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一笔低调投资,历时百年不惜血本,换来一统天下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历时百年不惜血本,换来一统天下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 , 历时百年不惜血本 , 换来一统天下// //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郭林林

一、奇迹背后的“大招”

战国时代秦国的崛起 , 常被归功于商鞅变法 。

但即使如此 , 对照秦国的崛起速度 , 这事儿 , 依然常叫后人连呼不可思议:商鞅变法前 , 秦国的国力远远落后中原列强 。 商鞅变法起 , 秦国虽说突飞猛进 , 但一度也是与齐楚同等水平 。 但几乎又是短短数年时间 , 秦国竟然又迅速实现了反超 , 其综合国力远远凌驾在中原列国之上 , 成了战国列强里“独大”的一家 。 这才“倒逼”着中原列国不停“合纵” , 合力阻挡强秦的东进 。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历时百年不惜血本,换来一统天下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 , 历时百年不惜血本 , 换来一统天下// //

而且在整个战国后半段 , 最让中原列国恐惧的 , 不仅是秦国军队的凶悍战斗力 , 还有秦国恐怖的战争动员能力 。 诸如秦赵大战和秦楚大战等决定性战役上 , 秦国都与对手历经了炼狱般的消耗者 , 在对手已经精疲力尽 , 国家储备已然弹尽粮绝时 , 秦国却依然有雄厚的实力 , 向对手发起致命一击 。 强秦“奋六世之余烈”的统一进程里 , 这“拖得起”的本事 , 多次起了关键作用 。

那么问题来了 , 秦国 , 为何会崛起得这么快?又为什么会有如此雄厚的战争底气?

因为 , 就在战国中后期 , 秦国“连横”“远交近攻”的风光里 , 金戈铁马的杀伐背后 , 有一块特殊的地区 , 为强秦战车的隆隆开进 , 默默提供着助力:巴蜀大地 。

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 , 秦国扩张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 就是秦惠王时代占领巴蜀地图 。 看看地图就知道 , 得到了巴蜀 , 不但意味着获得了一个坚实的大后方 , 更拿到了东进的跳板 。 秦国更可以凭借巴蜀的水路 , 水陆并进对强敌楚国发起打击 , 将这个国土庞大的老对手一口气打废 。 仅以军事角度看 , 这就是个满盘皆活的妙笔 。 为秦国拿下巴蜀的司马错 , 也就此一战成名 , 成为公认的战国名将 。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历时百年不惜血本,换来一统天下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 , 历时百年不惜血本 , 换来一统天下// //

但很多人忽略的事实是 , 仅仅占领巴蜀 , 并不足以支撑秦国的这一系列行动 。

虽然后人说起巴蜀 , 常冠以“天府之国”的美誉 。 但放在当时 , 巴蜀大地还远远没有被开发 。 不但经济十分落后 , 动乱也此起彼伏 。 以《华阳国志》等史料记载 , 虽然秦国在公元前314年 , 就在巴蜀地区设立郡县 , 但当地的战乱 , 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85年 。 这个未来的“天府之国” , 却是当时强秦的不安定因素 。

甚至 , 以当时巴蜀地区的穷困条件来说 , 如果秦国忽略对这个地区的治理 , 它非但不会成为跳板 , 甚至很有可能成为秦国几代人的困扰 。 但在这件事上 , 秦国的历代统治者 , 都是很有眼光 。

于是 , 也就是从平定巴蜀开始 , 秦国用了近百年的时间 , 做了一件低调且不惜血本的大事 , 亦是助秦国缔造强国奇迹的重要“大招”:经营巴蜀 。

二、历时百年的“投资”

经营一块新获得的土地 , 看似是一件平常的事情 , 但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 , 显然是个需要下决心的事情 。

因为当时的秦国 , 正是连年用兵的时候 。 与魏楚等“邻居”的战争 , 几乎隔几年就来一场 。 钱粮的花费十分频繁 , 同时又要担起经营巴蜀的花费?秦国真这么做了 。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历时百年不惜血本,换来一统天下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 , 历时百年不惜血本 , 换来一统天下// //

首先一个秦国从此坚持几代人的举措 , 就是移民 。

当秦国刚刚平定巴蜀的几年里 , 巴蜀地区的秦民还十分稀少 , 主要都是各处的部落 。 虽说农业和纺织业都有发展 , 但水平却也十分有限 。 于是 , 在稳定了当地统治后 , 秦国随即开始移民 。

从公元前314年起 , 秦国大规模的移民就展开了 , 在这一年 , 秦国向巴蜀地区迁移了五万秦民 , 四年后又“移秦民万家” 。 从此以后 , 这种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 持续了秦国六代人 。 巴蜀地区的人口结构渐渐改名 , 秦民 , 成为了当地的主要住民 。

