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女的“太阳帽”
羃
透额罗
赵柒斤
暑天来临 , 看到大街小巷美女们纷纷撑起遮阳伞、戴上太阳帽 , 便想起南梁文学家吴均的《和萧洗马子显古意诗》(其四):“妾家横塘北 , 发艳小长干 。 花钗玉腕转 , 珠绳金络丸 。 羃 悬青凤 , 逶迤摇白团 。 谁堪久见此 , 含恨不相看 。 ”诗中的“羃 ” , 就是我国公元三至八世纪流行的出行帽饰 。
“羃(古同"幂") ”的本意泛指一切覆盖下垂的东西 , 如马车上悬挂的帷帐、植物垂下的枝蔓等 。 而女子戴在头上用以遮蔽面容的布帛 , 因垂于脸周 , 故称为“羃 ” , 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晋代 。 训诂学著作《小尔雅·广服》谓:“大巾 , 谓之幂” 。 也就是说 , “幂”就是古人覆盖在头上的一块大布巾 。 传说“羃 ”作为一种面衣 , 最早是西北骑马的少数民族男女为遮蔽风沙侵害而制 , 一般为黑色遮面布帛 。 南北朝各民族大融合之际 , 随丝绸之路上往来西域客商及北方少数民族频频南下、入主中原 , 羃 也随之传入中原 。 《旧唐书·李密传》曰:“乃简骁勇数十人 , 著妇人衣 , 戴羃 , 藏刀裙下 , 诈为妻妾 , 自率之入桃林县舍 。 ”说的是隋末瓦岗寨首领李密巧妙“换装”逃脱唐高祖李渊派人追杀的故事 , 说明隋朝女子戴羃 已很普遍 。 《旧唐书·舆服志》接着说:“贞观之时 , 宫人骑马者 , 多著羃 。 ”
随着唐王朝根基逐渐巩固 , 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繁荣 , 受胡汉文化交融的影响 , 唐朝女子服饰审美观更趋开放 , 展示美丽便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 , 遮住漂亮容颜的羃 自然日薄西山 。 唐高宗永徽年间(650年—655年) , 唐朝美女纷纷弃戴羃 , 一种更短且轻便的“太阳帽”——帷帽成为美女们外出的标配 。 《旧唐书·舆服志》谓:“永徽之后 , 皆用帷帽 , 拖裙到颈 , 渐为浅露 。 ”
帷帽又称“席帽” , 是一种高圆顶宽檐的笠帽 , 因帽檐周围垂挂一圈“帷”状的纱网而得名 。 唐代山水画家李思训的传世名画《明皇幸蜀图》及陕西礼泉县昭陵发掘的燕德妃墓出土的《捧帷帽侍女图》壁画 , 均可清晰目睹帷帽样式:上部用细竹篾编织的宽沿笠帽 , 下部帽裙如蚕丝般细长柔软 , 长度可覆盖上身 。 史料记载 , 有的为防雨还会在表面刷一层桐油 , 然后以黑色纱网围绕帽檐一圈 。 考究的帷帽还会在帽裙上加饰珠翠 , 显得高档华贵 。
虽然唐高宗李治以“过为轻率 , 深失礼容”为由 , 两次下令禁止爱美女性佩戴帷帽 , 然而当时妇女相互效仿穿戴帷帽 , 已形成一股潮流和风尚 , 非禁令所能限制 。 因为帷帽不仅能彰显女性“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之美 , 而且其实用功能远比羃 强大 , 宽大的帽檐可遮阳、挡尘、避雨 , 下垂的网纱不会遮挡视线 , 同时透气舒适、装卸方便 。 更重要的是这种“太阳帽”可以把脸浅露出来 , 不会遮挡女性精美妆容和华丽衣饰 , 给人若隐若现感觉 , 满足了女性爱美之心 。 到武则天时代 , 帷帽更加流行 。 《旧唐书·舆服志》曰:“则天之后 , 帷帽大行 , 羃 渐息 。 中宗即位 , 宫禁宽弛 , 公私妇人 , 无复羃 之制 。 ”相传 , 艺术皇帝李隆基曾下令宫女以一种纱网贴于额头用以罩发 , 是用一种产于唐代常州的丝织品制成的装饰 , 名曰“透额罗” 。 这种新型“太阳帽”经皇帝大力推广 , 一问世便名噪一时 , 都市年轻女子纷纷效仿 。 唐诗人元稹《赠刘采春》为此点赞:“新妆巧样画双蛾 , 满裹常州透额罗 。 ”也就是说 , 唐开元、天宝后 , 羃 、帷帽相继废除 。
宋明以后 , 理学兴起 , 儒学标榜女子必须遵守三纲五常 , 行为恪守儒家道德伦理 , 妇女出门戴面衣习俗“死灰复燃” 。 北宋著名的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明代文献学家王圻编撰的《三才图会·衣服图会》等传世图像资料中 , 人们再次看到帷帽的影子 。 从羃 到帷帽再到透额罗 , 古代女性头饰品的演变 , 何尝不是古代女子大胆追求外在美的一个缩影 。
作者:赵柒斤
- 古代最有钱的县城大街,位于山西,现为世界遗产!
- 美国陆军首位女上将,参加过海湾战争,一生钟情于伞降事业
- 盘点古代十大剧毒,看看你身边有吗?
- 陈寅恪很赞美漂亮女子的语录,更打击了现代很多人,发人深省!
- 古代墓地风水十不向秘诀,墓地最佳风水坐向及朝向的吉凶
- 《偃师造人》中国古代第一部科幻小说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魏晋著名富豪石崇,杀美人不眨眼,为什么独宠绿珠?
- 美髯公朱仝:对国家忠心却无奈被迫上梁山的好汉
- 古代没有狂犬病疫苗,被狗咬了怎么办?历史说人类终将战胜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