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为何如此能打?都是因为唐朝这一军事制度

如果给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人做一个武力值排行榜的话 , 军人出身的张小敬无疑能排在相当靠前的位置 。 尤其是在万全宅一战中 , 张小敬只身一人闯入50多个狼卫盘踞的宅子中 , 愣是在搏杀中占据上风 , 虽然最后因为王韫秀的关系而被狼卫俘虏 , 但张小敬强横的武力可见一般 。 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军事制度才能培养出如此士兵?


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为何如此能打?都是因为唐朝这一军事制度

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为何如此能打?都是因为唐朝这一军事制度// //

唐初朝廷实行的军事制度是“府兵制” , 被征调的老百姓闲时为民 , 战时为兵 。 这种民兵结合的机制 ,

大幅节约了朝廷的军费开销 , 但却变相的增加了士兵的负担 。 由于 , 府兵全都是“临时工” , 所以 , 朝廷并不会配发制式装备 , 士兵打仗需要的一切装备均需自掏腰包 。

那么 , 具体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呢?

《新唐书》中的记载非常清楚:一张硬弓 , 一个叫胡禄的箭壶 , 以及三十支箭;唐横刀一把 , 这种武器有点像是倭刀 , 但有些工艺与倭刀有区别 。 武器准备好了 , 还得准备吃穿用度 , 所以 , 每个士兵都得准备一块磨刀石 , 还有御寒的毡帽、毡衣 , 一个行李箱 。

当然 , 食物是必不可少的 , 每个士兵准备九斗大麦饭 , 两斗生米 , 统一上交集中发放 。 这些支出还不算多 , 朝廷还要求每个府兵必须穿戴明光铠 , 骑兵还得有手甲和腿甲 , 这些披挂均需自己出钱购置 。


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为何如此能打?都是因为唐朝这一军事制度

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为何如此能打?都是因为唐朝这一军事制度// //

那么 , 这么多的军备 , 士兵们都要配置在身上吗?

并非如此 , 根据史料记载:在非行军时期所有士兵要将装备统一交纳到折冲府的府库中 , 需要上战场时再按需领取 。 行军过程中 , 后勤部队会配备驮马 , 士兵们只需将后勤物资放在驮马上即可 。 不过 , 不论何时 , 府兵们的唐横刀和弓矢从不离身 , 以备不时之需 。

相比于隋朝 , 唐朝的士兵已经非常幸福了 。 隋朝军队并不配备粮车和驮马 , 士兵们必须将所有装备配置在身上 , 每个人还得背上十几天的粮食 , 行军速度和战斗力大打折扣 。 为了解决负重问题 , 许多士兵甘愿冒着被杀头和空肚子的风险 , 偷偷将食物埋藏在地下 , 轻装上阵 。

除了个人装备外 , 府兵们还得凑钱购买“集体装备” 。 唐初府兵以十人为一个基本单位“火” , 五个“火”组成一个“队” , 六个队组成一个“团” 。 一个“火”的府兵们每人交一定数量的钱 , 购买一个基本单位的军备 。

军备都包括什么呢?

首先是六匹驮马 , 一“火”士兵的物资营帐全都放在驮马上 。 如果这一“火”的十个兄弟都很穷 , 那么就退而求其次 , 买些脚力健壮的驴子 。 除此之外 , 小集体还需采购帐篷、铁铲、凿子、斧子、钳子、行军床、行军锅、缰绳、马盂等集体工具 。

“马盂”是什么工具呢?

根据《太白阴经》所载:马盂是一种餐具 , 跟现在的大盆差不多 , 不过有保温的作用 , 将食物放在里面“冬月可以暖食” 。

还有些不必要的装备 , 朝廷并未硬性规定每个基本单位必备这些工具 。

首先 , 就是“碓” , 因为 , 有些士兵在上战场前准备的粮食都是未脱皮的 , 所以 , 在做饭时还得临时舂米 , 这就必须用到“碓”这种工具 。

还有“火钻” ,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 , 这种工具似乎是引火用的 , 实则不然 。 “火钻”更像是一种投掷武器 , 在打仗的时候士兵们会在火钻中注满油 , 随后 , 将其点燃丢进敌人堆里 , 对敌人造成大面积杀伤 。

由此看来 , “火钻”更像是一种“原始手榴弹” 。


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为何如此能打?都是因为唐朝这一军事制度

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为何如此能打?都是因为唐朝这一军事制度// //

除了以上这些军备 , 朝廷会给每个士兵配备一把小锤 , 据说 , 这锤子是纯象牙打造的 , 非常合用 。 士兵们可以用小锤开箱撬锁 , 在当时的战场上象牙小锤的作用丝毫不亚于瑞士军刀 。

