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郡双雄 马李二将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辅郡双雄 马李二将


辅郡双雄 马李二将

辅郡双雄 马李二将// //

郭坑篁卿村云英庙外景


辅郡双雄 马李二将

辅郡双雄 马李二将// //

云霄威惠庙辅胜将军李伯瑶神龛


辅郡双雄 马李二将

辅郡双雄 马李二将// //

云霄威惠庙辅顺将军马仁神龛


辅郡双雄 马李二将

辅郡双雄 马李二将// //

金山村九月半埔辅顺将军祭坛


辅郡双雄 马李二将

辅郡双雄 马李二将// //

金山村千家宫


辅郡双雄 马李二将

辅郡双雄 马李二将// //

金山马公村马公庙


辅郡双雄 马李二将

辅郡双雄 马李二将// //

新桥威惠庙楹联

唐总章二年(669年)至垂拱二年(686年)之间 , 陈政、陈元光父子前赴后继 , 筚路蓝缕 , 平乱开漳 , 陈元光文韬武略 , 膺任首任漳州刺史 。 建漳大业刚就 , 陈元光为国捐躯 , 受到官绅兵民广泛的怀念和景仰 , 被尊奉为开漳圣王 , 崇祀开漳圣王的庙宇遍布闽粤和台湾岛三地 。 不仅如此 , 在开漳建漳中功绩卓著的干将 , 也受到后人的膜拜 , 其中杰出者是马仁、李伯瑶 , 世称马李二将军 。 在民间 , 供奉马仁和李伯瑶的庙宇历史悠久 , 分布广泛 , 与开漳圣王庙宇组成庞大的开漳信仰文化系列庙宇 。

据清康熙《漳州府志》载:“至今漳人祀元光者 , 必以伯瑶及马仁配 , 或为专庙祀之 。 论曰:马仁、伯瑶 , 同为开漳名将 , 佐陈氏父子 , 宣力效忠 , 世祀于漳 , 《记》所谓以劳定国者与!元光疏荐部曲干略 , 首马仁 , 伯瑶次之 。 ”众多的开漳圣王系列庙宇中的设置和题联 , 都清清楚楚地印证了方志的记述 。

芗城新桥威惠庙正殿金柱楹联:“立庙二百馀年合之北东三圣庙 , 从军五十八姓配以马李二将军 。 ”厦门海沧林东(原属海澄县)威惠庙存有三通清碑 , 碑文首语皆是“我族威惠庙 , 祀唐开漳圣王暨马、李二将军 , 创自有宋” 。 云霄云陵威惠庙 , 主祀开漳圣王 , 左右配祀马仁、李伯瑶 , 左龛匾题“辅顺将军” , 楹联为“干略克胜司马职 , 威灵丕著右鹰扬”;右龛横匾题“辅胜将军” , 楹联是“竖柳为营操胜算 , 断鹅平洞扫妖氛” 。

辅顺将军马仁

马仁将军 , 唐总章二年 , 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平乱 , 当时入闽将士123名 , 府兵 3600人 。 将士分前锋、分营将、军谋祭酒、队正、火长五个梯次 , 马仁居分营将之首位 。 马仁领玉钤卫校尉之职 , 紧随在陈政、陈元光父子身旁 , 鞍前马后恪尽职守 。 建漳后 , 任漳州司马 。 景云二年(711年) , 蛮獠残馀蓝奉高率众偷袭唐军领地 , 马仁跟随陈元光轻骑疾驰岳山 , 奋勇拦敌 , 因援兵未至 , 陈元光、马仁双双阵亡 。 百姓 闻讯 , 如丧考妣 , 立庙祀之 。 宋绍兴年间 , 追封马仁为辅顺将军 , 祀奉马仁的庙宇 , 一般称辅顺将军庙或马公庙 , 其数量之多 , 分布之广 , 仅次于威惠庙 。

马仁随唐军入闽平乱 , 落籍漳州 , 后裔散居今华安、漳浦、东山等地 。 据《漳州府志》载:“岳山之役 , 马仁从元光并及于难 。 顾其子姓 , 多不可考 , 传纪缺焉 。 ”马仁功绩彪炳 , 其后裔情况记载缺失 , 令人抱憾 。 但仍可从族谱零星记录中搜寻到马仁后裔的蛛丝马迹 , 据诏安县四都镇马厝社《李氏族谱》记录:“马厝李氏族人之先祖 , 原是开漳圣王陈元光先锋将(应为分营将)马仁之裔孙 , 名马骅、马骝 , 开基四都马埔山 , 建有马家寨 。 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 , 帝昺南逃广东 , 路过诏安 , 马家寨马骧与宋皇室有姻亲关系 , 便聚集马家青壮 , 运粮万石 , 加入文天祥率领的抗元武装 , 队伍在广东海陆丰失利 , 马家子弟为宋朝尽忠殉国 。 马骧有一子名广楠 , 寄养在姑母家 , 为避元兵追杀 , 随姑父姓 , 改姓李氏 。 李广楠依然在马厝城重振家业 , 繁衍李氏子孙 , 后裔分布马城、外埕、四都、城楼四个村庄 。

马厝城的故事并非个例 , 龙海市榜山镇榜山村万松关下 , 有一自然村名下马社 , 原为马姓聚居地 , 现在下马社仍居住几户马姓人家 。 传说下马社毗邻的马崎村 , 地处柳营江畔 , 原是唐军马仁后裔屯居地 , 因此两地名字都冠以马字 。 方志记载也好 , 族谱记录也好 , 传说也好 , 无论如何 , 仅漳州一带 , 以马冠名的地名不少 , 且历史悠久 , 典故丰富 。 上述的地名如还不足令人信服曾是马仁将军后裔的聚居地的话 , 那么 , 南靖县金山镇马公村 , 则是不能不让人相信曾有马仁后裔聚居的历史事实 。

