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三年发生了一桩诽谤案,揭露了李唐皇室精心掩盖的大秘密

大唐贞观十三年(639)九月 , 一起诽谤案在长安城中不胫而走:道士秦世英状告济法寺高僧法琳(572~640)“讪谤皇宗” , 胡说什么天子数典忘祖 , 冒认祖宗 。

天下臣民尽人皆知 , 自唐高祖李渊称帝以来 , 为了给统治寻找理论支持 , 符合“神道说教”的游戏规则 , 更为了抬高李氏皇族 , 尊道教始祖老子为其先祖 , 李世民更是向天下臣民宣称“朕之本系 , 起自柱下” , 借口“敦本系之化 , 尊祖宗之风” , 确立了崇道的国策 , 紧接着在贞观十一年正月十五日颁布了《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 。 当时 , 有“护法大师”(杜如晦语)之称的法琳就上疏表示反对 , 只是反对无效 。 时隔两年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 一时间朝野侧目 , 都替法琳这个老和尚捏了一把汗 。

自李唐王朝建立以来 , 佛道之争就没有消停过 。 虽然说所有的宗教都是服务于政治的 , 但佛道都想争得新政权对自己的支持 。 李世民的一道诏书 , 等于了捅了马蜂窝 , 新一轮佛道之争拉开大幕 。


贞观十三年发生了一桩诽谤案,揭露了李唐皇室精心掩盖的大秘密

贞观十三年发生了一桩诽谤案 , 揭露了李唐皇室精心掩盖的大秘密// //

不等有司登门 , 法琳就主动送上门来 , 身陷囹圄 。 很快 , 有关部门就查明:道士秦世英状告法琳事实清楚 , 证据确凿 , 原来 , 法琳在上疏中称李唐并非老子后裔 , 而是出自鲜卑拓跋达阇 , 与陇西之李(李广)无关 , 乃是阴山贵族的子孙 。

十一月十五日 , 李世民将法琳召至宫中 , 亲自审讯 。 李世民此举有意放法琳一马 , 不想因此事得罪了天下僧众 , 毕竟 , 李唐起兵是得到佛门弟子大力支持的 。 哪知道法琳和尚并不领情 , 他固执己见据理力争 , 坚持说李唐皇室是“北代李” , 而非“陇西李” , 同时还对李家修的老聃家系出言攻击 , 称李氏这样做等于是“以金易鍮石” , “以绢易缕褐” , 甚至是“如舍宝女与婢交通” , 愚不可及 。

法琳此举 , 已经彻底脱离了佛道之争的范畴 , 甚至开始质疑李唐皇室统治众多汉民族人口的正统性 。 就算是法琳引经据典说的再正确 , 但他却挑战了统治者的底线 , 政权统一稳定的时期 , 不论和尚、还是道士、儒生 , 所有宗教必须屈服于政权 , 为政权服务 。 法琳表现出的渊博知识与坚韧意志 , 虽然令李世民折服 , 但他仍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 , 打算将法琳处以极刑 。


贞观十三年发生了一桩诽谤案,揭露了李唐皇室精心掩盖的大秘密

贞观十三年发生了一桩诽谤案 , 揭露了李唐皇室精心掩盖的大秘密// //

不过他很快冷静下来 , 变得理智清醒起来 。 一个法琳死不足惜 , 可是杀了法琳听任道家一枝独大 , 也绝非社稷之福 , 于是他很快做出一个决定——既然法琳声称佛法广大 , 那么给法琳七天时间 , 在此期间法琳每天诵念观音之名 , 看看是不是会有奇迹发生 , 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会显神通救这个虔诚的信徒一命 。 法琳没有资格表示反对 , 只好屈从 。 很快七天过去了 , 当有关人员来验证奇迹时 , 法琳表示 , “只念陛下 , 未念观音” 。 原来 , 七天内法琳并没有念诵观音 , 他每天念诵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吾皇万岁万万岁!老和尚在七天内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 佛法无边的观世音菩萨 , 也得让李世民一头 , 改称观音 , 他一个老和尚如果不明白“秃头不斗势力”的道理 , 岂不是白活近七十年了?

最后 , 有好生之德的唐太宗恩赦了法琳 , 将他流放四川成都了事 。

李唐王朝统治者到底是不是胡人?这个问题说好回答也好回答 , 说它不好回答也不好回答 。 所以如此 , 因为它不是学术问题 , 而是个政治问题 。 一千多年前有不识时务的法琳 , 一千多年后说出真相的人仍是政治不成熟 。 小编虽是居士 , 但也不愿意每天在观音菩萨耳边聒噪“大慈大悲 , 救苦救难……” 。


