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四川松茂古道,残破的圣母塔,年轻的瓦寺土司和他小儿子
百年前四川松茂古道 , 残破的圣母塔 , 年轻的瓦寺土司和他小儿子// //
飞沙关残破的塔 。 飞沙塔又叫圣母塔 , 传言南宋一官员为感念圣母救难 , 在飞沙关山坳古道旁修建 。 影像中的飞沙塔为三层六面砖石结构 , 历经长期的风化及腐蚀 , 已开始局部崩塌 。
百年前四川松茂古道 , 残破的圣母塔 , 年轻的瓦寺土司和他小儿子// //
飞沙关的驮畜队(马帮) 。
“羊店一宵眠 , 飞沙晓渡关 。 高高一塔耸云端 , 塔铃声碎风吹远 , 人行须早晚 。 日当午 , 风正酣 , 若遇着大王雄 , 纵乌获、孟贲也称不敢 。 扬尘扑面 , 吹平李贺山 , 杜陵茅屋怎经卷?”这是董湘琴《松游小唱》中描述都江堰到松潘长达700里的茶马古道中十八关之一的飞沙关景象 。
百年前四川松茂古道 , 残破的圣母塔 , 年轻的瓦寺土司和他小儿子// //
桃关到汶川的剃头匠 。 这是典型的剃头挑子和剃头匠 , 一头是烧热水的炉灶和金属水盆 , 一头是顾客的坐凳 。
百年前四川松茂古道 , 残破的圣母塔 , 年轻的瓦寺土司和他小儿子// //
绵虒涂禹山上的瓦寺土司官寨 。
百年前四川松茂古道 , 残破的圣母塔 , 年轻的瓦寺土司和他小儿子// //
松茂古道(亦称灌松茶马古道) , 在古代是成都平原连接松潘和茂县的通道 , 起于灌县(都江堰) , 止于阿坝州的松潘、茂县古城 。 历史上 , 灌县和松潘县分别是内地和西北两地的物资集散地 , 松茂古道既是一条经济大动脉 , 又是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 , 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 图为汶川桃关
百年前四川松茂古道 , 残破的圣母塔 , 年轻的瓦寺土司和他小儿子// //
桃关 抽旱烟的人 。
百年前四川松茂古道 , 残破的圣母塔 , 年轻的瓦寺土司和他小儿子// //
桃关街道 。 桃关 , 是松茂古道下九关的其中一关(下九关:镇夷(玉垒)关、茶(查)关、沙坪关、彻底关、桃关、飞沙关、新堡(威洲)关、雁门关、七星关) 。
百年前四川松茂古道 , 残破的圣母塔 , 年轻的瓦寺土司和他小儿子// //
站在坏索桥上的外国探险者
百年前四川松茂古道 , 残破的圣母塔 , 年轻的瓦寺土司和他小儿子// //
欞星门前的桥 。 这是老汶川县所在的绵虒镇文庙的棂星门和桥 。
百年前四川松茂古道 , 残破的圣母塔 , 年轻的瓦寺土司和他小儿子// //
拍摄者俯瞰绵虒镇(老汶川县)文庙 , 照片可以看见文庙宫墙万仞影壁里古树参天 , 棂星门巍峨的建筑群 。
百年前四川松茂古道 , 残破的圣母塔 , 年轻的瓦寺土司和他小儿子// //
绵虒镇(老汶川县)文庙旁的魁星楼 。
百年前四川松茂古道 , 残破的圣母塔 , 年轻的瓦寺土司和他小儿子// //
中间的索土司头顶一顶瓜皮小帽 , 衣着长袍和斜襟丝绸马褂 , 下穿元宝布鞋 , 俨然是清末民初富贵汉人男子的打扮 。 汶川县是汉、藏、羌民族杂居地 , 自古以来三个民族相互影响 , 藏羌民族受到汉地的影响最为明显 , 其语音、习俗、衣着与汉族基本相同 。
百年前四川松茂古道 , 残破的圣母塔 , 年轻的瓦寺土司和他小儿子// //
第二十三世瓦寺土司索代庚和他时年13岁的儿子索观澐在土司官寨拍的合影 。 1928-1929年 , 国内学者黎光明深入岷江上游一带考察民俗 , 在汶川与瓦寺土司索代庚相见交谈 , 他描述“土司口齿清楚 , 语言流利 , 所谈辄引报章杂志”
- 天津这栋洋楼有百年的风云故事,因为两位人物,让它声名远扬
- 马兴无:百年王屯集
- 30年前走亲戚的老照片,你还记得多少?
- 这个神仙很特别,在民间威望高,由老百姓自行选出
- 出动上百架飞机,却不到1小时就回来,是什么原因?
- 从日本纪念德军战俘收容所百年说起
- 东晋南渡分治百余年 南宋偏安国祚150年 崇祯帝为何不南迁呢
- 他本是日军的勘探员,被俘后自愿加入八路军,去世时百姓为其发丧
- 你见过用藤桥编织成的桥吗?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