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相信 牡丹最初根本没靠颜值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你可能不相信 牡丹最初根本没靠颜值

“庭前芍药妖无格 , 池上芙蕖净少情 。 惟有牡丹真国色 , 花开时节动京城 。 ”——刘禹锡的一首《赏牡丹》十足道出了人们对牡丹的喜爱 。

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花卉植物 , 牡丹被誉为“百花之王” , 在唐、明、清三朝曾被当做“国花” , 历史上很早便融入了我国人民的生活

然而 , 开始的开始 , 它根本不是作为观赏花卉存在的 , 而是靠产出丹皮“吃饭” 。

集食、药用价值于一身

牡丹药用可追溯到秦汉 , 当时被列为上品 , 是名贵的药材 , 秦汉时的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牡丹的记载 。 此后的《华佗神医秘方》和《本草纲目》等医书中 , 均详细地记载了牡丹的药用价值 。


你可能不相信 牡丹最初根本没靠颜值

你可能不相信 牡丹最初根本没靠颜值// //

《神农本草经》及神农氏

牡丹的根皮为中药丹皮 , 其主要药用成分是丹皮酚 。

牡丹的药理用途十分广泛 。


你可能不相信 牡丹最初根本没靠颜值

你可能不相信 牡丹最初根本没靠颜值// //

丹皮

据统计 , 我国有1300多个药方涉及到丹皮 , 它是诸如“六味地黄丸”等著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

另外随着丹皮消炎、抗过敏、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祛斑美白等药效的不断发现 , 其应用范围正不断向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延伸 。

当然 , 对于吃货来说 , 牡丹的食用方法更加重要 。

早在五代时期 , 在《复斋漫录》中就记载了牡丹花的食用方法 。

明清以后 , 牡丹食用品的种类日益增多 , 应用牡丹花制作的糕点、花酒、菜肴和茶的方法逐渐完善起来 。


你可能不相信 牡丹最初根本没靠颜值

你可能不相信 牡丹最初根本没靠颜值// //

牡丹饼

到了现代 , 经过有关科研机构、医学专家、烹调专家的精心研制 , 选用牡丹的根、茎、叶、花为原料 , 经上浆、烹炸、浇汁等工序 , 烧制成了“牡丹菜”系列 , 进一步将牡丹的食用功能发扬光大 。

既然牡丹是以药用起家 ,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 我们的老祖宗发现了它的美呢?

国花起源

“落尽残红始吐芳 , 佳名唤作百花王 。 竟夸天下无双艳 , 独占人间第一香 。 ”

——皮日休《牡丹》

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明白为啥牡丹、芍药长得如此相似了吧) , 人们一直以群花之中牡丹为最 , 故又冠之以“花王”的称谓 。

秦汉之时 , 作为药用的它 , 木芍药和牡丹两个名字几乎同时出现 , 其中木芍药之名大约延续到唐代 , 在此以后 , 牡丹的名字最终被确定下来 , 并延续至今 。

而牡丹作为观赏栽培则始于东晋 , 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

隋代牡丹栽培的数量和范围开始扩大 , 古籍《海山记》载:“隋帝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洛阳)……易州进二十箱牡丹” 。

以进入皇家宫苑为标志 , 牡丹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 并为牡丹的迅速发展与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你可能不相信 牡丹最初根本没靠颜值

你可能不相信 牡丹最初根本没靠颜值// //

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牡丹

唐代牡丹的兴盛

“水陆草木之花 , 可爱者甚蕃 。 晋陶渊明独爱菊 。 自李唐来 , 世人盛爱牡丹 。 ”

——周敦颐《爱莲说》

唐朝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鼎盛时期 , 当时牡丹在国都长安逐渐兴盛起来 , 到唐朝中上叶 , 长安牡丹的发展已有相当规模 , 形成历史上第一个高潮 。

唐人崇尚牡丹达到“家家习为俗 , 人人迷不悟”的程度 , 除宫廷御苑栽植牡丹外 , 道观寺庙 , 富豪宅院以及民间皆遍植牡丹 。

此时不仅牡丹花色品种多了 , 而且还出现了“双头牡丹”、“重台牡丹”和“千叶牡丹”等奇异而又珍稀的品种 。

诗人李白曾作诗云“名花倾国两相欢 , 常得君王带笑看 。 解释春风无限恨 , 沈香亭北倚阑干 。 ”生动地勾勒出唐时宫廷赏牡丹的情景 , 牡丹也自此留下“倾国”之名 。