据南靖《璧溪吴氏宗谱》前言 , “六百多年前 , 璧溪原是一个多姓杂居的村庄 , 以陈氏、马氏为主 , 后来因兵荒马乱等诸多因素 , 其他姓氏居民纷纷逃荒外地 。 ”璧溪、虎峰两个自然村 , 均隶属于马公行政村 , 马公村内有马公庙 , 主祀马仁 。 虎峰村中有威惠庙 , 主祀陈元光 , 配祀马仁、李伯瑶 。 这些开漳圣王系列庙宇 , 都是原住民开创的 , 也就是说 , 马公村内有马公庙 , 虎峰村中有威惠庙 , 是陈氏和马氏族人建立的 。 这支陈氏族群 , 应为陈元光后裔;同样的 , 马氏族群 , 应是马仁后裔 , 将帅后裔毗邻而居 , 合情合理 。 后来的吴氏族人照旧供奉祭拜 , 并沿袭古老的习俗 。 每年岁末 , 虎峰村周边村庄信众 , 都要抬着本村的神像到虎峰威惠庙朝拜 , 虎峰村村老会在村口迎接 , 双方以甥舅之礼相待 。

无独有偶 , 与马公村毗邻的金山村 , 有一古庙名千家宫 , 供奉的主神正是辅顺将军马仁 , 每年九月半 , 千家宫举行盛大的九月半埔庆典 , 全金山镇方圆几十个村庄的信众陆续聚集到千家宫朝拜辅顺将军马仁 。

虎峰村有威惠庙、马公村有马公庙 , 金山村千家宫奉祀辅顺将军马仁 , 这一系列的现象绝非偶然 , 这和璧溪吴氏宗谱所言“陈、马为主”的原居民有必然的联系 。 也就是说 , 马仁的后裔 , 确实存在 , 散居在漳州各地 , 只是由于种种原因 , 从表面上看 , 没有明显的痕迹 , 但并不是消失得无影无踪 , 只要细心查证 , 还是有迹可循的 。

辅胜将军李伯瑶

李伯瑶 , 总章二年从陈政出镇泉潮间 , 为分营将 , 位居马仁之后 。 李伯瑶擅用计谋 , 当年唐军进入九龙江受阻 , 李伯瑶见形势不利 , 便沿江竖柳木为营 , 佯若不进攻 , 以骄兵之计 , 诱敌来犯 , 使其失去有利地形 , 再突击获胜 。 曾出奇兵凿断鹅头山 , 智取娘子洞 , 悉平盘陀岭一带三十六寨 , 在同时诸将所立战功中 , 伯瑶傲居第一 。 宋绍兴年间 , 李伯瑶受封辅胜将军 , 漳民立庙崇祀 。 在开漳圣王庙中 , 必定以李伯瑶、马仁作为配祀 。 诏安南诏镇北门边有李伯瑶祠 , 龙文郭坑镇篁卿村云英庙 , 供奉李伯瑶神祇 , 像这样李伯瑶的专庙 , 并不少见 。 还有众多的辅胜将军庙 。

李伯瑶传有十三个儿子 , 均以军功授团练使 , 分守八闽大地 , 其后裔遍布闽粤两省 , 并远播至台湾和海外 。 漳州本地聚居在云霄、诏 安、龙文、芗城、华安等地 。

马李二将护主魂

唐贞元二年(786年) , 时任漳州刺史为陈元光曾孙陈谟 , 漳州州治从漳浦迁龙溪桂林村(今芗城) 。 开漳各姓氏族群陆续迁入龙溪 , 环绕郡城聚居 。 之后 , 陈元光墓迁入郡城北郊浦南石鼓山 。 开漳部将的坟墓也随之迁入 , 并围绕陈元光墓而安置 。 以陈元光墓为中心 , 北边两岸分布李伯瑶墓、林孔著墓和许天正墓 , 南边则有辅顺将军庙和辅胜将军庙分别坐落在北溪两岸 , 守护着主帅陈元光墓 。 这两座庙是西洋村大庵 , 主祀辅顺将军马仁 , 与溪对岸的篁卿云英庙(李伯瑶专庙) , 一左一右 , 拱卫着陈元光墓 , 一如生前出阵 , 马李二将军在阵前开道 , 随时护卫主帅 。

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和感知的 , 仅是历史长河中残留下的星星点点的表象 , 尽管如此 , 从中不难想象 , 先贤这一系列的谋篇布局 , 宏篇巨制 , 是颇费一番苦心的 , 当年整体规模应超乎我们的想象 。 尽管这只是我们的主观揣测 , 但眼前的现状 , 这么机缘巧合 , 合乎情理 , 很难想象会是偶然形成或是巧合而成 。

马李二将军 , 奉命平乱 , 战功赫赫 。 开漳守漳 , 恪尽职守 , 鞠躬尽瘁 , 令人景仰 。 后人立庙 , 广泛崇拜 , 天经地义 。 马李两将军的专庙成为开漳圣王庙宇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 理所当然 。 开漳英灵由此得以长放光芒 , 开漳文化也因此历久弥新 。 (本文源自《闽南日报》 田丰 文/图)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0596-2595655)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