这种迁移 , 绝不仅是史料上的数字那样简单 。 迁移每一个人 , 都意味着要安置住宿点 , 要划拨土地和住处 。 无论人力物力 , 都是巨大的成本 。 甚至稍有不慎 , 迁民就会变成动乱 。 而在两千多年前 , 凭着高效的管理与坚决的手段 , 秦国完成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动作 。

移民的成果 , 也是立竿见影 。 大批的移民 , 带去了秦地先进的生产技术 , 依托巴蜀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 , 当地经济开始飞速发展 。 成都江州(重庆)等城池拔地而起 , 成为西南著名的大城市 。 盐铁等城市手工业 , 也成了巴蜀的支柱产业 。 随着秦国大军的东征西讨 , 大批的六国俘虏 , 也源源不断进入巴蜀地区 。 每一批的移民 , 都成了巴蜀经济的助力 。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历时百年不惜血本,换来一统天下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 , 历时百年不惜血本 , 换来一统天下// //

几百年后奋笔疾书《史记》的司马迁 , 也因此写下一句著名感慨:蜀即属秦 , 秦以益强——巴蜀 , 就是强秦的“发动机” 。

与其说 , 是巴蜀助推了秦国的强大 , 不如说 , 是秦国领先于列国的眼光和资源整合能力 , 为自己打造了“增长点” 。

但对于秦国隆隆东进的大业来说 , 一个仅仅经济繁荣的巴蜀 , 显然还不够 。

三、超越历史的遗产

巴蜀的经济条件 , 公认得天独厚 。 但在战国年间 , 拥有肥沃良田的巴蜀 , 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 也要直面水灾的困扰 。

巴蜀的水患 , 在战国相当长的时间里 , 都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巴蜀本身就是山川包围的地形 , 偏偏又降雨量极大 , 汹涌的洪水 , 也就成了当地百姓的灾难 。 所以 , 当秦国名臣李冰担任蜀郡守后 , 一个空前的工程也应运而生:都江堰 。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历时百年不惜血本,换来一统天下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 , 历时百年不惜血本 , 换来一统天下// //

都江堰的独家设计思路和重大意义 , 很多历史文章都已有清晰描述 。 但放在当时 , 都江堰不但意味着要攻克技术难题 , 更意味着巨大的建设成本:它需要在玉垒山下开凿离堆 , 然后作分水堤 , 继而灌溉良田 。 每一步简单几个字 , 都是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 。 其整个工程量 , 远远超过之前战国各大水利工程 。 如此高风险高难度的项目 , 强秦 , 毅然扛起来了 。

这正是这个拔地而起的工程 , 彻底解决了困扰巴蜀千百年的水患问题 , 更成了强秦发展的一个重要动脉:蜀地的农业产量不但飙升 , 水运业也火热发展起来 。 整个巴蜀大地的水路航运 , 就此全线贯通 。 对于此时正东进的强秦来说 , 这才是强心针 。

而在秦国东进的战场上 , 诸如长平之战等惨烈鏖战里 , 正是巴蜀大地在关键时刻 , 以其强大运输与充足物力 , 把大量物资送上前线 , 才让煎熬里的秦军获得大补血 , 一次次打出关键一击 。 雄厚的巴蜀 , 就是强秦的底气 。

到秦王嬴政时期 , 巴蜀经过近百年的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 , 更加的繁荣稳定 , 已经当之无愧成为秦国的战略大后方 , 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 丰富的物产资源 , 大量的人力资源 , 有力地支持秦王朝的统一大业 。 当其他国家在连年征战中苦不堪言疲不应战时 , 秦国在巴蜀的滋润下得以生息维存 。 巴蜀的粮食、蜀锦、井盐、兵器等等物资源源不断地为秦军征战输送供给 , 秦王扫六合的铁骑也因巴蜀做后盾才安心大步前进 。 纵观历史 , 巴蜀之地 , 为后面秦王统一天下做出的贡献 , 真是不可磨灭!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历时百年不惜血本,换来一统天下

秦国一笔低调投资 , 历时百年不惜血本 , 换来一统天下// //

在看待王朝争霸的历史时 , 许多后人津津乐道的 , 都是战略要地的获得和地理条件的优劣 。 但秦国经营巴蜀的近百年 , 却留给后世另一个硬道理:先天的条件或许有优劣 , 卓越的发展眼光与坚持到底的执行 , 永远是决胜的王道 。

参考资料:《华阳国志》、《史记》、《成都府志》、 张军《试论战国后期秦对巴蜀的统一及社会经济改革》

本可以与秦国争高下的齐国 , 是怎样自作死落到被群殴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武器 , 揭开了秦国统一天下的终极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