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案子翻来覆去地判,明朝政治不简单

传奇皇帝朱厚熜驾崩后 , 徐阶自作主张地写了遗诏 。 就是说 , 这完全是徐阶的意思 , 并不是朱厚熜真实的遗诏 。 其中有一条写到 , 自从朱厚熜登基 , 因为谏言而获罪的官员都官复原职 。 已经去世的就抚恤他的家人 。 徐阶为什么要这么做?很明显徐阶是想为一些谏言的官员平反 。 但是也不止于此 。

明朝皇帝去世后 , 内阁首辅往往有着操纵时局的能力 。 武宗去世后 , 便是在杨廷和的安排下 , 世宗才能即位 。 即位之初 , 便爆发了议礼事件 。 很多官员都认为世宗应该称自己的父亲为叔父 。 但是世宗怎么能甘心呢 。 最后 , 张璁站了出来 。 张璁坚定地支持皇帝 , 还有理有据 。 世宗最后处罚了很多不支持他的官员 。 张璁也因此高升 。 世宗时期因为谏言获罪的官员着实很多 。


一件案子翻来覆去地判,明朝政治不简单

一件案子翻来覆去地判 , 明朝政治不简单// //

而徐阶是不支持张璁的 , 张璁曾给徐阶贬官 。 但是徐阶当首辅的时候 , 张璁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 徐阶这样成熟的老油条是不会因为个人恩怨而随便写遗诏的 。 徐阶是想为李福达一案涉及的官员平反 。 李福达是白莲教的领袖 , 后被官府抓获 。 李福达被发配到山海关充军 。 但是他很有办法 , 最终逃走 。 后来李福达再次作乱 , 被官府处死 。 但是后来 , 有人说太原的一位官员是李福达 。 这李福达已经被处死 , 怎么会突然出现?而且还成了卫指挥使 。

太原知府也很是纳闷 。 举报的人说 , 李福达并没有死 , 他改名换姓 , 入了匠籍 。 后来给官府捐粮食 , 谋得了官职 。 知府去找这个所谓的李福达 , 可他不在太原 。 举报之人便说 , 抓住李福达的儿子 。 知府采纳了 。 但是这个案子疑点太多 , 李福达如果改名换姓 , 为何不给三个儿子改名字?这个所谓的李福达和真正的李福达都有三个儿子 , 而且名字都一样 。 给自己改名字 , 不给儿子改名字 , 这是没道理的 。 皇帝派人审理这个案子 。 审理的官员认为这就是李福达 。 并且质控武定侯勾结李福达 。


一件案子翻来覆去地判,明朝政治不简单

一件案子翻来覆去地判 , 明朝政治不简单// //

嘉靖皇帝把案子交给督察院 。 经过几位官员的查证 , 一致认为此人就是李福达 。 最后嘉靖皇帝认同了这个审判结果 。 被卷入其中的武定侯当然不能同意这个结果 , 因为他和这个所谓李福达的儿子有往来 , 因此被牵连 。 武定侯一定要为他脱罪 。 但是言官们都弹劾武定侯 。 武定侯想出了一个高招 , 转移焦点 。 武定侯和嘉靖说 , 这些言官弹劾我 , 是因为在议礼之争中我支持了皇帝您 。 皇帝相信了 。 这就是嘉靖的个性 。 嘉靖觉得这个案子是有人指使的 。 于是下令把这个案子的所有材料和李福达都押送到京城来 。


一件案子翻来覆去地判,明朝政治不简单

一件案子翻来覆去地判 , 明朝政治不简单// //

审理的结果还是断定此人是李福达 , 应该定罪 。 越是这样的结果 , 嘉靖皇帝越是觉得有问题 。 因为嘉靖皇帝对大议礼的事件很敏感 。 很多言官纷纷弹劾武定侯 , 皇帝更是相信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政治事件 。 嘉靖召集 很多官员会审 。 前任山西巡抚毕昭带着了解此事真相的人来参加会审 , 他能证明此人不是李福达 。 但是在现场 , 此人忽然改口 。 事情越来越复杂 。 原来是张璁 , 武定侯等人要将此事作为打击反对者的一个机会 。

最后嘉靖决定让张璁等支持议礼的大臣主管三法司 , 审理此案 。 张璁等人审理此案的思路和以前是完全不一样 。 他们想得到此人不是李福达的结果 。 阴差阳错 , 他们倒是对的 。 此人确实不是李福达 。 原本山西前任巡抚已经有人证了 , 可以被张璁操纵了 。 当年李福达户籍登记的时候是七岁 , 现在应该是五十三岁 , 可是此人已经六十七岁了 。 这么严重的错误以前一直没人注意 。 这个所谓的李福达倒是没事了 , 但是参与此案的官员就惨了 。 嘉靖也想趁着这个机会打击反对他的人 。 其实这些官员也是有些凄惨 。


一件案子翻来覆去地判,明朝政治不简单

一件案子翻来覆去地判 , 明朝政治不简单// //

直到嘉靖驾崩 , 徐阶才为这些涉事官员平反 。 说到底 , 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 因为政治因素 , 变得十分复杂 。 此案已经脱离了他的本质 。 徐阶这么做也是在否定嘉靖的自私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