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闻:刘虞手握十万大军,却被公孙瓒区区数百人打败

在《后汉书》中 , 范晔曾不无惋惜地感叹说 , 东汉末年 , 如果刘虞与公孙瓒没有矛盾 , 二人同心协力 , 积极组织民众修城聚粮 , 蓄积力量保守燕、蓟富饶之地 , 修缮甲兵 , 抓住群雄的破绽 , 不依靠天运 , 致力于人事 , 那么就一定能够匡扶汉室 , 立下像古人一样伟大的功业!


千古奇闻:刘虞手握十万大军,却被公孙瓒区区数百人打败

千古奇闻:刘虞手握十万大军 , 却被公孙瓒区区数百人打败// //

那么 , 刘虞与公孙瓒为何没能像范晔希望的那样 , 化干戈为玉帛 , 齐心协力匡扶汉室呢?

1、刘虞与公孙瓒矛盾产生

汉灵帝中平年间 , 张举自称“天子” , 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 , 与乌桓结盟谋反作乱 , 攻打蓟地 , 焚烧城郭 , 掳掠百姓 , 杀害护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 。

张纯后来又与胡人丘力居侵犯渔阳、勃海等地 , 大肆杀人抢掠 。

时任骑都尉的公孙瓒率部出击 , 与张纯、丘力居战于石门 , 大败敌军 , 杀得张纯等人抛妻弃子逃往边塞 , 之前被张纯、丘力居所抢走的民众也全部被公孙瓒夺回 。

但时任幽州牧的刘虞主张对乌桓等外族施行“恩义” , 采取“和亲”政策 , 与公孙瓒武力征讨的政见不和 。

因此 , 在公孙瓒深入敌后追击张纯等人时 , 刘虞宁愿给乌桓等外族送去大量的财物 , 也不愿给公孙瓒提供军粮等后勤补给 。

公孙瓒孤立无援 , 反而被丘力居等人包围在辽西管子城二百多天 , 粮食完了吃马 , 马吃完了煮弓和盾上的皮革 , 力战不支 , 只好分散突围 。

当时天降雨雪 , 公孙瓒的部卒饥寒交迫 , 十之五六在撤退时被冻死或饿死 , 惨烈至极 。 而这一切 , 主要是因为刘虞在后方给公孙瓒使绊子所造成的 , 这也让公孙瓒与刘虞之间产生了矛盾 。

有人说 , 乌桓等十来万兵力之所以退出中原 , 是因为刘虞对外族实施“恩信”的功劳 。 这实在是太荒谬了 , 如若没有公孙瓒率部出击 , 出生入死 , 刘虞即便拿出再多的“恩信” , 也无法令乌桓等外族退兵 。

汉灵帝虽然昏聩 , 但在这件事上倒是看得明白 。 公孙瓒从辽西管子城返回 , 便被任命为降虏校尉 , 封都亭侯 , 可算是对公孙瓒击退张纯等历史功绩的直接肯定 。


千古奇闻:刘虞手握十万大军,却被公孙瓒区区数百人打败

千古奇闻:刘虞手握十万大军 , 却被公孙瓒区区数百人打败// //

2、刘虞与公孙瓒矛盾升级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 , 刘虞派田畴秘密前往长安向汉献帝表忠心 。 汉献帝非常高兴 , 命刘虞的儿子刘和秘密经由武关去见刘虞 , 让刘虞出兵来护驾 。

刘和走到南阳 , 却被袁术扣留了 。 袁术命刘和写信给刘虞 , 答应在刘虞兵到之后 , 大家一起去长安救驾 。 刘虞接到信 , 打算派数千名骑兵去见刘和 , 公孙瓒劝阻 。

公孙瓒的劝阻其实是对的 , 因为袁术素有称帝的野心 , 如果刘虞受制于袁术 , 只会令袁术在称帝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

但刘虞不听 。

公孙瓒害怕袁术知道此事后会怨恨自己 , 便抢先一步 , 派堂弟公孙越率领一千名骑兵去见袁术 , 并暗中挑唆袁术扣留刘和 , 吞并刘虞派去的队伍 。

公孙瓒如此做确实不够厚道 , 但在乱世 , 为了自保 , 哪个枭雄豪杰敢说没有尔虞我诈?如果一定要用儒家那套正人君子的标准来衡量 , 曹操、刘备等人只会比公孙瓒更不堪 。

刘虞与公孙瓒本来就不和 , 加上这事 , 他们之间的仇怨更深了 。

而在公孙瓒与刘虞仇怨加深的同时 , 袁术、袁绍兄弟也反目成仇 。 袁绍趁孙坚率部去攻打董卓尚未返回之机 , 任命周昂为豫州刺史 , 偷袭并攻占了孙坚的根据地阳城 。

袁术于是命公孙越协助孙坚还击周昂 。 周昂被打退 , 公孙越却被流箭射死 。 公孙瓒因此迁怒袁绍 , 上书朝廷历数袁绍所犯的十大罪状 , 然后进军攻打袁绍 。

冀州下属各城多数背叛袁绍而响应公孙瓒 , 袁绍感到恐慌 , 任命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为勃海太守 , 以求和解 。 然而 , 公孙范随即也背叛了袁绍 , 率领勃海郡的军队前去协助公孙瓒 。

