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清高偏执狂,又是官场老油条:欧阳修的为官之道
此人有点偏执狂
官场上谁没个仇人?欧阳修仇人着实不少 。
《宋史》中如此评价:“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 。 及执政 , 士大夫有所干请 , 辄面谕可否 , 虽台谏官论事 , 亦必以是非诘之 , 以是怨诽益众 。 ”又云:“天资刚劲 , 见义勇为 , 虽机阱在前 , 触发之不顾 。 ”
简直是拿得罪人当家常便饭 。 知子莫如母 , 母亲早就说过:“我家儿子性格刚硬 , 喜欢得罪人 , 总有一天会遇祸 , 老身我早就做好思想准备了 。 ”欧阳修的这位老娘 , 也是史上有名的贤媛良母 。 安贫乐道 , 于己于人 , 道德标准都极高 。 欧阳修能成为欧阳修 , 与她的教导大有关系 。
嘉佑二年 , 欧阳修作为贡举的主考官 , 把所有写流行“太学体”的举子全给刷了下去 , 一个都没让考中进士 。 何谓“太学体”?即当时流行的一种“险怪奇涩”文体 , 有话不好好说 , 非要别出心裁 , 晦涩难懂 。 代表人物就是刘几 。 刘几这一年也参加了考试 。
交来的试卷上 , 有一张写道:“天地轧 , 万物茁 , 圣人发 。 ”
试卷都是密封了姓名的 。 但欧阳修一见 , 便猜道:“这必是刘几 。 ”提笔在文后续道:“秀才剌 , 试官刷 。 ”秀才太荒谬 , 试官把你刷!又拿朱笔把卷子从头刷到尾 , 说“这个唤作红勒帛”—勒帛 , 腰带也 。 最后 , 还批上“大纰谬”三字 , 拿出去高悬示众 。
等结果出来 , 这位“天地轧”举子 , 果然就是刘几 。 刘几也是倒霉 , 因几行文字遭主考官如此羞辱 。
过了几年 , 欧阳修又当了殿试考官 。 一进场 , 就看到了卷土重来的刘几站在阶下 , 大怒:“除恶务本 , 今必痛斥轻薄子 , 以除文章之害!”
考试结束 , 欧阳修就在卷子里一阵翻 , 翻到一张 , 冷笑道:“我又把刘几逮到了!”大笔一挥 , 再次黜退之 。 放榜时发现 , 此人却是吴地来的萧稷 。 那刘几到哪去了呢?请看以下这段记载:
“是时试《尧舜性之赋》 , 有曰:‘故得静而延年 , 独高五帝之寿;动而有勇 , 形为四罪之诛 。 ’公大称赏 , 推为第一人 。 及唱名 , 乃刘辉 。 人有识之者 , 曰:‘此刘几也 , 易名矣 。 ’公愕然久之 。 ”
原来改名叫刘辉 , 还被欧阳修亲手点取了状元!
欧阳修与刘几有仇吗?没有 。 他就是厌恶“太学体”文风 , 以为专弄险怪 , 一无用处 , 选取不出真正的人才 。
既是清高偏执狂 , 又是官场老油条:欧阳修的为官之道// //
回到嘉佑二年 , 由欧阳修主考的这一榜上 , 星光闪耀 , 风云际会 。 仅后世所谓“唐宋八大家” , 榜上就来了三位:苏氏兄 弟与曾巩 。 此外有曾巩的哥哥曾布 , 加上吕惠卿、章惇 , 将来会跟着王安石变法的一批 。 然后是洛党:搞理学的程颢、张载、蒋之奇、朱光庭……做到副宰相职务以上就有七人 。 北宋中后期的政坛 , 基本上被这批青年进士包圆了 。
欧阳修说道:“用人不限资品 , 但择有才 。 ”才是选到了 , 而他自己 , 放榜后一出门 , 就被落榜的“太学体”举子围殴 , 要不是巡警来得快 , 就要把命送掉了 。 睡在家里 , 半夜有人往墙
里面扔纸团 , 捡起来一看 , 是篇《祭欧阳修文》 , 咒他早死呢 。
跟欧阳修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 , 这个人私底下很好相处 , 但涉及公事 , 便较真得令人生厌 。
他曾和宋朝的军用火药专家曾公亮做同事 。 议论公事 , 欧阳修急躁执拗 , 曾公亮则拘谨古板 , 两人谈不到一块去 , 经常会横眉立目争吵起来 , 状如斗鸡 。 另一位老友韩琦则总闷在旁边 , 等二人吵累了 , 再缓缓以一语分解之 , 每次都把话说到点子上去 , 说得欧阳修很服气 。
后来君臣聊天 , 宋英宗夸欧阳修是真性情 , 韩琦想了想 , 直率地说:“真是真 , 就是有点儿偏执 。 ”
既是清高偏执狂 , 又是官场老油条:欧阳修的为官之道// //
这个偏执病到死也未改 。 六十一岁时 , 被委以统辖京东路八郡一州的重任 , 他拖着病体 , 干得井井有条 , 顺带手把学生王安石正在热烈进行中的青苗法从本州给废除了——嫌“扰民” 。 王安石跟神宗皇帝抱怨:这老先生真狠呀 , 这变法的事 , 他走到哪里给败坏到哪里 。 朝廷把欧阳修训了一顿 , 也没怎么着 , 倒是欧阳修身体不支 , 心情不好 , 索性甩手不干了 。
把狄青赶出京城?
