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何要颁布“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命令

清在关外汉族百姓中就推行"剃头令" , 对被征服的汉人一律强令改变发式、更换服装 , 投降的明朝将士也必须剃发易服 , 作为臣服的标志 。 如天聪五年(1631年)清太宗在大凌河之役胜利时令"归降将士等剃发" , 崇德三年(1638年)又下令:"若有效他国衣帽及令妇人束发裹足者 , 是身在本朝 , 而心在他国 。 自今以后 , 犯者俱加重罪 。 "

清军进关后 , 继续推行这个政策 。 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初一 , 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过通州 , 知州迎降 , 多尔衮"谕令剃发" 。 初二进入北京 , 次日多尔衮给兵部和原明朝官民分别发出命令 , 命兵部派人到各地招抚 , 要求"投诚官吏军民皆着剃发 , 衣冠悉遵本朝制度" 。 这是清朝进京后正式下达剃发和易衣冠的法令 。


清朝为何要颁布“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命令

清朝为何要颁布“留头不留发 , 留发不留头”的命令// //

但是 , 这一政策遭到强烈反对 , 在朝的汉族官员遵令剃发的也寥寥无几 , 还有不少官员甚至护发南逃 , 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百姓也揭竿而起 。 多尔衮怕清朝的统治不稳定 , 被迫在顺治元年五月二十日谕旨中说:"予前因归顺之民无所分别 , 故令其剃发以别顺逆 。 今闻甚拂民愿 , 反非予以文教定民心之本心矣 。 自兹以后 , 天下臣民照旧束发 , 悉从其便 。 "

可以说 , 这一次清代的"剃头令"只实行了一个月 。 可是 , 到了顺治二年的六月十五日 , 福临再次颁布"剃头令":京城内外 , 限10日;各省自诏令到达之日算起 , 亦限10日 , 官军民一律剃发 , 迟疑者按逆贼论 , 斩!清廷把剃发作为归顺的标志之一 , 口号是:"留头不留发 , 留发不留头 。 "

汉族男儿蓄发 , 在他们看来 , 身体发肤 , 受之父母 , 不敢损伤、妄动 。 "剃头令"一下 , 对他们来说如晴天霹雳 , 各地百姓瞬间激起满腔怒火 , 他们高呼:"宁为束发鬼 , 不做剃头人!"据史书记载:最悲壮的要数"江阴十日" 。 江阴人为誓死捍卫颅上发而起义 。 他们坚守城池81天 , 有6.7万人战死 , 杀死清兵7.5万余人 。 此后 , 随着清军的逐步深入 , 江南各地围绕反"剃头令"更是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 并历经了几十年 。 最终结果是 , 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 , 改穿满族衣冠;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 , 要么逃到海外 。


清朝为何要颁布“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命令

清朝为何要颁布“留头不留发 , 留发不留头”的命令// //

清朝推行的剃发标准是"金钱鼠尾" 。 所谓的"金钱鼠尾"式在清代《榕城纪闻》中有记载:"剃发 , 只留一顶如钱大 , 作辫 , 谓之金钱鼠尾 。 "其标准的剃法必须剃光周围 , 不留死角 , 否则就是违式 。 因为需要经常保持头顶的干净无鬓发 , 所以必须"五天一打辫 , 十天一剃头" , 跟剃光看起来没多大差别 , 当时的明朝人认为这种发型很难看[1] 。

清朝满族统治者推行"剃发令"的原因:

一般认为 , 满族统治者希望通过剃发易服来打击、摧垮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其中上层士人的民族精神;强化满族的统治地位 , 保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 。

满清初期 , 统治者颁布剃头令:头顶只留发一钱大,大于一钱要处死 。


清朝为何要颁布“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命令

清朝为何要颁布“留头不留发 , 留发不留头”的命令// //

清初的满人皆是此风俗:头顶只有金钱大小一片头发 , 蓄做手指粗细的小辫子 , 须得能穿过清铜钱的方孔才算合格 。 满人称之为金钱鼠尾 。

后来经过了200年 , 才逐渐演化成清末时期的剃半光头 。