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向中国派出的第一位红色使者,策划了在党史上留下恶名的“上海谈判”,对中国革命有功有过

文/孙国林

维经斯基(1893—1953),亦译作威金斯基 , 全名格里高利·纳乌莫维奇·维经斯基 , 又名查尔欣 , 中国名字伍廷康 , 笔名魏琴 。 生于俄国一个林业职员家庭 , 当过印刷工 。 1913年去美国谋生 , 加入美国社会党 。 1918年回到苏俄 , 加入俄共(布) 。 国内战争时期 , 从事地下工作 , 后被捕流放 。 1920年1月 , 在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处工作 , 4月 , 被俄共派遣来华工作 。 1921年春回国后任远东局秘书(负责人) 。 此后 , 1923年、1924年、1926年又三次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在华工作 , 是来华次数最多的人 。 1927年回国后 , 他离开共产国际 , 担任全俄农业合作社中央园艺部副主席 。 1929年后 , 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 1935年夏 , 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 1953年病逝 。 生前写了许多研究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问题的论著 。

首次来华 , 帮助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五四运动后 , 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十分活跃 , 新思想在与封建文化的斗争中节节胜利 , 苏俄十月革命的消息和社会主义学说 , 在中国迅速传播 。

但当时共产国际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状况并不很清楚 。 于是 , 派人来华了解中国思想和政治动向 , 试探与中国的进步组织建立联系 , 帮助他们建立共产党 。 起初 , 这些工作由俄共中央的西伯利亚局(远东局)远东民族事务处(1919年夏在海参崴设立)代管 。 1920年春之前 , 由于苏俄国内战事频繁 , 俄共代表同中国革命者的联系时断时续 , 内战平息后才逐步正常起来 。 1920年4月 , 经共产国际批准 , 俄共派海参崴处27岁的维经斯基 , 率其妻库兹涅佐娃、秘书马迈耶夫和翻译杨明斋(祖籍山东 , 俄籍华人 , 俄共党员 , 海参崴华侨联合会负责人)来华 。 他们的任务是了解中国社会政治情况 , 与中国进步组织取得联系 , 以及考察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的可能性 。


苏俄向中国派出的第一位红色使者,策划了在党史上留下恶名的“上海谈判”,对中国革命有功有过

苏俄向中国派出的第一位红色使者 , 策划了在党史上留下恶名的“上海谈判” , 对中国革命有功有过// //

◆维经斯基的共产国际登记表 。

在北京 , 维经斯基通过两个在北大教俄语的俄国教师 , 与李大钊等革命人士取得了联系 , 并举行了多次座谈 。 维经斯基向他们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情况及对外政策 , 这使李大钊等更加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 他还同李大钊等在北大图书馆主任办公室 , 讨论了建党问题 , 双方都认为这是中国革命的当务之急 。 李大钊还建议并介绍维经斯基去上海与陈独秀会见 , 讨论建党问题 。

维经斯基欣然同意 , 携工作组成员及翻译杨明斋一行4人去上海 。 由李大钊介绍 , 他们途经济南时做了短暂停留 , 会见了那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济南学生运动骨干王尽美(济南省立一师学生)、邓恩铭、王翔千(济南省立一中学生)等人 , 向他们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 5月初 , 他们到达上海后 , 首先会见了陈独秀 。 陈独秀又介绍他们与戴季陶、李汉俊、沈玄庐、张东荪等人进行座谈 。 不久 , 张东荪和戴季陶因不赞同维经斯基的观点而退出座谈 。 此间 , 维经斯基还与上海学生联合会正副议长狄侃、程天放及东吴大学学生代表何世祯等人进行过座谈 , 也因观点差距太大 , 没有收到成效 。 在交谈中 , 维经斯基向他们讲述了十月革命成功的意义和俄国社会新貌 , 谈了关于中国社会改造的意见 , 还介绍了共产国际和俄共的情况 。