总的来说 , 这些装备都是老百姓负担得起的 , 像战马这种奢侈品并不是家家户户都买得起的 , 所以 , 这部分开销由朝廷承担 。 唐廷也没有充足的战马 , 不过 , 他们会将购买战马的钱补贴给骑兵 , 让骑兵们自行采购战马 。 战马补贴并不会随着市价变动 , 而是固定的两万五千钱 。

这笔钱在市场上买匹好马倒是绰绰有余 , 不过一旦战马过了服役年龄 , 无法继续上战场 , 骑兵就得自行卖掉老马 , 自己在添一笔钱购买新马 。 显然 , 一匹年轻力壮的战马和垂暮老马的价格相差过大 , 其中 , “折旧费”的部分均需骑兵自掏腰包 。


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为何如此能打?都是因为唐朝这一军事制度

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为何如此能打?都是因为唐朝这一军事制度// //

随着唐朝发展 , 府兵制逐渐无法满足军事需求 , 拓边战争频发 , 府兵的数量明显不够用 。 为了扩军 , 朝廷只能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 。

既然是募兵 , 就得从民间挑选身强力壮的大好男儿 。

朝廷募兵有一套严格的标准 , 首先是年龄必须在二十岁以上 , 其次身高必须在五尺七寸以上 。 当然 , 有时国家缺乏兵源 , 也会降低标准 , 比如:年龄调整到十八岁 , 或身高要求降低到五尺 。 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行伍 , 朝廷还规定入伍的男子均享受免税政策 。

如果 , 士兵想要担任军队中的射手 , 那么 , 还需经过一番考试;如果想担任角弓手 , 那么 , 必须在二百步外四发三中;想要担任单弓手 , 就得在一百六十步外四发二中 。 当然 , 如果士兵积极上进 , 想要操作重武器 , 也得经过一番考试 。 伏远弩的“及格线”是三百步外四发两中;擘张弩则是二百三十步外四发两中 。

如果 , 士兵在这些考试中的成绩都不合格 , 那就会被安排成为一名光荣的“肉盾” , 顶在阵前与敌人拼刀子 。


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为何如此能打?都是因为唐朝这一军事制度

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为何如此能打?都是因为唐朝这一军事制度// //

那么 , 有多少士兵能够通过考试成为射手呢?

我们且来看《李卫公兵法》中的事例:每个大将能带的兵力是有限的 , 通常一员大将会配给士兵两万 , 根据战争情况酌情增减 。 至于战斗人员与后勤人员的比例 , 大约在7:3左右 。 中军之中 , 通常有两千八百名战斗人员 , 其中 , 有八百人是射手 , 并且 , 根据所持武器不同又被分为:弓手和弩手 。


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为何如此能打?都是因为唐朝这一军事制度

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为何如此能打?都是因为唐朝这一军事制度// //

每年的冬季 , 唐朝和敌国通常会不约而同地“休养生息” , 毕竟 , 冬季行军太过危险 , 冬天打仗的战损太大 。 既然 , 冬天不会打仗 , 那么 , 军队会做什么呢?进行训练 。 按照“折冲都尉府”为单位 , 分别由一左一右两名都尉率领二十支步兵队、两支骑兵队 。 两名都尉分别带领一半士兵沿着校场的两个方向列阵 , 相对而立 。

都尉吹起第一轮号角 , 指挥官们立即集合士兵 , 让军队按照步兵在后骑兵靠前的方阵列队;

都尉吹响第二轮号角后 , 举旗的士兵将将旗放下 , 士兵们收起武器 , 做最后的修整;

都尉吹响第三轮号角时 , 举旗的士兵立即扬起军旗 , 士兵们拿出武器 , 进入战斗状态;紧接着 , 校场上响彻擂鼓声 , 两支军队向着对方冲杀过去 。

... ...

当然 , 这只是一场演习 , 士兵们按照章法捉对厮杀 , 虽拳拳到肉却并不见红 。 厮杀片刻 , 两名校尉下令鸣金收兵 , 双方互换场地 , 再吹三轮号角 , 进行第二次演习 。 在第二场演习结束后 , 校尉们又是三轮号角 , 宣布演习结束 。

演习进行了一天后 , 校尉会命令士兵们解散 , 在校场附近的山林自由狩猎 , 自行分配猎物 。 “是日夜 , 因纵猎 , 获各入其人” 。 从表面上看 , 训练了一天的士兵们 , 此时正在打猎休息 , 实际上 , 狩猎也是一种训练士兵的方式 , 只不过 , 比演习更加轻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