公孙瓒实力大增 , 任命部将严纲为冀州刺史 , 田楷为青州刺史 , 单经为兖州刺史 , 并全部更换了各郡、县的长官 , 于是便有点骄傲、轻敌 , 在战斗屡次被袁绍的部将麹义打败 。

公孙瓒在前线作战失败 , 其后方也受到刘虞掣肘 。

一方面 , 刘虞的儿子刘和从袁术那里逃出来后 , 又被袁绍扣住了 。 另一方面 , 刘虞担心公孙瓒趁机做大 , 不受自己控制 。 因此 , 他坚决反对公孙瓒出兵攻打袁绍 , 并减少对公孙瓒的粮草供应 。

攻打乌桓等外族刘虞不给军粮 , 现在攻打袁绍刘虞又不给军粮 , 公孙瓒不由得勃然大怒 , 不仅拒绝刘虞的命令 , 还绕过刘虞 , 自行在幽州境内筹措军粮 。

此即史书所谓的公孙瓒“屡违节度”、“侵犯百姓” , 但凡事有果必有因 , 我们看事情的起因 , 公孙瓒这么做 , 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 反倒是刘虞为了一己之私处处掣肘公孙瓒的行为 , 很令人不齿 。

但刘虞并不认为自己这么做有什么不对 , 于是便上书朝廷指责公孙瓒不受节制、蛮横和掠夺百姓之罪 , 公孙瓒也上书朝廷指责刘虞扣军粮 , 双方矛盾从此彻底激化 。


千古奇闻:刘虞手握十万大军,却被公孙瓒区区数百人打败

千古奇闻:刘虞手握十万大军 , 却被公孙瓒区区数百人打败// //

3、刘虞与公孙瓒矛盾激化

公孙瓒在蓟城东南修筑一座小城 , 率军在内居住 。 刘虞几次派人去请他 , 公孙瓒都称病不肯前往 。 刘虞因此准备出兵讨伐公孙瓒 。

东曹掾魏攸劝阻道:“今天下引领 , 以公为归 , 谋臣爪牙 , 不可无也 。 瓒文武才力足恃 , 虽有小恶 , 固宜容忍 。 ”刘虞这才暂时作罢 。

不久 , 魏攸去世 , 而刘虞对公孙瓒仇恨却没有消除 。 初平四年冬 , 刘虞结集十万大军征讨公孙瓒 。

大军出发前 , 程绪脱下头盔劝道:“公孙瓒虽有过恶 , 而罪名未正 。 明公不先告晓使得改行 , 而兵起萧墙 , 非国之利 。 加胜败难保 , 不如驻兵 , 以武临之 , 瓒必悔祸谢罪 , 所谓不战而服人者也 。 ”

刘虞认为程绪临战阻碍计划 , 扰乱军心 , 便把他杀了示众 , 然后亲自率部前去攻打公孙瓒 。

当时 , 公孙瓒的部下几乎都分散在外 , 身边缺兵少将 , 因此打算掘开东城逃走 。

不料 , 刘虞的部队不仅缺乏训练 , 而且没有纪律 。 加之刘虞又喜欢打脸充胖子 , 摆出一副仁义道德的样子 , 告诫士兵们要爱惜百姓的房屋 , 不许纵火 , 并对士兵们说:“不要伤害其他人 , 只杀公孙瓒一人 。 ”所以 , 他虽然拥有十万大军 , 却根本就没有战斗力 。

公孙瓒于是挑选了几百名勇士 , 乘风纵火 , 直冲突围 。 刘虞的军队一下子就溃散了 , 刘虞与部下官属向北逃到居庸关 。

公孙瓒乘胜追击 , 三日后攻下居庸关 , 把刘虞及其妻儿捉回蓟城 , 仍让刘虞签署州府的文书 。

刘虞手握十万大军竟然被公孙瓒区区数百人打败 , 真是千古奇闻!由此亦可见 , 刘虞此人只会满口仁义道德 , 却毫无军事才能 。

恰逢朝廷派使者段训前来幽州宣布汉献帝诏书 , 准备增加刘虞的封邑 , 让他总官六州的事务;任命公孙瓒为前将军、封易侯 。 公孙瓒乘机让段训假借朝廷的名义 , 公开处死了刘虞及其妻儿 。

刘虞被杀时 , 孙瑾、张逸、张瓒等几个不知死活的儒生围在刘虞身边 , 对公孙瓒破口大骂 , 公孙瓒把他们与刘虞一同杀了 。

因为这事 , 陈寿、范晔说公孙瓒“睚眦必报”、王夫之说公孙瓒“乐杀” 。 但孙瑾、张逸、张瓒等人自己找死 , 其实也怪不得公孙瓒 。 再者 , 当时的乱世枭雄 , 哪个手中没有沾染几条人命?单单对公孙瓒特别苛求 , 显然有失公允 。

对公孙瓒和刘虞的矛盾 , 范晔在《后汉书》中感叹说:“若虞瓒无闲 , 同情共力 , 纠人完聚 , 稸保燕、蓟之饶 , 缮兵昭武 , 以临群雄之隙 , 舍诸天运 , 征乎人文 , 则古之休烈 , 何远之有!”

但这显然只是范晔的良好愿望罢了 , 因为刘虞与公孙瓒不仅存在政见分歧 , 二人的根本利益也有冲突 , 不可调和 , 矛盾激化只是时间早晚 , 要他们携手匡扶汉室 , 简直是难如登天 。

本文来源于网上 , 如有版权问题 , 请联系删除 , 谢谢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