经过多次交谈 , 维经斯基和陈独秀在许多问题上取得了共识 , 都认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 , 应该尽快组建共产党 。

1920年7月 , 在维经斯基帮助下 , 陈独秀在上海《新青年》编辑部创建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 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沈玄庐、俞秀松、施存统、邵力子、周佛海(不久回日本)、陈公培(不久赴欧洲)、杨明斋、袁振英等人 。 会上讨论拟定出了具有党纲党章内容的文件 , 推选陈独秀为书记 。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 , 担负起与各地共产主义者联系 , 筹备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任务 。


苏俄向中国派出的第一位红色使者,策划了在党史上留下恶名的“上海谈判”,对中国革命有功有过

苏俄向中国派出的第一位红色使者 , 策划了在党史上留下恶名的“上海谈判” , 对中国革命有功有过// //

◆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 。

为了将来输送中国干部赴苏俄学习 , 维经斯基于同年秋 , 在上海创办了由杨明斋任校长、俞秀松任秘书的外国语学社 。 维经斯基夫妇教俄语 , 李达教日语 , 李汉俊教法语 , 李震瀛教英语 。 学生多时达五六十人 , 其中有刘少奇、罗亦农、彭述之、柯庆施、李启汉、任弼时、萧劲光、汪寿华、王一飞等 。 他们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 。 在维经斯基指导下 , 杨明斋还在上海设立了由党组织领导的华俄通讯社 , 报道翻译了关于苏俄和共产国际的许多消息;同时将中国的重要消息用俄文发往莫斯科 。 它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建党工作起了积极作用 。

1920年7月19日 , 维经斯基帮助陈独秀在上海召开了建党积极分子会议 , 陈独秀、李汉俊等坚决主张加紧工作 , 建立共产党 。 9月 , 上海党组织召开会议 , 讨论在全国建立共产党问题 。 会后 , 上海党组织做了许多工作 , 帮助各地建立党的早期组织 , 成了中共的发起组织和全国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 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 10月 , 李大钊在维经斯基工作组成员马迈耶夫的帮助下 , 成立了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 。 至1921年春 , 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 , 在济南、长沙、武汉等工人比较集中、马克思主义传播较好的城市 , 都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


苏俄向中国派出的第一位红色使者,策划了在党史上留下恶名的“上海谈判”,对中国革命有功有过

苏俄向中国派出的第一位红色使者 , 策划了在党史上留下恶名的“上海谈判” , 对中国革命有功有过// //

◆1921年 , 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人员合影(左二为维经斯基) 。

1920年夏秋开始酝酿召开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 , 正式成立共产党 。 1921年2月 , 陈独秀在广州起草了一份中国共产党党章转往上海 。 在维经斯基帮助下 , 1921年3月 , 在上海召开了有各地党的早期组织代表参加的会议 , 讨论这个党章 。 会后发表共同声明 , 阐明了中共的奋斗目标、纲领和工作原则 , 对于党与工会、共青团、军队和文化团体的关系 , 也作了说明 。 这次重要会议 , 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作了准备 。

1921年春 , 维经斯基奉调回国 , 担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秘书 。 他在中国一年间的工作热情与谦和作风 , 给中国同志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 。 他路过北京时 , 与李大钊、张国焘在北大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 , 进行过几次座谈 , 涉及共产党员的基本理念、党的组织原则、共产国际以及俄国革命等方面的问题 。 维经斯基还建议李大钊 , 应将各地的共产主义者迅速组织起来 , 建立统一的共产党 , 然后加入共产国际 。

再度来华 , 促进国共合作

1923年11月 , 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再度来华 , 接替马林担任第二任驻中共代表 , 其使命是作张国焘的工作 , 劝说他支持国共合作 。

