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挖出数枚竹简,专家仔细研究后,感叹:难怪诸葛亮非要杀马谡

马谡是诸葛亮非常认可的一位文武兼备的人才 , “好论军计” , 深得诸葛亮的喜欢 , 即使刘皇叔去世前告诫诸葛亮不可重用此人 , 而诸葛亮却没有听话 , 反倒更加的器重马谡 。


青海挖出数枚竹简,专家仔细研究后,感叹:难怪诸葛亮非要杀马谡

青海挖出数枚竹简 , 专家仔细研究后 , 感叹:难怪诸葛亮非要杀马谡// //

《三国志》记载: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 , 不可大用 , 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 , 以谡为参军 , 每引见谈论 , 自昼达夜 。

只是马谡不争气 , 正如刘皇叔所说的难当重任 , 街亭由于他的自大与自负 , 过于狂妄而目中无人 , 最后导致街亭失守 , 整个北伐出师不利 , 被迫撤军回到蜀地 。 之后上演了“挥泪斩马谡”的桥段 。


青海挖出数枚竹简,专家仔细研究后,感叹:难怪诸葛亮非要杀马谡

青海挖出数枚竹简 , 专家仔细研究后 , 感叹:难怪诸葛亮非要杀马谡// //

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 , 很多人都认为对马谡的处罚太严 , 在人才凋零时期应该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 。 但随着青海挖出数枚竹简 , 经过专家的仔细研究后才知道 ,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马谡的真正原因 。


青海挖出数枚竹简,专家仔细研究后,感叹:难怪诸葛亮非要杀马谡

青海挖出数枚竹简 , 专家仔细研究后 , 感叹:难怪诸葛亮非要杀马谡// //

这批竹简出土于西汉晚期的墓葬之中 , 上面的内容包括了汉朝时期当时所实施的军法 。 其中记载了两条非常重要的内容 , 只要触犯其中一条便是死罪难逃 。

第一条:违抗将令律 。 意思就是说 , 在行军打仗过程中 , 如果不听从指挥则按律当诛 , “军令如山”便是这个道理 。


青海挖出数枚竹简,专家仔细研究后,感叹:难怪诸葛亮非要杀马谡

青海挖出数枚竹简 , 专家仔细研究后 , 感叹:难怪诸葛亮非要杀马谡// //

而反观马谡当时正是触犯了这个“军法” , 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安排 , 自以为是的改变军令 , 最后导致整个北伐曹魏的失败 , 只这一条便可要他死罪 。

第二条:擅自退却律 。 意思是在打仗的时候不能擅自退兵 , 更不能逃跑 , 这样会影响军队的军心与士气 , 更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

我们在《三国演义》中所看到的是马谡知道自己罪责难逃 , 自缚于诸葛亮面前 , 打了一番动情牌 , 而被诸葛亮斩杀 。 但在真实的历史当中马谡并不是自缚上门 , 而是潜逃在外 , 诸葛亮费了一番功夫才把他抓回来的 。


青海挖出数枚竹简,专家仔细研究后,感叹:难怪诸葛亮非要杀马谡

青海挖出数枚竹简 , 专家仔细研究后 , 感叹:难怪诸葛亮非要杀马谡// //

《三国志》记载“谡逃亡 , 朗知情不举 , 亮恨之 , 免官还成都” 。 意思就是街亭之战后 , 马谡并未投案自首 , 而是畏罪潜逃 , 向朗知情不报 , 被诸葛亮免去官职 。 由此可以看出 , 马谡不但违抗军令 , 更是“擅自退却”潜逃在外 , 单凭这一条他也是死罪难逃 。

综合以上两点 , 马谡怎样都是难逃一死的 , 并且诸葛亮本身就治军严明 , 马谡同时触犯了两条致死的军法 , 所以 , 诸葛亮再想饶他一命也是不可能了 , 最后只能“挥泪斩马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