仅有刚硬和执拗是不够的 。 在政坛上 , 作为元老重臣 , 他也有他的圆通与策略 。 尤其面对欣赏的人才 , 他是想尽办法提携 , 并在危难来时回护保全 。 比如对改变了险怪文风之后的刘几 , 比如 , 对“庆历新政”中的范、韩诸人 。 再比如 , 对名将狄青 。
狄青是经欧阳修一纸上书 , 被夺去军权 , 剥夺枢密院使之位 , 出知陈州 , 并在陈州抑郁而亡的 。 表面上看 , 是欧阳修遵循重文抑武的国策 , 贬斥了狄青 , 其实不然 。
狄青军功赫赫 , 震动朝野 , 成为大宋万民心目中的传奇偶像 , 每一出门 , 京城百姓夹道欢呼 , 堵塞交通 。 复以一武将之身 , 入主国家军事最高机构——枢密院 。 仁宗皇帝身体很差 , 至和、嘉祐年间得“中风”之疾几度昏迷不能视朝 , 立皇嗣问题悬而未决 , 正是王朝政局潜流暗涌 , 动荡不安之际 , 于是流言纷起 , 都传狄青有不臣之心 , 说他曾故意身着黄袍 , 说他家里狗头长角 , 夜生怪光 , 甚至水灾也是应他而起的天变……实际情况呢?若说此时有能力夺赵家天下的 , 也确实是狄青 。
狄青自恃忠心和军功 , 不思急流勇退 。 长此以往 , 必招致大祸 , 反与不反 , 都会身败名裂 。 欧阳修遂上《论狄青札子》 , 力辩狄青之忠诚 , 又故意贬低狄青的能力 , 说虽然勇武 , 却不及古代名将之一二 , 只是稀里糊涂不知进退的一介武夫罢了 。 然后劝皇帝 , 如果真想保全狄青 , 应立即将其外放 , 赶出京城 , 以平息物议 。
宋仁宗是很喜欢狄青的 , 拿到折子还在留恋不舍 , 叹息道:“他是忠臣 。 ”与狄青同任枢密使的文彦博正色回答:“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当年赵太祖黄袍加身 , 夺取周世宗江山 。 此话一出 , 英宗终于做出了决定 。
文彦博文人带兵 , 对抵抗西夏入侵做出过贡献 。 他也认为狄青“忠肃” , 无谋逆之心 。 但仍然坚决要将狄青赶出政治中心 。 退朝后 , 文彦博对仍摸不清状况的狄青说:“无他 , 朝廷疑耳 。 ”这句话说得无情 , 其实是很知心的 。
既是清高偏执狂 , 又是官场老油条:欧阳修的为官之道// //
武将本人可能并不跋扈 , 但一旦势力坐大 , 自会形成问鼎天下的态势 。 这时候 , 自有那不甘心的下属 , 野心勃勃的谋士 , 骄横得意的妻儿 , 会裹挟着他 , 做出未可知的事 。 北宋历晚唐五代纷乱而来 , 这宋祚本来也就是武将坐大 , 不光彩地从孤儿寡母手中夺来的 。 所以有太祖皇帝的“杯酒释兵权” , 为基本国策 。
历代名将毁于“不知进退”四字的 , 不知多少 。 韩信、周亚夫、岳飞……这是帝国王朝的运行规律 , 狄青的委屈 , 不能简单地以“重文抑武”或“文武不相能”来解答 。
重文抑武 ,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 利于维护王朝稳定 , 发展经济建设 。 而“文武相能” , 从根本上就是个伪命题 。 作为高高在上 , 孤家寡人的帝国君主 , 最怕的就是文武相能 , 臣子们一条心 , 事情都办妥了 , 那么把皇上放在哪里!没有矛盾 , 皇帝也必须在朝臣们中间制造矛盾 , 使各派斗争以互相牵制 , 不至于权力失衡 , 不至于出现权臣、悍将或外戚 , 威胁到君主的绝对权威 。
欧阳修与文彦博都太清楚这一点了 , 所以他们出的主意 , 让包括皇帝在内的各方势力 , 都能体面地下台 , 将一场权力之争的风暴消弭于无形 。 可惜狄青不明白 , 虽然被给予了宰相的待遇再外放 , 还是愤愤不平 , 终于气死了 。
王这么 , 原名王芳芳 , 七十年代人 。 考据癖 , 对宋朝历史文化颇有研究 , 有独特深入的见解与认识 。 行文辛辣而幽默 , 文采斐然 , 尤其对细节的精准分析颇为难得 , 获得大量读者喜爱 。
曾出版文化随笔《大好河山可骑驴》、《簪花的少年郎》、《万物皆有伤心处》等 。
- “三个努力建成”既是战略指引,也是历史画卷!
- 生于乱世,却能保卫自己国家的边疆,张既是如何做到的
- 低调的导弹专家贺麓成:既是毛主席亲侄子,又是贺子珍外甥
- 既是隋室贵臣,又是唐朝蒋国公的屈突通
- 《红楼梦》中自命清高的尼姑,竟也深爱着宝玉,无奈结局让人心酸
- 既是伤心之地,又是成名之地,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被贬潮州却封神
- 路易十六的悲剧既是命运使然,又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 既是帝王妻,也是一代将军,死后墓中发现特殊器物,令人无法接受
- 王承书:她既是美国的“吴健雄”,也是中国的“邓稼先”
- 她聪慧美丽,既是皇后也是太后,一生摄政10年,却立了3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