11月中旬 , 维经斯基抵达北京后约见了张国焘 , 在俄华通讯社北京分社社长斯列帕克家里进行会谈 。 他针对张国焘不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 实行“党内合作”的思想 , 反复对张国焘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和劝说 。 他说 , 共产国际要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 不是遇事听命于国民党 , 或成为国民党的左翼 , 而是要支持和团结国民党内的左派 , 反对国民党中的不革命分子 , 推进国民革命 , 实现党的目标 。

维经斯基之所以首先谈这个问题 , 是因为他的前任马林提出的 , 且经共产国际批准的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的方针 , 在中共中央内部遇到以张国焘为代表的一些人的抵制 , 在1922年8月的中共西湖特别会议上 , 张国焘的态度尤其激烈 。 张国焘不愿意同国民党合作的观点 , 在1923年6月间召开的中共三大上受到批评 , 并因此丢掉了中央执行委员的职务 。

之后他离沪回京 , 任全国铁路总工会总干事 。 但他毕竟是中共的创始人之一 , 在党内有一定的影响 , 打通他的思想 , 对于促成党内接受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的方针 , 是有重要作用的 。


苏俄向中国派出的第一位红色使者,策划了在党史上留下恶名的“上海谈判”,对中国革命有功有过

苏俄向中国派出的第一位红色使者 , 策划了在党史上留下恶名的“上海谈判” , 对中国革命有功有过// //

◆维经斯基

共产国际之所以派维经斯基来华 , 有两个原因 。 一是马林的“党内合作”方针受阻 , 特别是受到张国焘的强烈反对 , 多次发生当面争吵 , 关系很紧张 。 如果马林再在中国工作下去会遇到许多困难 , 需要换人;二是维经斯基1920年—1921年春在华帮助筹建中共时 , 与张国焘有许多接触 , 关系融洽 , 互有好感 , 算是老朋友 。 而且 , 1923年10月24日 , 维经斯基还以好友的身份和语气 , 从海参崴写了一封长信 , 劝他转变态度 , 支持国共实行“党内合作” 。 张国焘心怀感激地回了信 。 所以 , 在马林工作受阻时 , 共产国际便派维经斯基再次来华 , 以他当年在华工作的威望 , 推动国共合作 。

维经斯基与张国焘谈话后 , 张表示同意维的意见 , 赞成国共合作 , 但表示对一些问题尚需再加考虑 。 1923年11月下旬 , 维经斯基抵达上海会见陈独秀 , 传达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 , 特别是“党内合作”的意见 , 做陈独秀的工作 。 因为陈对“党内合作”也有不少疑虑 , 曾表示过反对这种合作方式 。 经过多次交谈劝说 , 陈独秀接受了维经斯基的观点 , 愿意积极推进国共合作 。 于是11月24日至25日 , 中共三届一中全会召开 , 决定凡有国民党组织的地方 , 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一并加入” 。 维经斯基参加大会 , 并宣讲国共合作思想和意义 。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 , 维经斯基圆满完成了任务 , 于12月下旬回苏联 。 1924年1月4日 , 留在中国的鲍罗廷写信向维经斯基报告说 , 改组国民党的工作已经开始 , 国共合作形势良好 。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 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 , 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 维经斯基在远东局闻知 , 异常高兴 。 他的第二次不足一个月的中国之行 , 终有成果 。

三度来华 , 主张实行右倾策略

1924年春 , 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代表 , 第三次来中国工作 。 5月10日至15日 , 他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 , 指导大会对许多问题作出正确决议 , 如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 正确处理同国民党左、右两派关系等 , 这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 。

在维经斯基帮助下 , 12月7日 , 中共中央在北京成立了中央北方区委 , 专门负责华北和东北地区党的工作 , 李大钊任书记 , 谭平山任副书记 。 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成立的中央派出机构 。 维经斯基是一个组织观念很强的人 , 他12月19日写信给共产国际执委会 , 对此事专门作了报告 。 他说 , 这个局成立后工作完成得不错 。

