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空调,18世纪江南人如何消暑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没有空调 , 18世纪江南人如何消暑

盛夏来临 , 在没有空调和电风扇的古代 , 江南地区的先民们是如何度过夏天的?一本《太平欢乐图》为我们展现了他们的智慧 , 7月27日 ,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王振忠做客东方学习读书会 , 以《太平欢乐图》为引 , 与读者分享了一幅幅18世纪江南的日常生活图景 。


没有空调,18世纪江南人如何消暑

没有空调 , 18世纪江南人如何消暑// //

王振忠做客东方学习读书会 什么是《太平欢乐图》?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 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时 , 浙江画家方薰将《太平欢乐图》画册 , 通过曾任刑部主事的金德舆奉献给皇帝 , 受到乾隆的嘉奖 。 金德舆是浙江桐乡人 , 是位著名的藏书家 。 据说 , 方薰原创的《太平欢乐图》画册 , 进呈内廷后 , 曾留了一套副本在金德舆家里 。 由于这套画册得到乾隆皇帝的嘉奖 , 名扬天下 , 所以金德舆保存的《太平欢乐图》副本 , 也被世人所重视 , 周围的朋友争相借阅 。 这个副本 , 在嘉庆十二年(1807年) , 被嘉兴的一位古玩鉴藏家陈铣获得 。 后来 , 嘉兴画家董棨根据这部副本 , 临摹了一册《太平欢乐图》 。


没有空调,18世纪江南人如何消暑

没有空调 , 18世纪江南人如何消暑// //

《太平欢乐图》

王振忠介绍:“《太平欢乐图》就是在民间日常节庆中的《合家欢乐图》的启发下 , 将《欢乐图》从‘合家’推广到‘天下’ , 试图营造出一种举国同庆的气氛 。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 , 只有当社会达到一定富裕程度时 , 人们才会想到利用民俗的力量来规范社会 。 由此 , 《太平欢乐图》引经据典 , 证以盛清时代杭嘉湖各地的现状 , 生动地反映了人们的劳作和生活 , 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翔实的日常生活图景 。 ”

作为一部流传了200多年的宝贵风俗画卷 , 《太平欢乐图》记录了江南特别是杭嘉湖地区的民俗、饮食、特产、百工技艺等 , 可以说包罗万千:弹棉花、箍桶、修鞋、刻图章、捏泥人;杭州龙井茶、浙江四季之笋、西湖莼菜、水芹;湖州毛笔、新安墨昌化石、青田石、太平纸鸢(风筝);吹箫卖餳;卖雏鸡雏鸭、卖糖粥、卖蚕桑……

节日是烘托民众生活气氛的重要机会 , 《太平欢乐图》中自然少不了有关岁时的画面 。 如祭灶、写春联、除夕烧瑞炭、元宵灯市、端午节习俗等 。 在岁时节日中 , 特别的饮食是节庆的重要内容 。 如祭灶时人们要吃麦芽糖 , 元宵时要吃元宵圆子 , 端午节要吃粽子 , 八月中秋要吃月饼 , 重阳节要吃栗糕 , 等等 。

盛夏消暑有妙招

古代没有空调 , 为了避暑先民们各有方法 。 当天气渐渐热了 , 床上该换草席了 , 这些草席通常是由绍兴人所织 。 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不仅晃眼 , 而且也会使室内的气温升高 , 所以窗帘必不可少 。 当时 , 这种窗帘是用竹子编成的 。


没有空调,18世纪江南人如何消暑

没有空调 , 18世纪江南人如何消暑// //

草席、竹编窗帘不可少此后 , 梅雨季节接踵而至 , 出门必须要一把纸伞 。 同时 , 闷热的天气让人实在受不了 , 所以各种夏令用品纷纷登场 。 不仅是用的 , 如折叠扇、油纸扇、鹅毛扇、凉鞋等 , 还有吃的夏令消暑饮品——酸梅汁 , 以及西瓜等各种各样的水果 。 关于夏令水果 , 《太平欢乐图》中列举了西瓜、杨梅、槜李和莲藕等 , 有些水果还制成各种酱 , 并调制成夏令饮品 , 如夏天卖的酸梅汁 , 就是由梅酱调制而成 。


没有空调,18世纪江南人如何消暑

没有空调 , 18世纪江南人如何消暑// //

鹅毛扇、油纸扇、草鞋杭嘉湖一带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 , 当时的人们还非常注重家居装饰 , 在住宅中 , 盆景的运用是普遍现象 , 在家里面是营造出一种水边篱下的情调 。

夏天是萤火虫出没的季节 , 浙江人用绛纱 , 也就是深红色的纱布 , 做成像灯一样的小笼 , 里面放一些萤火虫 , 称为萤灯 , 供小孩子玩耍 。


没有空调,18世纪江南人如何消暑

没有空调 , 18世纪江南人如何消暑// //

盛夏江南瓜果多由于天气热了 , 人们可以下水作业 , 于是就有人下河取灰土 , 据说将这些灰土放在炉中烧 , 可以得到一些银硃(银硃是指一种鲜红色的颜料 , 也就是红色硫化汞) , 这种营生就叫做淘沙 。


没有空调,18世纪江南人如何消暑

没有空调 , 18世纪江南人如何消暑// //

萤灯、淘沙也是盛夏消遣“《太平欢乐图》之后 , 描述民间三百六十行的图书还有不少 , 在海外的一些学术机构 , 比如哈佛燕京图书馆、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大英博物馆里面也都有保存 。 但《太平欢乐图》里面 , 一百幅图反映的都是在统治者眼中从事正当职业的百姓之安居乐业 。 一些不体面、不上台面的职业如换屎精、赌尿娘、卖老鼠药、设鬼做法事等 , 绝不见于《太平欢乐图》 , 难怪这本图册会让虚荣的乾隆皇帝龙颜大悦 。 皇帝看了这个 , 觉得老百姓好像过得很幸福 , ”王振忠说 , 尽管有粉饰太平的成分 , 但从中也可在很大程度上窥见十八世纪民间的日常生活图景 , 这也是后人研究这段历史和文化社会一个重要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