贞观十三年发生了一桩诽谤案,揭露了李唐皇室精心掩盖的大秘密

贞观十三年发生了一桩诽谤案 , 揭露了李唐皇室精心掩盖的大秘密// //

李世民究竟是不是胡族呢?有史为据:李世民的祖母独孤氏、母亲窦氏、皇后长孙氏 , 单单从姓氏上就可以看得出 , 这几位女性都有着不同寻常汉人的血统 。 至于其祖上 , 则成功的洗白为陇西李氏 。 许多史家 ,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 也纷纷跳出来为李唐家族背书 , 认为他们百分百是如假包换的汉人 。

然而 , 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 , 完全可以找到许多耐人寻味的蛛丝马迹 。 吃瓜群众看了 , 自己分析判断好了 。

这里先上一张唐太宗李世民的肖像图:


贞观十三年发生了一桩诽谤案,揭露了李唐皇室精心掩盖的大秘密

贞观十三年发生了一桩诽谤案 , 揭露了李唐皇室精心掩盖的大秘密// //

据史料记载 , 太子李承乾喜欢说突厥语 , 与手下亲信着突厥服 , 喜欢睡毡帐 。 其实 , 这是一些人不仔细读书才做出如此惊诧语了——唐太宗李世民也会讲一口流利的突厥语!武德九年 , 李世民曾与突厥颉利可汗订立城下之盟 , 史书中明确记载——“与可汗隔水语 , 且责其负约 。 ”如果不是李世民精通突厥语 , 那么只能是颉利可汗心慕中原文化 , 操一口流利的汉语了 。

李世民的小舅子长孙无忌喜欢戴浑脱氈帽 , 被后世史学家讥为“近服妖也” 。 其实 , 就连唐太宗本人也喜欢与突厥近臣骑射游猎 , 倘若是汉族 , 李世民或者要在春天扶犁鞭牛 , 装出一副爱干农活的模样了 。

据《新唐书》记载 , 唐高宗曾经传旨“敕突厥酋长子子弟事东宫” 。 有太多理由相信 , 这些突厥酋长子弟来东宫 , 绝不是陪太子读书的 。 至于做什么 , 见仁见智好了 。


贞观十三年发生了一桩诽谤案,揭露了李唐皇室精心掩盖的大秘密

贞观十三年发生了一桩诽谤案 , 揭露了李唐皇室精心掩盖的大秘密// //

在宋太宗主持编撰的书法汇集《淳化阁帖》中 , 有一篇李世民亲笔教诲儿子李治的文章 , 其落款为“哥哥敕” 。 李世民是李治的兄长?这一发现令中外史学家抓狂不已 。 其实 , 这一切如果发生在突厥鲜卑这样的游牧民族身上 ,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 游牧民族并不十分注重汉人所讲的伦理辈份什么的 , “不择是非 , 至有结父为兄 , 托子为弟者 。 ”

或许正因为如此 , 李治纳武则天 , 李隆基纳杨玉环这样令人大跌眼镜的事 , 在游牧民族眼中本身就是见怪不怪的 。 又如 , 史料记载 , 北齐太原王亦称呼他的母亲为“姊姊” 。 对于李唐这些糊涂账 , 南宋大儒朱熹一针见血道:“唐源流出于夷狄 , 故闺门失礼之事 , 不以为异 。 ”

另据《太平广记》载 , 唐文宗在为儿子选妃时 , “朝臣家子女者悉被进名 , 士庶为之不安” 。 唐文宗得知消息 , 找来宰相询问究竟:“朕欲为太子 婚娶 , 本求汝郑门衣冠女子为新妇 , 闻在外朝臣 , 皆不愿共联作亲情 , 何也?朕是数百年衣冠 , 无何神尧打家罗诃去?”因遂罢其选 。


贞观十三年发生了一桩诽谤案,揭露了李唐皇室精心掩盖的大秘密

贞观十三年发生了一桩诽谤案 , 揭露了李唐皇室精心掩盖的大秘密// //

这一个记载意思很好理解 , 虽然李唐政权已经有二百年历史 , 但臣子们依然不愿意与皇室联姻 。 这一段前面部分都好理解 , 后面这句“无何神尧打家罗诃去”令所有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 小编敢说再牛皮的史家也不懂唐文宗这句话是什么 。 如果请来一个熟悉突厥鲜卑语言文字的专家来做解释 , 相信一切会真相大白的 。 这个小段子告诉我们 , 时隔二百年 , 李唐统治者仍没有忘本 , 仍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 , 至少口语是会说的 。

这个事情绝非孤例 , 当唐王朝勉强维持到唐昭宗时 , 朱全忠胁持着他离开长安 , 迁都洛阳 , 眼见大厦将倾、大势已去的唐昭宗于途中吟诗一首 , 其中二句道:“纥干山头冻杀雀 , 何不飞去生处乐?”所谓纥干是拓跋部的追随者当中一个古老部族的名字 , 而纥干山则位于拓跋旧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附近 , 那里既是拓跋部的龙兴之地 , 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兵家必争之地 。

唐昭宗的这两句诗 , 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 当李唐王朝行将就木之际 , 他的最后一任统治者最先想到的难道不是祖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