1924年末 , 在中国革命、国共合作等具体问题上 , 出现了鲍罗廷、瞿秋白为一方 , 与陈独秀、蔡和森为另一方之间的激烈争论 。 维经斯基对于这一冲突的解决 , 起到了重要的调解作用 。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 维经斯基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 他在第一天的会议上 , 作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状况》的报告 , 介绍各国共运经验 , 并对中国党的工作提出意见 , 寄予厚望 。 他的报告激情洋溢 , 气势磅礴 , 受到代表们的热烈欢迎 。 维经斯基还对大会进行了指导 , 帮助会议在加强党对革命运动的领导 , 以及宣传、组织和群众工作等方面 , 都作出了正确决议 。 但会议忽视了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问题 。

2月 , 维经斯基写成《中国革命的趋势与国民党》一文 , 全面表达他对当时国共合作中许多问题的看法 。 他主张中共应该向国民党左派作某些让步 , 联合国民党左派 , 通过掌握工人、农民以及知识分子 , 孤立右派 , 最终使右派从国民党中分裂出去 。 这样 , 就可以使国民党的纲领和政策左倾 , 实现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 。 为了实现这一幻想出来的蓝图 , 维经斯基还主张 , 共产党人应该放弃在国民党决策机构中的职位 , 以换取国民党内左派同右派斗争的策略 。


苏俄向中国派出的第一位红色使者,策划了在党史上留下恶名的“上海谈判”,对中国革命有功有过

苏俄向中国派出的第一位红色使者 , 策划了在党史上留下恶名的“上海谈判” , 对中国革命有功有过// //

◆上海苏联领事馆旧址 。

1925年夏 , 戴季陶连续出版小册子 , 公然反共 。 11月23日 , 国民党右派张继等人在北京西山开会 , 大肆进行反共和分裂统一战线的活动 。 周恩来、陈延年等主张对西山会议派进行反击 , 但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却反对这样做 。 他以维护统一战线为由 , 极力主张向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右派让步 , 以挽救革命 。 12月23日晚 , 维经斯基在上海邀请国民党右派分子孙科、邵元冲、叶楚伧 , 到上海苏联领事馆会谈 , 表示团结友善愿望 。 第二天 , 又在维经斯基促动下 , 陈独秀、瞿秋白、张国焘作为中共代表 , 同孙科、叶楚伧、邵元冲在上海进行国共关系谈判 , 达成包含妥协内容的7项协议 。 这就是在党史上留下恶名的“上海谈判” 。

12月 , 维经斯基登船回国前还找陈独秀、张国焘、瞿秋白谈话 , 要他们在即将召开的国民党二大上 , 作出让步 。 结果 , 在选举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36名执委时 , 共产党只占了7名 , 蒋介石、胡汉民、孙科等右派分子则当选;在12名中央监察委员中 , 共产党员只占了1名 , 而且连被开除党籍的反共先锋戴季陶 , 也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 这就为蒋介石夺取国民党中央的领导权造成了有利条件 。

1926年初 , 维经斯基奉调回国 。 但他依然关注中国革命 , 发表意见 。 5月6日 , 他发表了《中国形势和帝国主义者的计划》 , 再次否认蒋介石3月20日制造的中山舰事件的反革命政变性质 。 5月底 , 莫斯科得知国民党5月15日至22日的二届二中全会 , 通过限制和打击中共的《整理党务案》的消息 , 联共(布)中央开会讨论事态的发展 。 维经斯基向会议提出三点建议:设法与国民党讨论职务分工的可能性;身份已经公开的共产党员可以从国民党一切机构中撤出来;现在还不是两党分离的时候 。 这些建议为会议采纳 , 要求中共委曲留在国民党内 , 维护名存实亡的统一战线 。

