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寓居山东23年 至少两次游济南这两处景点?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李白寓居山东23年 至少两次游济南这两处景点?

唐朝大诗人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 , 一生把酒吟诗 , 畅游大江南北壮丽河山 , 据史籍记载 , 公元736年 , 李白携妻女移家山东任城(今济宁市) , 寓居达23年之久 , 几乎走遍了齐鲁大地上的名山大川 , 期间至少游历了两次济南 , 留下的千古绝唱中就有一首《古风》和《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中明确描述了济南的景色 。


李白寓居山东23年 至少两次游济南这两处景点?

李白寓居山东23年 至少两次游济南这两处景点?// //

其中 , 李白的《古风》之二十这样写道:“昔我游齐都 , 登华不注峰 。 兹山何峻秀 , 绿翠如芙蓉 。 萧飒古仙人 , 了知是赤松 。 借予一白鹿 , 自挟两青龙 。 含笑凌倒景 , 欣然愿相从 。 ”这首诗中提到的“华不注峰”就是今济南华山 , 华山古称华不注山 , 此诗不仅描写了济南华山的峻秀景色 , 还用“仙人”、“赤松”、“白鹿”、“青龙”等为济南华山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 。


李白寓居山东23年 至少两次游济南这两处景点?

李白寓居山东23年 至少两次游济南这两处景点?// //

济南华山是著名的“齐烟九点”之一 , 在今济南华山脚下的华阳宫内建有这样一座古色古香的六角亭 , 名为“赤松亭” , “赤松”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仙人赤松子 , 相传李白赏游华山时 , 陶醉于山水美景 , 行至此亭处 , 驻足休憩 , 半梦半醒之间遇一仙人 , 寒暄问候 , 知是赤松子 。 二人一见如故 , 相谈甚欢 , 李白跨骑白鹿 , 赤松子自驭青龙 , 腾云驾雾 , 同游于日月之上 , 倒影在华山湖中时隐时现 。 一觉醒来 , 梦境依稀 , 李白遂诗兴大发 , 一挥而就 , 写下《古风》诗一首 。


李白寓居山东23年 至少两次游济南这两处景点?

李白寓居山东23年 至少两次游济南这两处景点?// //

不过 , 大家都知道李白通常是即兴赋诗 , 但这首描写济南华山的却是例外 , 是李白在离开济南后 , 念念不忘济南的美景才写的 , “昔我游齐都 , 登华不注峰 。 ”便说明了这一点 , 即是如此 , 也就不存在李白在这座“赤松亭”中一觉醒来“诗兴大发 , 一挥而就”了不是?


李白寓居山东23年 至少两次游济南这两处景点?

李白寓居山东23年 至少两次游济南这两处景点?// //

据说 , 李白在济南除了游历过华山外 , 还曾登临过鹊山 , 所留《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就写道:“初谓鹊山近 , 宁知湖水遥 。 此行殊访戴 , 自可缓归桡 。 ”;“湖阔数千里 , 湖光摇碧山 。 湖西正有月 , 独送李膺还 。 ”;“水入北湖去 , 舟从南浦回 。 遥看鹊山转 , 却似送人来 。 ”其实 , 李白这三首诗只体现了游鹊山湖 , 而且是“遥看鹊山转” , 并不能证实他登过鹊山 。

据记载 , 当时的鹊山湖水域辽阔 , 从华山脚下一直延伸至鹊山脚下 , 不过后来鹊山湖已淤没 , 今重新开挖恢复的华山湖景观也只是围绕华山一圈 , 远达不到李白诗中所写的“湖阔数千里” 。


李白寓居山东23年 至少两次游济南这两处景点?

李白寓居山东23年 至少两次游济南这两处景点?// //

华山、鹊山之外 , 济南“齐烟九点”中还有一座匡山 , 相传也与李白有关 。 济南匡山 , 原名筐山 , 据说是因山形如筐而得 。 话说当年杜甫与李白久别后 , 想念心切曾赠诗《不见》一首 , 诗中有一句“匡山读书处 , 头白好归来” 。 杜甫诗中所提及的这个匡山难道也是济南的匡山?


李白寓居山东23年 至少两次游济南这两处景点?

李白寓居山东23年 至少两次游济南这两处景点?// //

在今济南匡山半山腰处 , 就有一处著名的景点 , 名曰“太白读书处” , 五个大字就刻在这块高约3米的大石头上 , 据了解题写此字的是清末的一名秀才 , 因敬仰李白 , 所以于1924年在此设石题字一处 。


李白寓居山东23年 至少两次游济南这两处景点?

李白寓居山东23年 至少两次游济南这两处景点?// //

据记载 , 自金元始 , 就有关于李白曾于济南匡山筑堂读书的说法 , 比如元初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写道:“匡山 , 齐河路出其下 , 世传李白读书于此 。 ”元人于钦在《齐乘》一书中写道:“历城北有匡山 , 世传太白读书于此 。 ”不过 , 古人所记中也都把济南匡山的“太白读书处”当作传说来看的 。


李白寓居山东23年 至少两次游济南这两处景点?

李白寓居山东23年 至少两次游济南这两处景点?// //

其实 , 现今济南匡山周边的老济南人大多都知道 , 匡山的“李白读书处”是基于人们对李白的敬仰才有的 , 并非相信这里是真正的李白读书处 , 专家也指出了 , 李白在济南匡山筑室读书之说只是一种附会之言 , 李白当年发愤苦读的匡山位于现今的四川江油 , 因为济南的匡山在明代及明代之前一直是叫做“筐山”而不是现在的“匡山”的 。

虽然如此 , 济南匡山的“太白读书处”还是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的 , 即便是附会之言 , 人们也乐于传诵 , 并能为后世人们留下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 。 有一种见解说“不妨附会以流传” , 有时候误解反而促进了人们对于古代文化的接受 , 可以不必太较真 , 你觉得呢?

(来源:头条号/尚山走乡野 作者: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