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挖开古墓,发现了一部旷世奇书,颠覆了很多历史事件
>古代的达官贵人死后 , 都会在墓中放入陪葬品 , 这也就产生了一个不光彩的职业 , 那就是盗墓 。 汉末三国时期 , 曹操就是靠盗墓养活了军队 , 且专门设置了专门的官职 , 即摸金校尉 。 自古以来 , 不管是官府 , 还是民间 , 对盗墓行为都相当唾弃 , 历朝历代都制定了严厉的律法 , 以惩罚那些盗墓者 。
盗墓贼挖开古墓 , 发现了一部旷世奇书 , 颠覆了很多历史事件// //
西晋初年 , 一名盗墓贼盯上了河南地区的一座古墓 ,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 ,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 , 独自就拿上工具 , 偷偷挖开了古墓 。 进入墓中后 , 却没有发现令期待已久的宝贝 , 只看到很多凌乱的竹简 , 简直是欲哭无泪 。 最终 , 盗墓贼空手而归 , 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里 。
天亮后 , 附近的村民发现了异常 , 立马将此事上报给官府 。 当时对盗墓行为的打击力度很大 , 官府一边派人对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 , 一边对盗墓贼展开搜捕 。 不久后 , 盗墓贼就在家中被抓 , 对盗墓之事供认不讳 。 很快 , 当地官府在古墓中发现了大批的竹简 , 认为这绝不是普通的竹简 , 就上报给晋武帝司马炎 。
盗墓贼挖开古墓 , 发现了一部旷世奇书 , 颠覆了很多历史事件// //
晋武帝闻之 , 命人将竹简全部送到京城 , 并让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负责对竹简的翻译工作 。 令所有人震惊的是 , 它居然是一部旷世奇书 , 上面记载的内容 , 颠覆了很多历史事件 , 将其命名为《竹书纪年》 。
根据翻译得知 , 《竹书纪年》是春秋战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 记录了从夏朝到魏襄王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 。 竹简上的内容 , 涵盖了近两千年的历史大事 , 记载了89位帝王 , 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 , 其价值不言而喻 。
盗墓贼挖开古墓 , 发现了一部旷世奇书 , 颠覆了很多历史事件// //
但是 , 《竹书纪年》所记载的历史事件 , 与其他史书相比太过另类 , 冲破了儒家古代历史体系 , 颠覆了人们对曾经历史人物的认知 。 具体有那些颠覆呢?给大家列举几个 。
一、五帝之一的舜 , 靠篡位成为天子
根据儒家的历史资料 , 以及《史记》的记载 , 舜是位德才兼备的大臣 , 深得尧的认可 。 最终 , 尧禅位于舜 , 选择吉日 , 举行大典 。 但是 , 《竹书纪年》记载:“舜囚尧 , 复偃塞丹朱 , 使不与父相见也 。 舜囚尧于平阳 , 取之帝位 。 ”意思是说 , 舜把尧关了起来 , 并将尧的儿子流放 , 最终篡夺了天子之位 , 压根就是禅让 。
盗墓贼挖开古墓 , 发现了一部旷世奇书 , 颠覆了很多历史事件// //
二、商朝名相伊尹 , 发动宫廷政变篡夺王位
在儒家的史料中 , 当时商汤的长孙“太甲”继承王位后 , 丝毫不理朝政 , 甚至胡作非为 , 伊尹进行了多次劝告 , 却依然我行我素 。 于是 , 伊尹就把太甲关了起来 , 在他改邪归正后 , 又把他迎回都城 , 故伊尹就成了大公无私的圣人 。
盗墓贼挖开古墓 , 发现了一部旷世奇书 , 颠覆了很多历史事件// //
而《竹书纪年》却是这么记载的:“伊尹放太甲于桐 , 尹乃自立 , 暨及位于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 , 杀伊尹 , 乃立其子伊陟、伊奋 , 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 ”意思是说 , 伊尹把大王太甲流放 , 自己篡夺了王位 , 之后太甲自己杀回都城 , 杀掉伊尹 , 并抢回了王位 , 压根就是不伊尹主动迎回来的 。
另外 , 《竹书纪年》所记载的很多历史事件 , 与儒家经典截然相反 。 儒家主要强调的是君王的仁政、大臣的忠心 , 甚至对所谓的圣人过于美化 。 而《竹书纪年》则是客观地记载了舜、伊尹等人的篡位 , 他们并没有世人所认为的贤德和大公无私 。
盗墓贼挖开古墓 , 发现了一部旷世奇书 , 颠覆了很多历史事件// //
自从《竹书纪年》出土后 , 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历朝历代列为禁书 , 就是因为它的颠覆性太大 。 对于古代历史 , 我们所了解的真相 , 或许只是按照皇帝的要求所书写的假相 , 真相也许永远不会被发现 , 这可能就是历史令人着迷的原因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考古现实版的九层妖塔,为何盗墓贼挖到第二层,就挖不动了?
- 罗杰海贼团进入和之国,国内发生巨大变化,为何御田还要出海?
- 唐僧究竟是水贼刘洪的儿子,还是陈光蕊的种?其实都不是
- 薄太后陵被盗,盗墓贼为啥总揪着汉墓不放?
- 香港反对派议员又赴美勾结外力,梁振英斥:卖国贼没有好下场
-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卖国贼有好下场”
- 乾隆两次墓中复活,显灵阻止盗墓贼?科学家:巧合
- 亡国公主涅槃重生,只为花式吊打逆贼,实现自己的复国夙愿
- 唐僧母亲被水贼强占了18年,当朝宰相外公为何不去救她?
- 令盗墓贼崩溃的“黄肠题凑”墓,为何难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