四度来华 , 设立远东局 , 以不圆满的结局结束使命

1925年5月 , 维经斯基向共产国际执委会建议 , 应当设立共产国际远东局 , 以便领导中、朝、日国家的党和革命 。 当时 , 斯大林未置可否 。 (共产国际曾在俄国的伊尔库茨克和海参崴设立过远东局 , 1922年2月撤销 。 )一年后的3月中山舰事件后 , 斯大林才表示可以在上海设立远东局 。 共产国际责成熟悉中国情况的维经斯基牵头筹备 。

1926年5月 , 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整理党务案》 , 迫使共产党人全部退出国民党中央党部部长级职务 , 蒋介石垄断了党、政、军、财大权 。 在这云谲波诡的时刻 , 共产国际又派维经斯基于6月来华 , 一则在上海设立远东局 , 一则纠正中共党内因对蒋义愤而日渐明显的退出国民党倾向 , 指导中共中央的工作 。


苏俄向中国派出的第一位红色使者,策划了在党史上留下恶名的“上海谈判”,对中国革命有功有过

苏俄向中国派出的第一位红色使者 , 策划了在党史上留下恶名的“上海谈判” , 对中国革命有功有过// //

◆维经斯基在上海居住过的地方 。

6月18日 , 远东局正式在上海设立 , 由俄共代表团4人和中朝日三国各推荐的一名共产党干部组成 , 维经斯基任主席 。 中共参与其工作的代表是陈独秀 , 副代表是彭述之和瞿秋白 。 6月19日 , 俄共驻华代表团决定 , 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执委会的代表 , 进入中共中央 , 参加日常工作 。 另一位俄共人员拉菲斯参加中共刊物《向导》(1922·9—1927·7·18)的编辑工作 。

7月12日 , 根据维经斯基的提议 , 中共中央召开四届三次执委扩大会议 , 讨论是否退出国民党问题 , 会上发生激烈争论 。 陈独秀、彭述之主张退出;瞿秋白及多数代表主张留在国民党内 。 最后 , 会议接受了维经斯基代表共产国际提出的“应当留在国民党内”的意见 。 会后 , 维经斯基和陈独秀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持已经变质的统一战线方面 , 处处对蒋介石让步 。

7月28日 , 远东局组成以维经斯基为团长的三人调查团 。 为配合这次行动 , 由瞿秋白、张国焘组成中共中央考察团 , 一起赴广州调查国民政府高等顾问鲍罗廷在“三二0事件”后对蒋实行的“左”倾政策及国共关系 , 以制定新的对策 。 这两个团与鲍罗廷、中共广东区委的陈延年、周恩来举行了多次联席会议 , 9月上旬回到上海 。 最后 , 维经斯基形成了共产党过于“抛头露面”导致“三二0事件”的错误结论 , 主张对蒋实行妥协退让政策 。 9月21日 , 中共中央与维经斯基举行联席会 , 讨论目前形势 , 决定对蒋介石迁就退让 。 维经斯基认为 , 广州的同志对蒋犯了严重的政策错误 。 9月22日 , 他向共产国际作了报告 , 建议撤回鲍罗廷(鲍不久也转向右倾) 。 11月 , 维经斯基的意见被否决 , 共产国际反而重用并确定鲍罗廷为驻华的主要政治代表 。 12月之后 , 在远东局工作的苏共人员不断写信回国 , 批评维经斯基在领导方法和作风上的一些错误 , 并认为他应对中共的机会主义负责 。 维经斯基遭到多数人的反对 。 他多次给莫斯科写信 , 要求允许他在中共五大之后回国汇报工作 。


苏俄向中国派出的第一位红色使者,策划了在党史上留下恶名的“上海谈判”,对中国革命有功有过

苏俄向中国派出的第一位红色使者 , 策划了在党史上留下恶名的“上海谈判” , 对中国革命有功有过// //

◆鲍罗廷

12月13日 , 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 , 维经斯基和鲍罗廷均出席 , 中心议题是关于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 结果会议集中了过去党内存在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错误 , 并发展成在中央占统治地位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 对此 , 维、鲍完全同意 。

