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在位仅十个月的皇帝,却广受赞扬,差点将都城迁回南京

明朝的君王之中 , 有两个身体不太好 , 一个是裕王 , 在他之前还有有一个有名的君王身体也不太好 , 他就是明朝第4个皇上朱高炽 。 话说这个洪熙帝是个非常肥胖的人 , 估计肥胖得也是到一定程度了 , 根据历史记载他平时走路去哪的时候 , 都需要旁边的内侍在两边搀扶着 , 像一个病人一样 。 因此他只活了47岁的时候就已经死了 , 在天子的宝座上仅仅做了十个月的短命皇上 。 但即便是这样 , 也并不妨碍他在历史的长河中 , 享有一席之地 。


他是在位仅十个月的皇帝,却广受赞扬,差点将都城迁回南京

他是在位仅十个月的皇帝 , 却广受赞扬 , 差点将都城迁回南京// //

这个洪熙帝是永乐帝的儿子 , 作为一个非常喜爱带兵打仗的君王来说 , 他并不喜欢这个文文弱弱的儿子 。 因为他也不爱运动 , 对战场等带兵打战的事情更加不敢兴趣 , 虽然爱看书爱好阅读 , 积累了很多的知识和智慧 , 为父亲留守在另一个都城北京也做了不少事 , 常常在处理朝中政事中发表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看法 , 赢得很多人的夸奖和看好 , 但永乐帝并不待见这个儿子 。 相似的人更容易更快地在一起产生好感和认同 , 他更喜欢另外经常和他一起南征北战的两个儿子 。 但是 , 虽然贵为天子 , 但这个天子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 因为你还要去听朝中文臣武将的意见和看法 , 要遵循祖宗的制度和惯例 , 不得突破有什么的新的想法和改革 。 于是 , 即便自己不太喜欢这个儿子 , 考虑到朝中的意见和祖宗的规制 , 永乐帝还是将长子的朱高炽列为了储君 。


他是在位仅十个月的皇帝,却广受赞扬,差点将都城迁回南京

他是在位仅十个月的皇帝 , 却广受赞扬 , 差点将都城迁回南京// //

说起来他走上皇位的这个过程倒也是惊心动魄的 , 当时其实成祖已经在北方的征战过程中已经死了 , 但因为几个皇子之间仍然正在较劲 , 大臣们之中其实有些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 , 但是经过大家的慎重考虑 , 觉得还是先不把这个大消息先放出来 , 所以大家都不说 , 瞒着 。 为了不让别人发现 , 还想出了一个办法 , 那就是大臣们照例按时按规矩向成祖的营帐中请安 , 明面上一切照旧 , 但是暗地里却急急忙忙的赶回京城 。 这样他们顺利的回到了北京 , 皇上的儿子之间也没有产生什么大的纷争和动乱 , 局势算是基本稳定下来 , 也都在掌控之中了 。 这个时候 , 诸臣们再放出最后一招 , 那就是拿出命令洪熙帝即位的遗诏 , 之后的事情也都就顺理成章了没什么可说了 。 即便他朱高煦有再多的功绩和野心 , 此时此刻也只能怪自己时运不济了 。


他是在位仅十个月的皇帝,却广受赞扬,差点将都城迁回南京

他是在位仅十个月的皇帝 , 却广受赞扬 , 差点将都城迁回南京// //

后来洪熙帝算是即了位 , 但是他果然和成祖不是一路人 , 举几个例子 。 想永乐年间的时候 , 成祖经常派他最信任的得力助手大太监三宝太监去下西洋 , 为此中国的航海事业还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但这位君主却极力禁止了此项行动 。 在他在位的十个月里面 , 他不仅把此项航海活动都给停了 , 还不让百姓开展更多的贸易活动 。 这点我认为可能和他喜静不喜动的个性有关 , 那些外向的扩张的活动 , 他都不认为是什么好事 。 虽然我们今天看来他的这一举措实际上是弊大于利 , 很容易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 , 但是在当时这种做法却是广受支持的 。 因为传统的中国古代思想就是重视农业的发展然后抑制商业的进步 , 更别提他们认为劳民伤财的下西洋了 。 所以 , 文武百官们非常赞同皇上的做法 , 加上他是一个儒雅爱读书性格平静温和的君王 , 那些赞扬和褒奖就越来越多 , 都夸他是个难得的明君 。


他是在位仅十个月的皇帝,却广受赞扬,差点将都城迁回南京

他是在位仅十个月的皇帝 , 却广受赞扬 , 差点将都城迁回南京// //

历史书上记载他是一个爱民勤俭的人 , 拥有儒家恭俭礼让等社会崇尚的美德 , 书上是一回事 , 但实际中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 比如在他过世后 , 一共有5为妃嫔为他陪葬 , 这种事情在明朝的历史中都是非常罕见的 , 如果他是一个贤良的君王 , 这种事情怎可能会如此毫无争执的发生呢 。 再有 , 成祖当年好不容易为了江山的稳固 , 把都城迁到了北京 , 就是为了担下那份天子守城门的责任 。 而他却因为自己曾经在南京生活过 , 认为南京的气候等更适宜于人居住 , 就下令要迁回都城去南京 , 只是因为中途变故只好作罢 。 要不然 , 往后明朝的都城就是在南京应天府了 。


他是在位仅十个月的皇帝,却广受赞扬,差点将都城迁回南京

他是在位仅十个月的皇帝 , 却广受赞扬 , 差点将都城迁回南京// //

在我看来 , 他这么受欢迎 , 无非是符合了百官们对理想帝王的美好想象 , 而这种想象里面 , 有很大程度上包含了文臣自己读书经历以来自己形成的观念和看法 , 带有自己的影子 。 从一些实际的历史事件来看 , 他做的很多事情其实是很有争议的 , 我们要全面的去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