱 , 必当见义勇为 , 当仁不让 , 立举义旗 , 争先恐后 , 友邦邻馆 , 来问宗旨 , 告以政治革命 , 极表同情 。 中外欢腾 , 大势已定 , 一发千钧 , 时机不再 , 伫候佳音 , 无任激切 。 湖北咨议局议长汤化龙暨全体同人叩 。 ”
汤化龙的这份通电 , 道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里话 , 立即得到各地咨议局的积极响应 , 著名史学者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中这样评价:“于是 , 接下来的各省响应 , 成了革命党和立宪党的合奏 。 几乎每个省的独立 , 都有立宪党人的身影 。 某些重要的省份 , 如浙江和江苏 , 立宪党人还是当家主事的 。 ”换句话说 , 正是有了汤化龙的振臂一呼 , 革命才成燎原之势 , 全国22省竟有17省宣布独立——这是汤化龙对辛亥革命最大的贡献 。
随后 , 汤化龙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 , 与驻汉口的西方各国领事接触 , 使美英等国按国际惯例严守中立 , 承认鄂军政府为交战团体;汤还通过自己掌握的汉口商团 , 与起义官兵一道维持秩序 , 使经历了这场巨变的武汉三镇基本上商旅不惊 , 平静如初 。
还有一个细节不可不提 , 起义爆发后 , 清海军提督萨镇冰奉命率师镇压 , 当时汤化龙的弟弟汤芗铭在萨镇冰手下任职 , 汤化龙乃致书芗铭 , 嘱其策动萨镇冰率海军附义 。 结果萨离军回沪 , 默许了手下起义 , “所余舰艇数艘 , 遂指定由资望较深的海筹舰长黄钟瑛与汤芗铭统率 , 加入革命阵营 。 ”(唐德刚:《袁氏当国》)汤化龙一封书信策反海军将士的故事在当时传为美谈 , 黄钟瑛与汤芗铭也因此而荣膺重任 , 在后来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中分别担任了海军总长和次长 。
革命和改良本来是南辕北辙的两码事 , 但在百年前的辛亥大潮中却被奇迹般地糅合在了一起 , 并且还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 可以说 , 作为辛亥革命首义的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够成功 , 以汤化龙为首的立宪党人功不可没 。
- 太平天国灭亡时曾国藩造反的话,会有人追随他吗?
- 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对话:“皇上,你是想造反吗?”
- 若不是遭高俅陷害,这3人不会造反,另1人更不会上梁山
- 假如朱标只当一天皇帝,燕王朱棣都不会造反,这些人会让朱棣变乖
- 儿子造反妻女背叛:唐中宗李显的悲惨一生
- 曾国藩权势滔天,为何不造反自己当皇帝?有两个致命原因
- 最后的名将——蓝玉,因“造反”被杀,真相是什么?
- 奸相诬陷太子谋反,后者喊冤:我是独生子为何造反?最终还是被杀
- 历史上两大造反头子的命运惊人相似,是命运还是巧合?
- 盛世造反有多难?想通这两点就能理解《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龙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