1927年2月22日 , 蒋介石为了掩盖其反共本质 , 主动邀请维经斯基赴九江面谈 。 他对维经斯基说 , 他与武汉之间没有任何冲突 , 只是与鲍罗廷之间有冲突 , 是鲍造成南昌与武汉两个政府的对立 。 他相信这不是共产国际的方针 。 23日晨 , 蒋介石又问维经斯基 , 共产国际对目前中国问题的方针是什么?声明他反对鲍并不是反对共产国际 。 然后又提出放弃定都南昌意见而迁都武汉的条件:赶走鲍罗廷 , 党内严格纪律 。 因为鲍曾坚决主张迁都武汉 , 阻止了蒋迁都南昌闹分裂的企图 , 蒋对此极为恼恨 。 这次“蒋维会见” , 引起共产国际和中共一部分人的批评 。

1927年3月 , 维经斯基从上海至武汉 , 与鲍罗廷商谈对付蒋介石的政策 。 鲍主张联合唐生智反蒋 , 维希望革命阵营不要分化太快 。 为此 , 他由武汉去南昌 , 企图与蒋介石再次会谈 , 寻求妥协 。 但蒋介石已决心反共 , 维经斯基徒劳而返 。

4月2日 , 共产国际新任命的驻中共代表团团长(亦称首席代表)罗易抵达武汉 , 此后维经斯基作为代表团成员仍在中国工作 。 4月4日 , 他出席了中共中央执委、湖北区委和共产国际代表团召开的联席会议 , 讨论召开中共中央全会、中共五大及全国国民会议等问题 。 4月9日 , 新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罗易与维经斯基 , 在汉口宣布远东局解散 。 这显然是共产国际的决定 。 此后 , 维经斯基只能听从罗易的指挥而工作了 。 4月10日 , 在上述联席会议上 , 决定成立中共中央特务委员会 , 由陈延年、李立三、维经斯基和在上海的周恩来、赵世炎组成 , 陈为临时书记 。 会议要求他们立即赴上海 , 以应对蒋介石可能在沪发动反革命事件 。 但还未及开展工作 , 蒋介石就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政变” 。

4月13日至16日 , 中共四届三中全会在汉口召开 , 维经斯基出席会议 , 参与讨论了中央向五大提交的政治组织报告及职工运动、农民土地问题等文件 。 会中 , 罗易与鲍罗廷就北伐与土地革命的先后问题发生激烈争论 。 维经斯基默不作声 , 以避代表团内部矛盾加剧 。 4月16日 , 维经斯基在上海出席中央特委与上海区委特委联席会议 , 检讨前段斗争方针错误 。 4月22日 , 即四一二政变发生10天后 , 共产国际代表团才在汉口发表宣言 , 谴责蒋介石是中华民族的叛徒、帝国主义的工具 , 表现出奇的迟钝和软弱 。

4月27日 , 中共五大在汉口召开 , 维经斯基等共产国际代表出席 。 会议的中心内容是总结蒋介石叛变后党进行斗争的经验教训 , 确定党在紧急时期的方针和任务 。 在会上 , 维经斯基发言谈了两个问题 , 一是为他去九江会见蒋介石作辩解;二是讲土地问题 , 但没讲出什么明确意见 。 他依然同意要“维护”统一战线 。

7月12日 , 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 , 中共中央改组 。 不久 , 维经斯基奉调离开中国 , 结束了他作为共产国际代表的使命 。 他是唯一一个有自我批评精神的共产国际代表 。 经过几年的反思 , 后来他在《关于中国共产党在1925—1927年革命中的错误问题》一文中 , 检查了自己在中国大革命时期各个阶段所犯的机会主义错误 , 明确承认自己对中共所犯的错误要承担比中共领导更大的责任 。 但他只检讨自己 , 不敢说明这些错误的根子在共产国际和斯大林 。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dangshibo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