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民众聚义:抗击英吉利侵略者

虽然晚清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 , 但当时的民众的内心还是火热的 。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从古以来 ,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 有拼命硬敢的人 , 有为民请命的人 , 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 ,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

民族脊梁是指无论当代人或是后世传承者看到 , 想到 , 都会感到热血沸腾的历史记忆 。 无论跨越多久时间其记忆 , 都能深深的鼓舞其奋发向上的一种强烈的精神力量!


三元里民众聚义:抗击英吉利侵略者

三元里民众聚义:抗击英吉利侵略者// //

虽然晚清时期这段历史 , 从时间跨度上看距离当代并不遥远 , 但由于其历史阶段 , 清政府大部分情况下只知忍辱 , 却不知忍辱负重 , 导致那段整个国家备受列强欺辱 。 但在今天追忆“三元里民众聚义:抗击英吉利侵略者”仍然有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可以鼓舞传承者内心的“民族脊梁” 。

三元里抗击侵略者的斗争 , 是人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武装抗英斗争 。 当时的英吉利强盗凭借着坚船利炮和清军最高指挥的无能打败清军后 , 围困广州城迫使无能的清军总指挥奕山签订丧权辱国的《广州和约》后 , 骄横无理的英国强盗签订合约之后退走的过程中 。 其部分军队趁机在途中劫掠附近村庄 , 当地民众不堪受辱 , 奋起反抗打死打伤数名英吉利强盗后 。

当地群众为抵抗英吉利军队随之而来的报复 , 由爱国绅士何玉成出面 , 在三元古庙召集周围103个乡村民 , 共同应对侵略者的反扑 。


三元里民众聚义:抗击英吉利侵略者

三元里民众聚义:抗击英吉利侵略者// //

义军约定以三星旗为号 , 旗进人进 , 旗退人退 , 舍身忘死 。

次日 , 英吉利强盗亲自带队报复 , 民众采取诱敌之策 , 且战且退 , 诱敌至牛栏岗丘陵地区 , 义军发起攻击 , 正战乱不休之时 , 老天有眼下起大雨使英吉利的枪失效 , 义军趁此良机 , 带着大刀、长矛、锄头、铁锹与其大战 。 在战斗中英吉利强盗指挥官毕霞因紧张恐惧 , 竟被吓死 。 英吉利强盗见事不妙开始溃退 , 义军趁其溃退的时机 , 把许多慌不择路的英吉利强盗被杀死在稻田里做肥料 。 但由于在英吉利强盗派兵解救被困着 , 其溃逃至其占领的四方炮台 。


三元里民众聚义:抗击英吉利侵略者

三元里民众聚义:抗击英吉利侵略者// //

在其溃逃至四方炮台后 , 各地群众皆闻讯而至 , 相约饿死英国强盗与炮台内 。 英吉利强盗见事情不妙 , 遂开始向清政府施压 , 要毁约攻城 。 奕山出于对英吉利强盗的畏惧 , 安抚强盗 , 劝退百姓 。

强盗撤出时发出告示恐吓百姓 , 百姓当即发出《申喻英夷告示》 , 警告英军 , 若敢来犯 , 定杀尽尔等猪狗……


三元里民众聚义:抗击英吉利侵略者

三元里民众聚义:抗击英吉利侵略者// //

此次反抗 , 最大的意义在于并不在杀死多少强盗 , 而是其在清政府软弱无能的时候 , 站出来展示我中华人民的血性与不畏强暴和敢于抗争的舍身忘死民族精神 。 其精神意义才是这场反抗留给后人的瑰宝 , 故事将最为“民族记忆”一直传承并鼓舞着后来者 。


三元里民众聚义:抗击英吉利侵略者

三元里民众聚义:抗击英吉利侵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