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山上 红星闪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胜利山上 红星闪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采访人员再走长征路)


胜利山上 红星闪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胜利山上 红星闪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采访人员再走长征路)// //

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里的纪念碑 。

本报采访人员 龚仕建摄


胜利山上 红星闪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胜利山上 红星闪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采访人员再走长征路)// //

吴起红军小学的同学在节假日利用快板、说唱等形式 , 为游客讲解和宣传长征精神 。

本报采访人员 龚仕建摄


胜利山上 红星闪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胜利山上 红星闪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采访人员再走长征路)// //

媒体采访人员们在瓦窑堡会议旧址采访 。

本报采访人员 龚仕建摄

陕北吴起胜利山上 , 两株百年杜梨树枝繁叶茂 。 “切尾巴战役”的炮火声 , 似乎仍可听见 。

“切尾巴战役”、直罗镇战役、榆林桥战役 , 一个个重要的节点 , 为红军长征落脚延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胜利会师、瓦窑堡会议、东征抗日 , 为全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带来了希望 。

红军在陕西的足迹 , 遍布三秦大地 。 近日 , 我们再次踏上红军长征路 , 感悟那些红色故事蕴含的伟大精神 。

红二十五军奋勇北上

前不久 , 陕西延川永坪会师纪念馆参观者络绎不绝 , 讲解员生动的故事把大家带回了1935年的夏天 。

1935年7月2日 , 陕西省山阳县袁家沟口 , 伴随着一阵阵激昂嘹亮的军号声 , 红军战士像奔腾的黄河水一般冲向敌军 , 敌军立即乱作一团 。 这是一场极为出色的歼灭战 , 共毙敌300余人 , 俘获1400余人 。

这支勇猛的队伍就是红二十五军 , 他们是一支由徐海东率领的十六七岁“娃娃们”组成的生力军 。 这次全胜 , 鼓舞了士气 , 使敌军各部畏缩不前 。

紧接着 , 红二十五军继续北上到达秦岭北麓 。 由于没有电台 , 红二十五军自撤离鄂豫皖苏区后就与中央失去了联系 。 向川西方向转移 , 还是继续坚持北上?红二十五军面临着一次重大抉择 。

7月15日晚 , 中共鄂豫陕省委在沣峪口(今西安市长安区内)召开紧急会议 。 会议决定率红二十五军主力西征北上 , 到陕甘苏区会合红二十六军 , 集中力量消灭敌人 , 并配合红一、红四方面军的北上行动 。

继续北上!7月16日 , 红二十五军沿秦岭北麓冒雨从沣峪口出发 , 踏上继续长征的道路 。

经过两个月的跋涉和战斗 , 1935年9月15日 , 红二十五军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 , 与陕甘红军胜利会师 , 成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 。 经过会议决定 , 红军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 , 徐海东任军团长 , 程子华任政委 , 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

为什么选择永坪这个小镇会师?延川县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冯延东介绍:“永坪镇早在红二十五军到来之前 , 就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活动中心 , 是西北红军的根据地 。 ”

走在永坪镇的大街上 , “永坪会师”的雕塑傲然耸立在道路环岛中央 。

延安甘泉县劳山战役烈士陵园松柏环绕 , 郁郁葱葱 。 33座无名红军墓安静地躺在陵园中 。 墓地上的红星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 那场大获全胜的战斗跃然眼前 。

1935年9月 , 蒋介石对陕甘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三次“围剿” 。 刚成立的红十五军团研究制定了反“围剿”的作战计划 。 “10月1日 , 经过6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 , 红十五军团取得了全胜 , 劳山战役共歼敌3700人 , 缴获军用物资不计其数 。 ”甘泉县党史办原主任史云楼说 。

劳山战役的胜利 , 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 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 , 为迎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到来创造了有利条件 。

“从这些为革命牺牲的红军身上 , 能找到我们要寻找的初心 。 ”在劳山战役烈士陵园 , 甘泉县劳山乡党委书记杨海军告诉采访人员 , 如今这里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也是红色文化教学基地 。

中央红军到达吴起

1935年9月 , 得知陕北红军活动消息 , 在甘肃哈达铺镇 ,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决定要到陕北落脚 。

榆林市定边县铁角城村是连接陕西、甘肃两省的交通要道 , 村中心的傍山道路 , 纵横数百里 , 是陇东入陕的一个必经驿站 。

1935年10月 , 中央红军左路和右路顺利进入陕西定边县境内 。 虽然红军在这里只短暂停留 , 当地村民却印象深刻 。

56岁的村民董玉飞家里有个传家宝 , 是两对茶壶 。 “红军队伍离开时 , 爷爷董发太给红军战士们装上了两背袋粮食 , 红军战士拗不过 , 就拿出了两对茶壶赠予他们作为答谢 。 ”说到这里 , 董玉飞自豪地拿出茶壶展示给采访人员 , 他说:“这可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 我会让孩子一直传承下去!”