你可能不相信 牡丹最初根本没靠颜值

你可能不相信 牡丹最初根本没靠颜值// //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中头饰牡丹的贵妇

唐代自武则天始 , 至唐玄宗天宝年间是牡丹发展的鼎盛时期 , 这同时也是中国牡丹发展的黄金时代 。

这里还有一段武则天与牡丹广为流传的典故 。

传说一日武则天雪后赏梅花 , 趁酒兴作诗“明朝游上苑 , 火急报春知 。 花须连夜发 , 莫待晓风吹” , 她自持贵为天子 , 世间万物皆应顺从 , 百花也不能例外 , 不管季节如何 , 须与梅花一道开放 , 以供其观赏 。

众花仙子不敢违旨 , 于是违背时令 , 果然于次日开放 , 唯独牡丹仙子不愿曲意奉承 。 武则天大怒 , 将苑中牡丹焚烧大半 , 其余尽贬至洛阳 。

据说从此牡丹待到秋末便枝叶焦枯如火焚状 , 似乎仍在向世人诉说着武则天的骄狂 。

传说毕竟是传说 , 仅供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 事实上武则天在某种程度上是牡丹的“贵人” , 她十分喜欢牡丹 , 她的家乡文水县就盛产牡丹 。

她在登基后 , 发现宫苑内牡丹很少 , 就命人把家乡的牡丹移到御苑中 , 由于有皇帝做表率 , 于是王公贵族及平民百姓们也争相效仿 , 牡丹自此繁盛起来 。

宋、元牡丹不一般

“南北梅枝噤雪寒 , 玉梨皴雨泪阑干 。 一年春色摧残尽 , 更觅姚黄魏紫看 。 ”

——范成大《再赋简养正》

北宋是中国牡丹发展的又一个辉煌时期 , 此时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他的《洛阳牡丹记》中写道:“洛阳之俗 , 大抵好花 , 春时 , 城中无贵贱皆插花 , 虽负担者亦然 。 花开时 , 士庶竞为遨游” 。

这段时期出现了千叶黄花的“姚黄”和千叶肉红花的“魏紫”等十分珍贵的品种 。


你可能不相信 牡丹最初根本没靠颜值

你可能不相信 牡丹最初根本没靠颜值// //

“姚黄”

在洛阳牡丹鼎盛之时 , 成都、陈州(今河南淮阳)牡丹也相继兴盛起来 。

徽宗年间 , 张邦基著的《陈州牡丹记》中记述了陈州牡丹的盛况:“洛阳牡丹之品见于花谱 , 然未若陈州之盛且多也 , 园户植花如黍粟 , 动以顷记” 。

南宋时 , 牡丹栽培中心南移 , 四川天彭(今彭州市)、浙江杭州等地成为栽植中心 , 陆游在他的《天彭牡丹谱》中记述道:“牡丹在中州 , 洛阳为第一;在蜀 , 天彭为第一” , 于是天彭遂有“小西京”(洛阳也曾被称为西京)之称 。

元代 , 由于社会变化 , 牡丹栽培处于低谷 , 直到明朝建立后才有改观 。


你可能不相信 牡丹最初根本没靠颜值

你可能不相信 牡丹最初根本没靠颜值// //

元?王渊《牡丹图》

明、清牡丹再发展

“春风料峭几枝斜 , 浓艳依然带露华 。 牧佐旧为芸阁吏 , 曹南今有洛阳花 。 ”

——陈庭敬《自曹州以牡丹见遗赋答》

明代是牡丹栽植的繁荣时期 , 栽培中心转移到亳州、曹州等地 , 明?薛凤翔在他撰写的《亳州牡丹史》中记述了150多个牡丹品种的形状和颜色 , 并总结栽培管理经验 , 写了《牡丹八书》 , 从种、栽、分、接、浇、养、医、忌八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论述 。

在黄河中下游牡丹栽培盛行的同时 , 甘肃临夏、临洮、兰州一带牡丹栽培也发展迅速 , 并形成了当地特有的紫斑牡丹品种群 。


你可能不相信 牡丹最初根本没靠颜值

你可能不相信 牡丹最初根本没靠颜值// //

紫斑牡丹

明末清初 , 牡丹发展受到影响 , 到清康熙年间又逐渐恢复 , 从康熙到咸丰的200年间 , 又是牡丹栽培的一个昌盛时期 , 广东东昌县曾报道过一棵清乾隆年间从洛阳移来的牡丹 , 时隔200多年 ,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仍能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