距吴起县城西南方向4公里处的大峁梁上有个开阔的山头 , 以前叫平台山 。 如今 , 在山头平坦处的两棵葱绿的杜梨树下 , 一尊铜像格外醒目:毛泽东坐在行军床上 , 一手按着作战图 , 神情自若、目视远方……

对面山头上 , 遥相呼应还有一尊铜像 。 “那是彭德怀将军正迎风策马向主席传递胜利的捷报 。 ”吴起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吕军向采访人员介绍说 。

早在中央红军离甘入陕之际 , 国民党军就在陕甘交界的河连湾集结 , 敌先头部队于10月18日晚到达铁边城以西的油寺一带宿营 , 距中央红军后卫部队仅有20余里 。 国民党军自恃人多势众、装备精良 , 气势汹汹地顺头道川奔驰而下 , 由正面推进 , 妄图歼灭疲惫不堪的红军 。

10月19日 , 中央红军刚到吴起镇 , 国民党军就追到了苏区大门口 。 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对敌情做了认真的研究后 , 迅速达成一致:打退追兵 , 绝不把敌人带进根据地!

在彭德怀指挥下 , 19日晚至20日早晨 , 红军主力分别进入阵地布防 。 一纵队埋伏在头道川、二道川、三道川之间的大峁梁上 , 在敌之左侧 , 二纵队埋伏在头道川、乱石头川之间的山梁上 , 在敌之右侧 , 三纵队埋伏在洛河东岸的燕窝梁上 , 在敌之正面 。 红军布下了“口袋战术”准备全歼来犯之敌 。

21日7时 , 战斗打响了 ,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 , 红军取得胜利 。 战役总计毙伤俘敌人2000余人 , 缴获山炮、迫击炮、轻重机枪数十门(挺) , 缴获战马1720多匹 。

至此 , 中央红军切断了长征途中一直甩不掉的尾巴 , 结束了中央红军在长征的最后一仗 , 宣告了蒋介石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的图谋破产 。

"切尾巴战役"胜利以后 , 当地群众为了纪念这场战役 , 将原来的平台山更名为胜利山 。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讲解员强小芳向游客介绍说 。

“红军到达吴起镇看到了苏维埃政府的牌子 , 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 , 顿时欢呼跳跃 。 ”吴起县旅游局原局长马广千向采访人员介绍说 。 跟随中央红军长征的战士邓飞曾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长征途中 , 我们无论是渡湘江、翻雪山还是过草地 , 尤其是打完了一仗 , 眼巴巴地瞅着满地的伤病员无处安置时 , 我们就格外想念苏维埃 , 想念苏区人民 。 如今 , 看到苏维埃的牌子 , 我们怎能不欢呼 , 怎能不热血沸腾呢!

锣鼓响 , 秧歌起 , 红军长征到吴起 。 从此红军有了落脚点 , 也有了出发点 。

东征播下抗日火种

富县直罗镇四周群山环抱 , 柏山上松柏郁郁葱葱 。

柏山下矗立着直罗镇战役烈士纪念碑 , 从纪念碑背后的台阶拾阶而上 , 苍松翠柏间 , 长眠着648位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红军战士 。

他们当年的战斗经历 , 现在仍被后人讲起 。 “蒋介石调西线国民党军四个师的兵力 , 由甘肃庆阳、合水向富县进攻 , 并且调东线国民党军一个师的兵力 , 由洛川、富县北上 , 企图趁中央红军长征立足未稳 , 将中央红军消灭在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的地区 。 ”直罗镇烈士陵园每一个讲解员对直罗镇战役都熟记于心 。

1935年11月20日夜里 , 在毛泽东指挥下 , 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从甘泉主动出击南下富县直罗镇 , 分别埋伏在镇子北面和南面 , 悄悄包围了驻扎在这里准备进攻红军的109师 。

11月21日拂晓 , 直罗镇战役打响了 。 毫无准备的国民党军被“从天而降”的红军打得人仰马翻、四处逃窜 , 纷纷缴械投降 , 109师师长牛元峰被击毙 , 国民党军在直罗镇遭遇惨败 。

“直罗镇战役胜利后 , 红一方面军积极组织了东征和西征 , 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 , 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 。 ”富县县委讲师团团长高荣辉说 。

瓦窑堡会议旧址由一排5孔窑洞组成 。 “茶壶、煤油灯以及其他陈设 , 当时开会的时候就是这样摆的 。 ”王志厚是瓦窑堡革命旧址纪念馆原馆长 , 他摩挲着桌角说 , “这张桌子所在的窑洞 , 正是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的地方 。 ”

瓦窑堡会议着重讨论了军事战略问题、全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问题 ,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

走进延川县东征革命纪念馆 , 几行字非常醒目:“打了胜仗 , 唤起了人民 , 扩大了红军 , 筹备了财物” 。 这是毛主席对红军东征的评价 。

1936年2月20日开始 , 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从陕甘苏区东渡黄河 , 进入山西 , 发起东征战役 。 3月 , 毛泽东和彭德怀联名发布《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 , 主张停止一切内战 , 号召爱国志士与红军联合一致抗日 。

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展开 , 红军于5月主动回师河西 。 “红军东征历时75天 , 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 , 歼敌1.7万人 , 筹措军费30余万元 。 ”延川县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冯延东说 。

“北国风光 , 千里冰封 , 万里雪飘……”这首《沁园春·雪》 , 是1936年2月毛泽东在清涧县袁家沟创作的 。 大好河山展现在眼前 , 他欣然提笔 。

80多年后采访人员再走长征路 , 8月的黄土高原绿意盎然 , 极目远眺 , 千沟万壑 , 生机勃勃!

版式设计:张丹峰

作者:龚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